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醫說】這些藥物,老中醫都不會告訴你,這些藥你真的會吃嗎?!

(一)辛溫解表藥

1。麻黃

性味歸經:辛、微苦、溫。歸肺、膀胱經。

功用主治: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腫。治外感風寒,氣喘咳嗽,水腫,風水。

經驗配伍:

(1)麻黃、桂枝

麻黃辛溫微苦,可與桂枝配伍,發汗功能會增強,因此必須具有惡寒發熱,頭痛身痛,脈緊無汗的表實證方可合用。若遇陰虛、表虛證都屬禁忌使用之列。

(2)麻黃、杏仁

麻黃辛溫,配杏仁味苦而甘溫,二味合用可降氣潤肺止嗽。

(3)麻黃、生石膏

麻黃辛溫,配伍生石膏味甘辛寒,辛溫辛寒並用,以奏發表解肌之功。石膏麻黃當以十比一之例。若麻黃與石膏之比例為十比二,則為瀉鬱熱,而能利水消腫。

(4)麻黃、熟地

麻黃透表發汗,與熟地等滋膩藥配伍,則麻黃不為發汗,而是為減滋膩藥之膩膈之弊,且麻黃功能可助藥力通達肌腠。

(5)麻黃、附子、細辛

麻黃配附子振奮陽機。麻黃配附子、細辛治體弱,惡寒發熱,咳嗽,脈沉細無力者,且應用於肺結核末期之將愈的消耗熱有一定療效。

麻黃配伍杏仁、甘草、石膏治咳喘自汗而口渴者,對體壯有痰熱燻於肺及氣管炎症有效。

(7)麻黃、杏仁、惹仁、甘草

配伍,可驅逐風溼肌炎及關節痛。此方並可治手足掌雞眼及鵝掌風。

之。麻黃、杏仁能行氣透肌腠,旺盛血行,驅除風溼。薏仁能疏通血脈而利溼,與麻黃麻黃配伍杏仁、薏仁、甘草合方,凡有發熱、風溼肌炎、風溼關節痛,並皆治

附:麻黃根

麻黃本辛溫,其根則味甘平,麻黃為梳衛藥,解表有升有散,而根為和營

藥,能斂汗。麻黃根多配以川樸、芍藥、人參合用以斂自汗。

2。桂枝

性味歸經:辛甘溫。歸肺、心、膀胱經。

功用主治:發汗解肌,溫通經脈,溫化水溼。治風寒表證,風寒溼痺,經閉腹痛,痰飲蓄水。

經驗配伍:

(1)桂枝

桂枝辛甘溫,治中風外感溼痺。桂枝湯為“仲景群方之魁”。

(2)桂枝、芍藥

桂枝配伍芍藥酸寒斂汗,解痙止痛,調脾胃。

(3)桂枝、芍藥、大黃

桂枝配伍芍藥加苦寒之大黃,治左下腹壓痛,腹病攣痛,折之有條狀鞭結,及結腸炎等虛實並見症有效。

(4)桂枝、甘草、葛根

桂枝配伍味甘草、葛根,解肌清熱,走陽明,治項背強急者及感冒症,有痺痛痛楚者。

(5)桂枝、黃芪

桂枝辛甘溫,治中風感冒有汗之症,配伍黃芪能治盜汗,二味合之能治小兒感冒及風溼性面板瘙癢症。

(6)桂枝、川樸、杏仁

桂枝配伍川樸、杏仁為治喘息之藥。

(7)桂枝、附子

桂枝配伍辛溫之附子,用於發熱過高及自汗、盜汗及惡寒、小便不通症。

(8)桂枝、白朮、附子

桂枝配伍白朮、附子治風溼關節炎、腦出血後半身不遂。

(9)桂枝、龍牡

(10)桂枝、防己

桂枝配伍苦辛性平之防己,通十二經,消腰以下至足之血分腫;與桂枝溫煦鼓盈陽機之味相配伍,有消全身水腫之功。

附:肉桂

性味歸經:辛甘大熱。入肝、腎兩經。

功能主治:氣厚而發熱,下行而補腎,能入命門,引火歸元,養精髓,暖腰膝,利肝氣,通血脈利關節,除風溼,收虛汗。治心腹冷痛猝痛,沉寒痼冷等症

經驗配伍:

(1)肉桂、大黃

肉桂配伍苦寒之大黃,化積寒積垢,醫赤白痢下,裡急後重。

(2)肉桂、黃芩、黃連

肉桂配伍苦寒之黃芩、黃連,寧心固腎收虛汗。

(3)肉桂、五味子

肉桂配伍辛酸甘溫之五味子,治抬肩虛喘、氣短虛汗,並滋肝腎。

(4)肉桂、知母、黃柏

肉桂配伍苦寒之知母、黃柏,能通虛性尿閉。名“通關散”

(5)肉桂、車前、牛膝、六味地黃丸

肉桂、車前、牛膝,配六味地黃丸,壯腎陽,滋腎水,為“濟生腎氣丸”若加

附子,為“桂附地黃丸”以消陰散陰翳。

3。細辛

性味歸經:辛溫。歸肺、腎經。

功用主治:散寒解表,祛風止痛,溫肺化飲。治外感風寒,鼻塞頭痛,風寒溼

痺,痰飲喘咳。

經驗配伍:

(1)細辛、五味子、乾薑

細辛配伍辛酸甘性溫之五味子、辛溫之乾薑能逐飲,溫化溼痰而定喘。治慢性虛性支氣管炎。乃小青龍湯化裁,宜清風熱,獨取此法。

(2)細辛、白芷、藁本、藿香葉、羌活

細辛配伍白芷、藁本、藿香葉、羌活治風寒,太陽頭痛。

(3)細辛、藿香葉、辛夷等

細辛配伍藿香葉、辛夷、蒼耳、麝香、鵝不食草,研細面搐鼻,治鼻淵腦漏、慢性鼻炎。

(4)細辛、蜂房、熟地

細辛配伍蜂房、熟地下乳通結,治乳結。

(5)細辛、當歸、川芎等

細辛配伍當歸、川芎、白芍、白芷、丹皮、本、甘草治婦女帶下,少腹冰冷而

痛,月經前後期不規律。

TAG: 配伍桂枝麻黃細辛肉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