附子,可以給出血患者使用麼?

中醫書友會第2909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醫人成長

I

導讀:

作者集前人智慧,結合臨床辨證論治,對確屬陽氣衰微,陰寒內盛的血證,重用附子止血,取得了滿意療效。(編輯/閆奇峰)

附子止血的運用

作者/胡譽溥

附子具溫熱之性,稟雄烈之氣,歷來把它作為回陽補火,散寒除溼的要藥。成都中醫學院編的《中藥學講義》談到附子時說:“凡由陽氣衰微所引起的證候都可以用。”可見附子應用的廣泛。

附子治血分證前人有豐富的經驗,早在《神農本草經》就提到附子能破“血癥”,張仲景治血脫陽虛,使用四逆加人參湯。《正體類要》中的參附湯,藥簡效宏,更是治療血脫陽亡的有效方劑。清代醫家唐容川著《血證論》,提出“血與火原一家”、“治火即是治血”的觀點,他認識到治“血寒”者,要用稟受火氣之藥以溫達之。

根據以上論述,筆者結合臨床辨證論治,對確屬陽氣衰微,陰寒內盛的血證,重用附子止血,管見所得,茲錄兩例,供同道參考。

【例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張××,男,20歲,西醫診為繼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證見面色不華,伴輕度浮腫,肌膚蒼白,有多量散在之出血斑,呈淡紫色,如黃豆大至銅錢大,行動遲緩,四肢不溫,形寒畏泠,小便清長,舌胖嫩,質淡,邊有齒印,苔薄白,脈沉遲少力(曾服水牛角等涼藥未效)。

本例屬陰盛陽衰,非附子回陽溫裡攝血之重劑不足以為功。遂用制附片20克(先煎)合參、芪之屬三劑。囑其冷服、緩服,以防格拒。藥後症狀好轉,胃納增加,面板紫斑逐漸消退。守方共服九劑,面板紫斑全消,乃以歸脾丸調理善後。

【例二】鼻衄

王××,男性,52歲,西醫診為風溼性心臟病,伴輕度心力衰竭。

鼻衄一週,經用多種西藥止血藥未效,而邀中醫會診。證見肌膚萎黃無華,動則喘促,指甲口唇略呈青紫色,惡寒踡臥,四肢厥冷,鼻衄量不多,色暗紅,口不渴,大便溏薄,舌稍暗,苔薄白,脈沉遲無力。此屬陽虛陰寒內盛,治宜用回陽益氣,乃重用制附片30克(先煎)合四君子等味,服藥三劑,患者述鼻衄減少,四肢回溫,精神轉佳。三診共服原方九劑,鼻衄已止,其它症狀均明顯好轉。

按:

凡出血證,審其病因,不外乎熱邪迫血妄行,氣虛不能攝血,或由瘀血阻滯,血不循經而成。血善流動,得熱則行。

例如就鼻衄一證而論,《證治匯補》認為“肺開竅於鼻,陽明之經上交鼻頞,故鼻衄恆由肺胃之熱而起。”見血證而用清熱涼血之法,為一般臨床所習用。然在內傷諸病中,由於虛寒所致之出血,屢見不鮮。正如楊仁齋《直指方》所說:“有氣虛挾寒,陰陽不相守,榮氣虛敗,血亦錯行,所謂陽虛陰必走是耳。”由此可見,氣虛、陽虛均可使血不循經而錯行,導致出血證。本文2例血證皆由陽虛,均重用附子,切中病機,故療效滿意。

附子辛溫有毒,然加工炮製成熟附片,則可去毒,故囑患者將附片先煎沸一小時。本文例1用附子180克,例2用附子270克,均未見任何不良反應。

TAG: 附子血證氣虛回陽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