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38米深海區上岸後,年輕職業潛水員全身疼痛緊急就醫

這是

潛水遊世界

7985

次分享

出處/惠陽三和醫院

隨著經濟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用新的方式去感受世界,潛水自然也是熱門選項之一。被很多人稱為“藍色鴉片”的潛水活動讓現代人身處無與倫比的平靜中,逃離生活中的嘈雜,全身投入一片蔚藍。但是請小心!深海的世界同時也處處暗藏危機,就算經驗豐富,專業技能過硬的職業潛水員也不例外!

從38米深海區上岸後,年輕職業潛水員全身疼痛緊急就醫

年輕男子小陳是專業潛水員,11月中下旬的一天半夜,從大亞灣某海域下海潛至38米深處作業。在海底工作了2個多小時完成工作任務後,小陳就即刻遊浮上岸,但剛浮上水面,小陳就自覺全身疼痛不適。作為職業潛水員的小陳知道,自已由於深水處游到水面時速度過快而導致的全身疼痛,故重新潛至深水處再折返水面登陸上岸。

從38米深海區上岸後,年輕職業潛水員全身疼痛緊急就醫

當小陳從潛水作業海域回到家,本想躺一躺休息緩解一下就好了,誰知,全身疼痛感不但沒有減輕反而更加劇烈,於是在家人陪同下立即到家附近的醫院就診。就診醫院的急科醫生詢問病史,系統體格檢查後,初步診斷為減壓病。因當地醫院未設定高壓氧科,即建議患者轉診到具備有高壓氧治療條件的醫院就診。

病情發展迅猛,情況危急

第二天早上6:30患者到達醫院急診科。初到醫院時,患者臉色已經異常蒼白,呼吸也十分急促,血壓下降至90/53mmHg同時心電圖檢查出現了室性心律失常,此時患者病情已十分危急!急診科醫護人員立即採取對症搶救措施,同時接到警情通知的高壓氧科也迅速行動,進行加壓治療響應。

醫院特聘專家,廣東省高壓氧專家翁教授結合患者當時病情、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等各項指標,親自指導制定治療方案,第一時間採用減壓病特異性治療方法——進入高壓氧倉內治療。

從38米深海區上岸後,年輕職業潛水員全身疼痛緊急就醫

治療前面板問題

因損傷較重,入艙前患者因疼痛感不斷加劇,忍不住發出撕心裂肺的喊叫聲,在門外陪護的家屬們聽到患者的呻吟呼喊聲,焦慮不安地在門外通道踱來踱去。看到此景的翁教授非常理解患者家屬焦急的心情,耐心地安慰道:這是治療的必經階段,疼痛感只是暫時的,透過高壓艙內的再加壓治療,會慢慢增加人身上的壓力,迫使氣泡消散,然後壓力逐漸降低,使人能夠撥出多餘的氣體,隨之全身疼痛等不適感會慢慢舒緩…

為了讓家屬更瞭解高壓氧艙內家人的治療方式,安心放心,醫院高壓氧科譚晶平主任補充解釋到:高壓氧治療是一種無痛,無創傷,安全的物理治療方式,高壓氧治療是患者在密閉的壓力容器(高壓氧艙)內,透過增加艙內壓力(超過一個大氣壓)並吸入高濃度氧氣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式。

從38米深海區上岸後,年輕職業潛水員全身疼痛緊急就醫

除了對治療減壓病效果顯著外,接受高壓氧治療還有如下顯著功效:

透過增加機體的含氧量,改善微迴圈及組織缺氧,促進細胞有氧代謝;減輕組織水腫,減少滲出;抑制厭氧菌的生長和繁殖,增強白細胞及抗生素的殺菌作用;促進傷口及創面癒合;增強腫瘤放、化療的療效並防治其併發症;促進神經鞘膜的修復;調節機體免疫力和保健作用等等。

聽了專家的安慰和解釋,患者家屬們也慢慢平復情緒,靜下心來等待治療室內的家人。隨著高壓氧治療時間的逐漸遞進,約30分鐘後患者劇痛症狀明顯緩解,患者也停止了呼叫呻吟並慢慢平靜下來,此時門外著急等候的母親也終於鬆了口氣。

從38米深海區上岸後,年輕職業潛水員全身疼痛緊急就醫

治療後,面板問題改善

經過3天的專業對症治療,患者病情逐漸平穩,精神狀態良好,體格檢查及各項生理指標檢查結果顯示,患者病情逐漸好轉。但是為更徹底的清除患者體內可能殘留的氮氣,醫生建議患者到廣東省目前唯一具有減壓治療艙的湛江某海軍醫院再行進一步的加壓治療。

看到這裡,大家可能會疑惑,

減壓病是一種什麼樣的疾病?竟如此厲害!

為什麼經驗豐富的潛水員也會患上

此疾病

除了潛水員,還有哪些人群是高危人群?怎樣才能有效預防和遠離此病

帶著這一連串問題,我們一起往下探討。

從38米深海區上岸後,年輕職業潛水員全身疼痛緊急就醫

減壓

(Decomspanssion sickness,簡稱DCS),俗稱潛水夫病或沉箱病,是由於高壓環境作業後減壓不當,體內原已溶解的氣體超過了過飽和界限,在血管內外及組織中形成氣泡所致的全身性疾病。在潛水中,當潛水員下降時,氮氣被吸入並溶解在血液和組織中。隨後,當潛水員上升時,由於周圍壓力的下降,氮會離開血液和組織,形成微小的氣泡。如果氮不被重新吸收到血液中並透過肺部撥出,這些微小的氣泡會形成更大的氣泡,對身體造成嚴重的傷害。當這些氣泡大量出現並阻礙血液流動時,

可能會出現減壓

各種症狀

如面板瘙癢、四肢疼痛、運動受限等,更嚴重者並發動脈氣體栓塞、減壓性骨壞死、脊髓損傷等

據報道,

減壓病死亡率可達11%;致殘率可達43%

非常危險。

哪些是易患減壓病的高危人群

潛水作業人員:

上潛時,不符合規範進行減壓操作,出水過快。

飛行員:

自地面迅速飛向高空(低壓環境)時,若座艙密閉不嚴,也易發生減壓病。

漁民或非專業潛水人員潛水:

由於缺乏醫學專業知識,在進行減壓操作時不規範,易出現減壓病。

肥胖人群:

胖型體質的人脂肪組織較多,氮的蓄積量較高也易患減壓病。

心血管疾患患者:

40歲以上,心血管功能障礙者易致此病。

做好如下措施,遠離減壓病,健康愉快地工作和潛水娛樂

進入高壓環境之前,做好預防工作和減壓計劃:對潛水員或異常氣壓工程參與人員進行正規訓練,使其熟練掌握正確減壓的操作步驟,瞭解距離最近的高壓氧措施的位置。

潛水前需進行適當的訓練,最好不要單獨潛水,保證求救措施(如手機)的正常執行。

從38米深海區上岸後,年輕職業潛水員全身疼痛緊急就醫

長期在異常氣壓環境中工作的人群,需要定期(至少每年1次)進行健康體檢。

預防性治療:潛水前進行一定量的運動,或者給予外源性一氧化碳,能有效減少減壓時氮氣氣泡的產生,降低發病率。

如需要潛水,在2天內,潛水總時間不超過2小時;潛水後12~48小時不要乘坐飛機。

預吸氧:目前有多篇文獻證實預吸氧可明顯降低減壓病的發生率及嚴重程度,在高壓或常壓下呼吸純氧(即100%濃度氧氣),增加體內的氧含量,可達到此目的,但預吸氧時間應控制在20分鐘內,以免發生氧中毒。

從38米深海區上岸後,年輕職業潛水員全身疼痛緊急就醫

潛水習服:1948~1950年隧道挖掘工人進行回顧性分析發現,習服可降低50%的減壓病的發生率,習服是指人體在特殊環境中停留一段時間後出現的機體代償現象,潛水習服類似於航空人員高熱環境、失重的訓練,但需要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反覆訓練。

通訊員:譚晶平

編輯:企劃宣教科

TAG: 減壓高壓氧潛水治療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