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寧願在一線城市工作,也不願意回農村?終於有答案了!

4年前,人民日報寫過一篇文章,關於要留在一線城市的;其中核心觀點如下:

一線城市有三樣寶:創業、投資、路演,靠能力翻身的人大有人在。三四城市也有三樣寶:醫生,教師,公務員,這就是這個城市最體面的職業。

一線城市更加開放,機會很多,有能力的也很多,所以大家互相制衡,所以彼此只能遵守規則;二三線城市更加封閉,都是拼爹和潛規則,更講究人情世故。一個地方規則越不透明,“潛規則”生存空間就越大。所以那些廣大縣城和農村基本就是地頭蛇的天下了:關係比能力重要、算計大於努力;攀比高於生活;

其實,這個世界根本沒有安逸的生活,一線城市的人累在節奏,三四線城市的人累在做人。或許人生只有兩條路:要麼你拼命的去創造價值,要麼你安靜的等待老去。但是有一點是不變的:只有努力的人,才有資格享有公平。

16年前,在泰安認識一個大佬,已經在當地做醫療器械做到比較高的級別,泰安醫學院畢業,當地所有醫院都有同學;和當地體制內的朋友還在開礦。12年前給我發過一個資訊,說到濟南發展了。

前兩天到威海出差,看到當地比較有能力的人,在威海也是有車有房,孩子上當地最好的寄宿學校;當年到現在一直在想,如果我到一個三、四線城市發展,是否要比現在好?

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就像出差認識兩個從亳州來的朋友,發揮了當地優勢,在做中藥材的生意,目測已經不知道身價幾何了。但,一定是用了長時間的積累而形成的!就像目前在醫藥行業圈內,有一些朋友也有了人脈和圈子裡的一定能力,並沒有很好的出身和背景,只是積累的長時間的經驗罷了。

所以在一線也好,三線/十八線也好,只有不斷積累的人,最終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有因就有果,當好人,做好事,有好運!”

為什麼很多人寧願在一線城市工作,也不願意回農村?終於有答案了!

TAG: 城市當地一線能力人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