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為正妻寫《江城子》,58歲為愛妾也寫首詞,男人讀完表示理解

當年蘇軾的一首《江城子》,感動的不只是他自己,也不只是宋代文壇,更有千年後的我們。詞的首句“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更是令人感慨萬千,奪了不少痴情和女的眼淚。至今這首神作,仍排在宋詞十大金曲裡,成為後人難以超越的經典。

蘇軾為正妻寫《江城子》,58歲為愛妾也寫首詞,男人讀完表示理解

這首詞寫於蘇軾38歲時,當年愛妻王弗已逝十年,這一年東坡來到密州,夢見愛妻,一時有感寫下此作,從此中學課文裡就多了一篇全文必背之作。但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並不是這首詞,而是蘇軾在20年後為愛妾的寫的一首《浣溪沙·端午》。

寫此詞時,正是蘇軾被貶惠州的第二年,此時的蘇軾已58歲。數年的被貶,那個曾經意氣風發的蘇大學士,受盡人生至苦,好在一直有個女人相伴左右,此人正是其愛妾王朝雲。與妻王弗出身大家閨秀相比,王朝雲從小家境貧寒,淪為煙花之地,但卻“出淤泥而不染”,這是讓蘇軾中意的最大原因。讓我們來品一品這首《浣溪沙·端午》:

蘇軾為正妻寫《江城子》,58歲為愛妾也寫首詞,男人讀完表示理解

《浣溪沙·端午

北宋。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

綵線輕纏紅玉臂

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詞的上片寫朝雲為端午節做的準備,首句“輕汗微微透碧紈”可謂十分嬌豔,微汗溼了她碧透的細絹。為了明日的端午節,朝雲用芳香的蘭草沐浴。上片中,詞人用極豔的詞語,綺麗的語言,道出了對愛人的關注,也為次日端午節的熱鬧埋下伏筆。

蘇軾為正妻寫《江城子》,58歲為愛妾也寫首詞,男人讀完表示理解

詞的下片寫自己與朝雲攜手參加端午節。詞人為我們娓娓道來,講述了兩個端午節的傳統,第一個是用五彩花線纏在手臂上,詞人用“綵線”對“紅玉臂”,顏色對比強烈;第二個是將符篆斜掛耳下,這是當時民間為了護身之用。最後一句直抒胸臆,這是詞人在端午節的心聲,願與愛人相守千年。

蘇軾為正妻寫《江城子》,58歲為愛妾也寫首詞,男人讀完表示理解

這篇詞作雖也是寫情寫景的佳作,但與《江城子》相比,意境還是相差太大。兩首詞,一喜一悲,一個全篇洋溢著熱鬧,一個全詞都是悲情。事實上,蘇軾除了愛妾王朝雲,還有一個王潤之,也曾多次出現在他的詞作中。不少人讀完他對這兩位愛妾所寫的詞作,再讀《江城子》,總覺得心裡有些不解,覺得東坡不長情。但若以今人的價值觀,去推測古人的愛憎,多少有些狹隘了。

蘇軾為正妻寫《江城子》,58歲為愛妾也寫首詞,男人讀完表示理解

這一點對比二詞,世間男子多數是理解的。蘇軾對於愛妻王弗是愛,愛妻逝後對其它女子也是真心,更何況不是還有人常以三人皆姓“王”來解釋嗎?難道真的是“你走後,我愛過的人都像你”麼?

TAG: 蘇軾端午節愛妻端午愛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