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命,七分運,你家孩子你知道嗎?

自古天下事,三分為命,七分為運。“命”字拆開來是兩個字,一個是口,一個是令,是誰的口令?是天的口令。意思就是說老天給你安排好的東西,你是改變不了的。運字拆開來看,上面是雲,下面是人,就是人在天下走的路。命是天命,運是人為。本文回顧燕王朱棣的帝王之路,也是一樣: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

何謂三分運

1、一句話

建文元年(1399年),“靖難之役”的戰鬥開始打響。仁慈的朱允炆在發兵之前對諸將士說了一句話:“今爾將士與燕王對壘,務體此意,毋使朕有殺叔父名。”這句話很簡單,意思是要士兵們注意,打仗的時候不要殺了自己的叔父讓自己落下誅殺叔父的罪名。但是他可能永遠也想象不到,就是這樣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在數次危難之際保住了朱棣的性命,成全了對方,毀掉了自己。

三分命,七分運,你家孩子你知道嗎?

2、兩陣風

第一陣風:建文二年(1400年),燕軍在白溝河中伏,平安、瞿能父子作戰勇猛,李景隆從後方已經對燕軍形成包圍之勢。燕軍損失嚴重,朱棣差點被抓,形勢十分危機。可是就在這個時候,一陣旋風颳斷了李景隆的帥旗,南軍一時不知所措,大亂之下朱棣繞到南軍後方火攻,最終南軍大敗,燕軍勝利。儘管如此,我們可以想象如果沒有那陣旋風的幫助,勝負結果可能並不一樣。

三分命,七分運,你家孩子你知道嗎?

三分命,七分運,你家孩子你知道嗎?

3、三聲炮

建文三年(1401年)南軍由於糧草不足,大將平安與何福決定突圍次日逃跑,訊號是三聲炮。可是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的是,燕軍也在同一天制定了進攻的暗號,關鍵是這個暗號也是三聲炮。總之南軍以為是逃跑,燕軍以為是進攻,結果可想而知。這三聲炮雖然是人為不假,但是這種巧合實在只能說明朱棣太過幸運。

何謂七分運

1、竭盡全力

建文二年(1400年),在白溝河,燕軍被李景隆的軍隊從後面包圍。當時飛箭如雨,朱棣先後換了三次馬,射光了三桶箭,寶劍也砍得受了損,想要撤退的時候還差點被平安、瞿能趕上。《明通鑑》卷十二上面寫道:“突景隆兵繞出王后,飛矢雨注。王馬三創,凡三易,所射矢三服皆盡,乃提劍,劍鋒復折,馬阻於堤,幾為瞿能、平安所及。”由此,可見朱棣在戰場上並非僅僅指揮,而是親自上陣,這是朱棣努力打拼自己江山的明證。

2、行動第一

同年十二月,在東昌,由於燕軍輕敵,陷入盛庸設計的重重包圍之中,朱棣首當其衝,遭受的危險最大,因為盛庸軍在伏擊圈內準備了很多火槍和有毒的弓箭,他可能中彈、被射殺、甚至可能被活捉。最後幸好在大將朱能誓死拼殺之下,才殺出重圍。燕軍北撤的時候他走在最後,受到百名追兵的追擊,依然臨危不懼。由此看來,我們可以推測朱棣在戰鬥中肯定是第一個殺上前線的,也是戰鬥到最後一個才走的。為了他的帝王之位,他真是拼了。

三分命,七分運,你家孩子你知道嗎?

3、堅持到底

建文四年(1402年),“靖難之役”已經三年之久,燕軍終於來到了長江浦子口,想要從此渡江。可是就是在這裡燕軍又一次遭到了盛庸大軍的誓死抵抗,燕軍即將崩潰,為了儲存實力朱棣想要以議和來拖住盛庸大軍,等到朱高煦來到的時候,朱棣又一次率領戰士誓死作戰才大敗庸軍。但是如果說朱棣是一個打不過就輕言放棄的人,那你就錯了。其實朱允炆曾先後派慶成郡主、李景隆、茹瑺、谷王、安王等人前去談判,結果都未果。由此看來,朱棣為了他的帝王之位,即使在困難之中也未放棄、做到了堅持到底。

三分命,七分運,你家孩子你知道嗎?

通讀全文,我們會發現朱棣的帝王之路,其實並沒有那麼容易。一方面,他的成功首先離不開朱允炆的一句免死的話,離不開兩次助力的大風還有非常巧合的三聲炮響,這些因素並非朱棣人為,可以歸之為運氣。另一方面,他的成功也和他的努力、行動和堅持有著莫大的關係,這是朱棣的人為作用,可以歸之為打拼。總之,朱棣的帝王之路也是三分靠運氣,七分靠努力。?

後記:寫作本文,筆者是很糾結的,因為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似乎人盡皆知,如果再僅僅重複這樣的道理可能會讓大家覺得索然無味。但是,我還是寫了,如果說我還有一點動力的話,那可能就是我想增加大家對朱棣的帝王之路的理解,透過對朱棣的帝王之路的描述,加深大家對這句話的認可和信賴,鼓勵那些走在夢想的路上的我們再多一份努力,多一份堅定。

TAG: 朱棣燕軍帝王李景隆南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