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關節術後疼痛,應進行哪些實驗室檢查

為了排除感染,大多數全髖關節置換術(THA)後的患者都需要進行一系列實驗室檢查。已經證實,一些炎性生物標誌物增高可以幫助診斷感染,但特異性不佳。對於需要排除感染的病例,推薦使用紅細胞沉降率(ESR)和C反應蛋白(CRP)進行評估。ESR和CRP的診斷閾值不是普遍標準化的,而是取決於實驗室標準。結合ESR和CRP兩項檢查(單獨一項診斷價值很低)對於檢測感染的敏感性很高,為89%~94%。我們建議,如果ESR和CRP在正常範圍內,則無須進一步排查感染。儘管這兩項檢查特異性較低,但是隻要有一個指標超出正常範圍,就應考慮進行關節穿刺。

白細胞介素-6是另一種血清學標記,在檢測假體周圍感染方面具有良好的敏感性,但是特異性較低。髖關節穿刺液需進行細胞計數和分類計數,並進行細菌培養。白細胞總數超過每毫升3000個或中性粒細胞百分比超過80%提示感染。對髖關節穿刺液培養價值的Meta分析發現,它具有69%的敏感性和93%的特異性。

在炎症性關節炎的患者,如果血清學標誌物異常,必須進行關節腔穿刺,而不僅僅將ESR和CRP值升高歸因於炎症性疾病。

目前正在對滑液中對感染診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異性的生物標誌物進行研究,包括a防禦素和toll樣受體(TLR)的。

金屬對金屬介面THA疼痛的評估

與常規THA相比,金屬對金屬介面的THA發生腹股溝疼痛的機率要更高。對此類患者的評估和管理近來已成為焦點。通常還是應該從常規評估開始;必須對關節內或關節外因素引發的疼痛進行鑑別,如果疼痛來自關節內,必須逐一排查感染、鬆動、髂腰肌肌腱炎、骨溶解等原因。隨後再對鈷和鉻等金屬離子的血液/血清水平進行進一步評估。

目前金屬離子水平對於預測區域性組織不良反應(ATLR)的敏感性和特異性還無法令人滿意。目前將金屬離子水平上升超過7/10^9水平作為異常閾值。另外,對於有症狀的金屬對金屬介面THA,或者無症狀但金屬離子水平顯著增高的患者,還應增加髖關節金屬偽影消減序列磁共振(MRI-MARS)和超聲檢查。在MRI中,需要關注是否存在異常的厚壁積液或與髖關節直接連通的軟組織塊。肌肉周圍脂肪萎縮或水腫、肌腱的撕裂或脫離,可能預示存在軟組織損傷。髖臼假體外展、前傾角以及所涉及假體的召回狀態等也是需要重點考慮的因素,在制訂此類患者的治療策略時需要足夠重視。

目前已經觀察到區域性組織不良反應(ALTR)與白杯外展大於50°或聯合前傾角超過40°有關例。另一項研究報告提示,臼杯外展角與金屬離子水平相關,但白杯前傾角與金屬水平之間無相關性。

核醫學成像

在更早的時期,核醫學成像技術還沒有普遍應用於評估THA術後疼痛,但是三相骨掃描、白細胞(WBC)成像和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等技術可用於檢測鬆動和感染,並區分無菌性鬆動和感染性鬆動。在許多醫院或中心都可以進行三相骨掃描檢查,其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陰性預測值。

目前已有區分感染與無菌性鬆動之間差異的定性和定量標準。股骨柄頂端和股骨柄內側區域同時出現攝人增加表明股骨柄假體鬆動。在白杯-骨介面處的病理性攝取提示髖白松動。如果在骨掃描和血池相(特別是動脈相)都出現這種病理性攝取,則提示感染。同樣,廣泛的攝取增加也被認為是感染的徵象。

體外標記WBC(99mTc-HMPAO或111In-oxin)的白細胞成像已被認為是診斷感染最準確的核成像技術,但由於需要使用血液製品以及24小時延遲成像,使得該成像技術執行起來具有難度。標記的WBC不僅在炎性組織中積累也在正常骨髓中積累,這也阻礙了該方法的廣泛應用。加人99mTc硫膠體的骨髓掃描可以增加WBC成像的準確性。Tc硫膠體會選擇性地在骨髓中積累,結合WBC標記掃描減影就可以暴露感染的區域。

PET在THA疼痛的評估中已經成為診斷手段的最新補充。Reinartz等提出了相應的方法,用18F-脫氧葡萄糖(FDG)-PET檢查來區分感染與鬆動(表2。3)。在一項Meta分析中發現PET在診斷假體周圍感染上具有82。8%的敏感性和87。3%的特異性。

髖關節術後疼痛,應進行哪些實驗室檢查

內容選自《髖關節翻修手術精要》(天津科技翻譯出版有限公司),醫脈通已獲得出版社授權。欲瞭解更多內容,請閱讀原版內容。

購買資訊

TAG: 感染THA金屬鬆動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