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學者給土耳其人寫了本書,土耳其人看後直呼:我們的祖先在中國

提示:這個工作進行到一半的時候,就進行不下去了,原因很簡單,這些人身上都有學者的名分,突然發現這麼寫下去,一來就把它寫成了中國歷史,與耳其人沒有多少關係了;二來,就算匈奴人與突厥人是土耳其人的祖先,那也僅僅是個民族問題,與國家無關。也就是說,不能把國家史給寫成民族史,而民族史追到源頭,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大家都是一家人,地球就是個小村子。

此學者給土耳其人寫了本書,土耳其人看後直呼:我們的祖先在中國

翻開歷史,人們都會發現,這個世界沒有一個民族或國家能像中國人和中國一樣認真書寫自己的歷史,知古鑑今,這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也是值得點讚的事情。但是,公正客觀地來說,這也有它的“缺點”與“不好”,那就是為別人提供了抄襲的資料與範本。比如,《魏書》與土耳其的歷史。

《魏書》是二十四史之一,紀傳體題材,是北齊人魏收所著的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書,記載了公元4世紀末至6世紀中葉北魏王朝的歷史。共124卷,其中本紀12卷,列傳92卷,志20卷。因有些本紀、列傳和志篇幅過長,又分為上、下,或上、中、下3卷,實共131卷。早在拓跋珪建立北魏政權時,就曾由史官鄧淵編寫《代記》十餘卷,以後崔浩、高允等繼續編寫,都採用編年體。

此學者給土耳其人寫了本書,土耳其人看後直呼:我們的祖先在中國

什麼體不重要,重要的是《魏書》記下了北魏王朝的歷史。北魏是鮮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權,也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北朝第一個王朝。其時,北方少數移風易俗,是中國歷史上民族融合的大時代之一。成書後,這本書被放置在中國的書庫裡,和太多的書籍一樣靜靜地等待著人們的查閱。經過一段漫長的時光,到了明朝,來中國的傳教士多了,中國歷史及《魏書》引起了他們的興趣。

為什麼呢?這個時候的世界史上有個由土耳其人建立的多民族帝國——奧斯曼帝國,很牛氣。1360年,明朝還差8年時間建立,朱元璋還沒有當上皇帝,奧斯曼君主穆拉德一世繼位了,並在向東南歐擴張中取得了決定性的進展。1362年,發動大規模軍事進攻,佔領拜佔廷帝國重鎮亞得里亞堡,並改名埃迪爾內,定都於此。此後又征服西色雷斯、馬其頓、索菲亞、薩洛尼卡和整個希臘北部,迫使保加利亞和塞爾維亞統治者稱臣納貢。1389年在科索沃戰役中大敗塞爾維亞、保加利亞、匈牙利聯軍,使塞爾維亞淪為奧斯曼帝國的附庸。

此學者給土耳其人寫了本書,土耳其人看後直呼:我們的祖先在中國

這一勝利震動了歐洲各國的統治者,但63歲的穆拉德一世被潛入軍中的刺客奪去了生命。

他的兒子巴耶塞特一世繼位,繼續統帥軍隊作戰,殲滅了塞爾維亞、保加利亞等國聯軍,俘殺其統帥拉扎爾公爵,征服了塞爾維亞、保加利亞。1395年又率軍入侵匈牙利,1396年與匈牙利國王西吉斯孟統帥的匈牙利、波蘭軍隊以及英、法騎士組成的十字軍共10萬人會戰於尼科堡,並大獲全勝,此戰俘虜了一萬多騎士……

這一切,讓西方國家非常頭痛,而奧斯曼帝國極盛時勢力達亞歐非三大洲,領有巴爾幹半島、中東及北非之大部分領土,西達直布羅陀海峽,東抵裡海及波斯灣,北及今之奧地利和斯洛維尼亞,南及今蘇丹與葉門。

此學者給土耳其人寫了本書,土耳其人看後直呼:我們的祖先在中國

怎麼辦呢?雖然,在巴耶塞特准備繼續西侵歐洲時,東方強大的帖木兒大軍入侵小亞細亞,巴耶塞特率大軍東征,雙方於1402年在安卡拉展開決戰,巴耶塞特兵敗被俘,他的四個兒子展開了爭奪王位的戰爭,同時,被土耳其人統治的各國紛紛起義,奧斯曼帝國不得不推遲在歐洲的擴張,但是,這仍然讓西方人很是煩惱。那麼,就琢磨點兒事情出來做吧。

在巴耶塞特兵敗被俘的1402年,朱棣發動靖難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取得勝利,在南京稱帝。其後,中國經濟繁榮、國力強盛,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朱棣不但鞏固了中國南北邊防,維護了中國版圖的完整,還多次派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外友好往來,以及中國對南海的經營;同時,為加強對北方和東北地區的控制,於1421年遷都北京,透過一系列的舉措使得天下大治,國家富強,形成了“遠邁漢唐”、萬國來朝的永樂盛世。

此學者給土耳其人寫了本書,土耳其人看後直呼:我們的祖先在中國

來到中國的傳教士琢磨點兒什麼呢?他們要做的事情在這兒出現了——能不能從中國歷史上找點和土耳其人有關係的事情,引起他們對中國的“重視”,讓他們覺得自己的敵人在東方,進而完全徹底地停止對西方的擴張。翻書!翻歷史書!傳教士們將中國《隋書》《新唐書》《舊唐書》《北史》以及《魏書》和其他一些史料翻了個遍,卻沒有找到中國人與土耳其人的關係,那就想吧——想點什麼呢——匈奴人不是“西遷”了嗎?突厥人不是“西遷”了嗎?那就把他們想到中亞的那個地方吧,把他們全想成土耳其人的祖宗——是中國人把他們打跑的,打跑到中亞以遠的地方的,這樣一來不就有“說”頭了嗎?

如此,那些傳教士們一個個地帶著中國的史料回去了,西方的學者開始研究,面對匈奴人的“西遷”,他們想到了匈人阿提拉,這個人使匈人帝國的版圖達到了盛極的地步,席捲歐洲,讓西羅馬帝國名存實亡,而他可能就是從中國來的,中國的匈奴人,雖然一白一黃,但膚色的問題嗎,可以變變,不是核心也不是關鍵。

此學者給土耳其人寫了本書,土耳其人看後直呼:我們的祖先在中國

面對突厥人的“西遷”,西方的學者直截了當地想到了耳其人。儘管,中國的《魏書》裡說得很清楚,突厥出現在540年左右,至中國南北朝晚期崛起,建立突厥汗國,一度控制了漠北和中亞,最終被唐王朝聯合回鶻所滅,但他們控制過中亞吧?

儘管,中國的史書裡,突厥是一個由中國北方少數民族部落聯盟組成的政權,作為民族,純種的突厥阿史那氏早就消失在了中國的史書裡,但突厥曾經控制過中亞,中亞人不就是突厥人了嗎,不就和耳其人扯上關係了嗎?而匈奴人在中國史籍裡跟突厥人也是有關係的,所以,他們也是土耳其人的祖宗了。

如此一來,土耳其人“歷史的大框架”被定了下來,那麼,就幹吧,動手吧。很快,在學者們的倡導下,西方興起了一門學問——突厥學。這是個什麼學呢?其實,我們已經說到了——讓土耳其人覺得他們的祖先來自東方,是被中國人打跑的,他們應該打回東方去。但是,怎麼讓土耳其人相信呢?那就給他們寫本“歷史”吧,白紙黑字放在那裡近於事實,信不信聽天由命。

此學者給土耳其人寫了本書,土耳其人看後直呼:我們的祖先在中國

動手,西方的學者們在眾多的藍本里選中了《魏書》,主要原因是《魏書·西域傳》基本牽扯了中國北方所有的民族,更有他們想要得到的匈奴與突厥。於是,先後由法國學者德經、英國學者亞瑟大衛、波蘭人傑拉來丁等人,開始了這個工作

(此處參考了上海交通大學宋建生先生與之相關的碩士論文)

但是,這個工作進行到一半的時候,就進行不下去了,原因很簡單,這些人身上都有學者的名分,突然發現這麼寫下去,一來就把它寫成了中國歷史,與耳其人沒有多少關係了;二來,就算匈奴人與突厥人是土耳其人的祖先,那也僅僅是個民族問題,與國家無關。也就是說,不能把國家史給寫成民族史,而民族史追到源頭,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大家都是一家人,地球就是個小村子。

此學者給土耳其人寫了本書,土耳其人看後直呼:我們的祖先在中國

停下來補腦,加點國家的成分進去,但要命的是要加的這部分中國的史書裡沒有涉及,沒有記載,這讓參與者們很是頭痛。怎麼辦?那就搞個泛的東西吧,扭轉方面,就寫泛突厥這個“民族”,把突厥人是土耳其人的祖宗這個帽子給扣實了。經過一番思考,亞瑟大衛把沒寫成的半部歷史改了改,炮製出了一本《突厥語法》。

這時候已經到了1836年,明朝已經亡了,清朝都建立近200年了,但就是在這一年,亞瑟大衛的《突厥語法》被他的母親翻譯成了法語,獻給了奧斯曼馬哈茂德二世。當然了,這時候,奧斯曼帝國已經昔非今比,山河日下,其領土不斷被蠶食,因未能擊敗希臘人的暴亂,於1829年被迫承認希臘獨立,由此導致的連鎖反應,並在與埃及軍隊的交鋒中屢戰屢敗……比亞瑟大衛和他的母親設想更好的是,接到這本書後,耳其人無比地興奮了起來,像是得到了一根救命的稻草——我們的祖先啊,是那樣的偉大,現在好了,有了“突厥”這個招牌,我們就可以把中亞甚至中國、世界的所有穆斯林團結起來,不但可以抵禦“外侵”,還可以再建立一個強大的帝國!

此學者給土耳其人寫了本書,土耳其人看後直呼:我們的祖先在中國

從那時起,土耳其人就有了這樣一個夢,並在一些“學者”的幫助下,完成了他們的後半部歷史,把他們變成了“突厥人的傑出代表和天然領袖”。但是,土耳其人忘了,他們崇尚的突厥人在中國的歷史上根本就不知道穆斯林是怎麼回事,而那些被他們“看中”的突厥人也沒有聽他們指揮的理由。所以,懷揣“夢想”的土耳其人說了一直都不算,但一直都在很沒意義地說。他們還忘了,夢想可以在夢中炮製,想什麼就有什麼,但歷史與現實卻不能,二者經常是為了擊碎甚至粉碎夢想而生的。(文|路生)

TAG: 突厥土耳其人中國魏書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