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著名的三大陽謀,明知是火坑也不得不跳,至今無人能解

話說“明槍易躲,暗箭難防”,來自於暗中的陰謀詭計是最令人痛恨的,它往往在當事人不知情的情況下施行,並對其造成巨大傷害。但所謂的陽謀,則正好與陰謀相對,它是根據現有條件,因勢利導、光明正大的達成目的。

儘管對方一眼就能看穿,但還是不得不按照對方的意願行事,這便是陽謀的厲害之處。那在中國歷史上就有過三大著名的陽謀,曾迫使當事人不得不跳進火坑,至今也沒有人能解釋其中的原由。

歷史上著名的三大陽謀,明知是火坑也不得不跳,至今無人能解

歷史上著名的三大陽謀,明知是火坑也不得不跳,至今無人能解

范雎的“遠交近攻”

范雎是秦國的宰相,也是著名的軍事謀略家,在他輔佐秦昭王期間,提出的“遠交近攻”戰略,為秦國日後的統一之路鋪平了道路。

當時,天下分為七國,除秦國外,還有韓、趙、魏、楚、燕、齊六個國家,而范雎也是根據這個順序,為秦昭王定下統一天下總方略。

歷史上著名的三大陽謀,明知是火坑也不得不跳,至今無人能解

范雎有言:夫穰侯越韓、魏而攻齊綱、壽,非計也。少出師則不足以傷齊,多出師則害於秦。接著,范雎向秦昭王表示,齊國之所以處於弱勢,是因為攻打了楚國,從而便宜了韓國和魏國。

因此,范雎主張先從韓國和魏國開始下手,同時與齊國保持好關係,使其不對己方出手,等到秦國逐漸發展壯大,即使齊國反應過來也回天乏術。

歷史上著名的三大陽謀,明知是火坑也不得不跳,至今無人能解

歷史上著名的三大陽謀,明知是火坑也不得不跳,至今無人能解

孫臏的“圍魏救趙”

公元前354年,趙攻衛,魏惠王以保護衛國為藉口,命龐涓為上將,率領魏、宋、衛三國聯軍攻打趙國。後來,趙國首都邯鄲被圍,趙成候不得不向齊、楚求救。齊威王審時度勢之後,決定任命田忌為主帥,孫臏為軍師,即刻制定計策,化解趙國的危機。

田忌認為,齊國應該與趙國裡應外合,前後夾擊魏國,魏國軍隊自然便被擊潰。

歷史上著名的三大陽謀,明知是火坑也不得不跳,至今無人能解

然而,軍師孫臏卻持不同觀點,他認為魏國精兵盡出,國內空虛,如果採用“圍魏救趙”策略,直接攻擊魏國的國都大梁,自然就可以化解趙國的為難,而且還避免了齊國兵力的損失。

最後,齊軍奔襲大梁,魏軍主帥龐涓不得不倉皇回救。可是孫臏卻只是虛晃一槍,他們提前埋伏在桂陵,以逸待勞迎擊龐涓,從而大敗魏軍,此次戰役史稱“桂陵之戰”。

歷史上著名的三大陽謀,明知是火坑也不得不跳,至今無人能解

歷史上著名的三大陽謀,明知是火坑也不得不跳,至今無人能解

賈誼、主父偃的“推恩令”

《陳政事疏》中記載:欲天下之治安,莫若眾建諸侯而少其力。力少則易使以義,國小則亡邪心。西漢文帝時期,地方諸侯王的勢力日益壯大,賈誼建議提出的辦法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漢武帝時期,主父偃建議推出“推恩令”,建議“令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漢為定製封號,轍別屬漢郡。漢有厚恩,而諸侯得稍自分析弱小云”。

歷史上著名的三大陽謀,明知是火坑也不得不跳,至今無人能解

推恩令的中心思想是“分而治之”,即將諸侯一拆十,十拆百,分崩瓦解他們的實力。權力的分解,往往帶來權力的角逐和紛爭,最終讓諸侯成為一盤散沙,而無力與中央抗衡。各路諸侯只能眼睜睜地陷入矛盾的漩渦,卻無能無力。

歷史上著名的三大陽謀,明知是火坑也不得不跳,至今無人能解

以上就是歷史上著名的3大陽謀,任憑後人如何努力,至今都無法破解。

TAG: 范雎魏國趙國陽謀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