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蜀國軍師諸葛亮,出隆中謀三分天下,六出祁山病逝五丈原

今天我們分享《歷史名將錄》第57集: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號臥龍,琅琊陽都(今山東沂南)人 ,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

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後,諸葛亮就在隆中隱居。 後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聯合東吳孫權於赤壁之戰大敗曹軍。形成三國鼎足之勢,又奪佔荊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繼又擊敗曹軍,奪得漢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後主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與東吳聯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係;實行屯田政策,加強戰備。前後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終因積勞成疾,於蜀建興十二年(234年)病逝於五丈原(今陝西寶雞岐山境內),享年54歲。劉禪追封其為忠武侯,後世常以武侯尊稱諸葛亮。

三國演義蜀國軍師諸葛亮,出隆中謀三分天下,六出祁山病逝五丈原

謀劃三分天下

漢末,天下大亂,群雄割據,世事擾攘,前途難卜。諸葛亮以布衣之身,“躬耕南陽”,但是懷有遠大的抱負和雄心。他自比於管仲,以管仲輔佐齊恆公成就霸業自許;他自比樂毅,以樂毅的軍事才能自期。他身在隆中,胸懷天下,不斷研究世事,對當時的天下有清楚的認識。

建安十二年,在“水鏡先生”司馬徽謀士徐庶的一致推薦下,劉備三顧茅廬,向諸葛亮請教如何在亂世稱雄、崛起一方的計策。諸葛亮感於劉備的知遇之恩,遂託身於他,竭智效力,將自己平時對天下大勢的分析、思考,以及亂世逐鹿中原的謀略展示給劉備,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隆中對策”。

諸葛亮在明辨當時大勢的前提下,量身定做,為劉備提出了“兼弱攻昧”的外交謀略。

三國演義蜀國軍師諸葛亮,出隆中謀三分天下,六出祁山病逝五丈原

諸葛亮仔細地分析了歷史的發展走向。認為自從董卓專權亂政以來,各地英雄豪傑紛紛湧現,乘機割據,勢力跨州連郡的人不可勝數。最大的兩個割據集團分別是曹操和袁紹。曹操家世、聲望都很低微,而且兵力薄弱,但是曹操利用時機,依靠謀略,終於以弱勝強,官渡之戰一舉擊敗袁紹。如今曹操統帥百萬大軍,又挾天子以令諸侯,在政治、軍事、外交、地理處於優勢,確實無法和他相爭。

孫權佔據江東,經過父子三代人的經營,又有長江險屏障,而且百姓歸順,大批賢能之士為他效勞,所以只能和他結盟而不可以打他的主意。荊州北臨漢水、沔水,可以便利地直通海上,東邊連線東吳,西邊可通巴蜀,是兵家必爭的戰略重地。而劉表卻懦弱無謀,不懂軍事,雖有地方千里、兵甲十多萬,卻沒有能力守住,這是上天有意提供的,應有攻取的打算。

三國演義蜀國軍師諸葛亮,出隆中謀三分天下,六出祁山病逝五丈原

益州有險關要塞,而且沃野千里,可謂天府之國,漢高祖正是憑藉這裡的條件成就了帝業。佔據這裡的益州牧劉璋昏庸無能,提供了爭奪的良機。

張魯佔據著北部的漢中地區,雖然人口眾多,地方富足,但卻不知道珍惜和愛護,所以有才能的人都渴望能有英明的君主來統治。

如果能同時佔據荊州和益州,守住險關要塞,西邊與各部落和好,南邊安撫夷、越民族,對外與孫權結盟,對內精心治理,一旦天下形勢發生變化,可派一員得力大將率荊州的軍隊向南陽、洛陽一帶進軍;主力人馬出兵秦川,在戰略上形成東西並舉、左右呼應之勢,這樣,不但霸業可以成就,漢朝也可以復興了。

三國演義蜀國軍師諸葛亮,出隆中謀三分天下,六出祁山病逝五丈原

根據當時的形勢,諸葛亮為劉備量身定做了這條“兼弱攻昧”的謀略。首先對天下形勢進行全面而準確的觀察分析,對各種政治勢力的現狀及其組合分化的趨勢作出正確的估計,制定出積極穩妥的戰略方針和具體的行動方案,然後根據情況的發展變化與政治上的需要,相機削弱、兼併或攻取弱小的、腐敗沒落的勢力,從而實現自己的戰略目的,變不利為有利,從弱小者變為強大者。

後來三國的歷史發展證明,諸葛亮為劉備設計的爭奪天下的總策略,即聯孫抗曹,奪取荊州、益州作為基地,以等待局勢的變化,出兵奪取中原,完全合乎客觀形勢的演變,非常正確。由於這條戰略得以實施,終於使劉備三分天下有其一,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三國演義蜀國軍師諸葛亮,出隆中謀三分天下,六出祁山病逝五丈原

諸葛亮上任的三把火

這三把火基本上確立了蜀國的政權基礎,

第一把火,火燒博望坡,這可以說是諸葛亮加入劉備集團的第一件功勞了。建安七年,劉表派遣劉備,發兵北伐,一直打到葉縣,已接近許昌,嚴重威脅中原安全,曹操調大將夏侯惇、于禁、李典反擊劉備,劉備將陣線後撤,選擇博望與曹軍對峙。孔明刻意派出少數軍隊與夏侯惇交戰,並故意敗退,而後又燒燬自軍營寨。使夏侯惇誤判劉備無力再戰,然而,當行進至狹窄的林間山道時,劉備的安排的伏兵突然殺出,夏侯惇應對不及,遭伏兵攻擊。

三國演義蜀國軍師諸葛亮,出隆中謀三分天下,六出祁山病逝五丈原

第二把火,火燒新野。諸葛亮第一把火燒博望坡,夏侯惇大敗,曹操便親自領兵伐新野。劉備放棄了新野,到樊城以避曹軍。曹操的部將曹仁領的兵到新野,見城門洞開,城中無人,便引軍進城中駐紮。夜來時分,就被火燒了。這就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前兩把火。曹仁引眾將突煙冒火,尋路奔走,聞說東門無火,急急奔出東門。軍士自相踐踏,死者無數。曹仁等方才脫得火厄,背後一聲喊起,趙雲引軍趕來混戰,敗軍各逃性命,誰肯回身廝殺。正奔走間,糜芳引一軍至,又衝殺一陣。曹仁大敗,奪路而走。

三國演義蜀國軍師諸葛亮,出隆中謀三分天下,六出祁山病逝五丈原

第三把火,火燒赤壁。公元208年,曹操率大軍攻打吳國,吳蜀聯合抗曹。因魏軍不善水戰,孔明、周瑜決定火攻。龐統假意投奔曹操,建議魏軍船隻用鐵索連在一起抵禦風浪;周瑜假打黃蓋,後者假裝降魏;孔明推測出東風將至。黃蓋帶數十條船降魏,船裡裝滿柴草。快到魏軍時,黃蓋點燃柴草,火借風勢向魏軍燒去。魏軍不熟水性船又連在了一起,死傷無數。魏軍當時號稱八十萬大軍,卻被吳蜀一把火燒的損失慘重。

三國演義蜀國軍師諸葛亮,出隆中謀三分天下,六出祁山病逝五丈原

諸葛亮六出祁山

建興六年(228)春,諸葛亮事先揚聲走斜谷道取郿,讓趙雲、鄧芝設疑兵吸引曹真重兵,自己率大軍攻祁山(今甘肅省西和縣西北)。隴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張郃出拒,大破馬謖於街亭。諸葛亮拔西縣千餘家返回漢中。這是第一次出祁山。

同年冬,諸葛亮出散關(今陝西省寶雞市西南)圍陳倉(今陝西省寶雞市東),糧盡而退還漢中。魏將王雙來追,被斬。

三國演義蜀國軍師諸葛亮,出隆中謀三分天下,六出祁山病逝五丈原

建興七年(229)春,諸葛亮遣陳式攻武都(今甘肅省成縣周邊)、陰平(今甘肅省文縣周邊)二郡。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救之,亮自出至建威(今甘肅省西和縣西),郭淮退,遂得二郡。

建興八年(230)秋,魏軍三路進攻漢中,司馬懿走西城(今陝西省安康市西北),張郃走子午谷,曹真走斜谷。諸葛亮駐軍於城固(今陝西省城固縣東)、赤坂(今陝西省洋縣東二十里)。時大雨三十餘地,魏軍撤退。同年,諸葛亮使魏延、吳懿西入羌中,大破魏後將軍費曜(瑤)、雍州刺史郭淮於陽溪(南安郡內,當在今甘肅省武山西南一帶)。

三國演義蜀國軍師諸葛亮,出隆中謀三分天下,六出祁山病逝五丈原

建興九年(231)二月,諸葛亮率大軍攻祁山,始以木牛運。時曹真病重,司馬懿都督關中諸將出拒。諸葛亮割麥於上邽(今甘肅省天水縣)。司馬懿追亮至滷城(今甘肅省天水市與甘谷之間),掘營自守,有“畏蜀如畏虎”之譏。

五月,司馬懿領兵與諸葛亮交戰,被諸葛亮大敗逃回,蜀軍獲敵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六月,李嚴因運糧不濟呼亮還。張郃追亮退兵至木門,中箭身亡——此為二出祁山。

三國演義蜀國軍師諸葛亮,出隆中謀三分天下,六出祁山病逝五丈原

建興十二年(234)二月,諸葛亮率大軍出斜谷道,據武功五丈原(今陝西省岐山南),屯田於渭濱,期間諸葛亮送女人用的頭巾髮飾給司馬懿,但司馬懿忍辱據守不出。八月,諸葛亮病故於五丈原。楊儀等率軍還,有“死諸葛走生仲達”事。

這六次用兵,出祁山只有兩次;第四次用兵是由於魏軍主動進攻,蜀軍防守,由於連日大雨,山洪暴發,沖毀棧道,蜀魏並未交戰。

三國演義蜀國軍師諸葛亮,出隆中謀三分天下,六出祁山病逝五丈原

最後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病死五丈原,北伐復漢和七星燈續命都以失敗告終。姜維接棒繼續北伐之路,直到蜀國滅亡。

TAG: 諸葛亮劉備魏軍曹操建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