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浮空”裡的提香、倫勃朗與高更……——在成都走進歐洲繪畫五百年

四川線上記者 薛維睿

三言兩語讀名家:

倫勃朗

,以肖像畫立業,不僅給客人畫,還極其喜歡畫自己。如果生在現代,他無疑會是位“自拍狂魔”。

提香 ,重視色彩本身的表現力,關注顏料作用於不同材質畫布所產生的肌理感,對西方藝術產生了深遠影響。

霍貝 ,生前名不見經傳,逝世後才名聲大噪。一生創作過超過30幅以水磨坊為題材的風景畫,皆被評價為超高水平作品。

提香、格列柯、 魯本斯 、凡·戴克、洛蘭、倫勃朗、卡爾夫、德·霍赫、華託、 布歇 、雷諾茲、弗拉戈納爾、戈雅、透納、柯羅、畢沙羅、莫奈、雷諾阿、高更……60幅大師精品,如璀璨繁星,連綴起西方藝術五百年的磅礴長河。

“光影浮空”裡的提香、倫勃朗與高更……——在成都走進歐洲繪畫五百年

9月29日,成都博物館“光影浮空:歐洲繪畫五百年”展覽開幕,來自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藝術博物館的60幅世界頂級藝術典藏在特展廳亮相,展品囊括14至20世紀初歐洲藝術史上最具代表性流派的代表性畫家作品。如此大師雲集的藝術展,在蓉城乃至西南地區尚屬首次。展覽將持續至2021年1月3日。

鎮館之寶首次來華

走進展廳,可以看到一張清晰的歐洲繪畫發展時間軸,這次展出的全部作品按時間和流派分佈其中。從莊嚴肅穆的宗教畫,到激情澎湃的文藝復興;從優雅華美的洛可可人物,到色彩精妙的印象派風景。這次展覽涉及的畫家覆蓋義大利、荷蘭、英國、法國等不同地域,幾乎遍佈大半個歐洲,勾勒出14至20世紀初歐洲繪畫藝術的發展輪廓。

“光影浮空”裡的提香、倫勃朗與高更……——在成都走進歐洲繪畫五百年

《克羅扎特·德·蒂耶斯夫人和她的女兒》讓-馬克·納蒂埃

作為美國最古老、規模最大的藝術博物館之一,印第安納波利斯藝術博物館以46000餘件百科全書式的館藏聞名於世。據成都博物館策展人黃曉楓介紹,本次展覽是該館首次組織常設展品赴海外巡展,而中國是這次巡展的首站。巡展展品皆為該館常設展中的繪畫精品,大部分都是重量級的鎮館之寶。“可以說,這也是近年來國內藝術展展品規格最高的一次特展。”

本次展覽的作品,除了部分最能體現藝術家繪畫特色的代表作,還有不少是對他們繪畫生涯具有深遠影響的經典作品。

“光影浮空”裡的提香、倫勃朗與高更……——在成都走進歐洲繪畫五百年

《白衣少女》保羅·塞薩爾·以路

展廳的前言裡寫道,英國藝術史學家貢布里希曾將西方藝術史形容為“無休止的實驗”。愈靠近現代,藝術家們愈渴望擺脫許多世紀以來的傳統束縛,開闢自己的藝術道路,藝術風格也更多地與個人而非地區或流派聯絡在一起。

這次展覽體現了這種藝術生生不息的實驗過程。從文藝復興早期佛羅倫薩、錫耶納、威尼斯畫派到巴洛克、洛可可藝術,從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到印象主義、新印象主義,60幅作品分列在五個展覽單元裡,歐洲繪畫藝術的發展脈絡清晰可見,藝術指向了自由而多元的方向,藝術家也逐漸走向自我表達的新探索與新道路。

從巴洛克到洛可可

在這次展覽中,可以看到不少巴洛克與洛可可風格藝術家的代表性作品。巴洛克與洛可可,兩個看上去同樣華麗的名詞,到底應該怎麼區別?

在18世界到19世紀,刻薄的評論家曾用“巴洛克”這個詞嘲諷這種“土豪風格”。這個可能源於葡萄牙的詞語,本意是“形狀不規則或有瑕疵的珍珠”,後來引申出“古怪”“不均衡”“有缺陷”之意。由此可見,巴洛克風格本質上包含著對規則的破壞力。它雖然為教會服務,卻透過強烈的視覺衝擊,挑起人性中對享樂的慾望和對榮譽的渴求,打破了教會要求禁慾剋制的主張。

在藝術領域,巴洛克風格的作品同樣富麗堂皇,毫不猶豫地背叛了文藝復興時期和諧平衡的準則,以動態感十足的畫面展示生機勃勃的慾望和激情。

“光影浮空”裡的提香、倫勃朗與高更……——在成都走進歐洲繪畫五百年

《女子垂釣的田園風光》弗朗索瓦·布歇

彼得·保羅·魯本是巴洛克風格最富盛名的代表畫家,這次展出的《君士坦丁凱旋羅馬》代表了他的典型風格。這幅繪畫為描繪君士坦丁大帝的生平事蹟而創作,是系列掛毯的十二幅油畫草稿之一,講述了君士坦丁大帝在公元312年戰勝巴克淼提烏斯進入羅馬的著名場景。在這幅作品中,君士坦丁大帝被描繪得有如天神下凡,閃亮耀眼,人物和馬匹都充滿動態,在白色基調的畫面中顯得格外浪漫。

事實上,洛可可風格可以看做是巴洛克風格的一種延續。如果將巴洛克比作“男性的權杖”,那洛可可就是“女性的裙襬”。

18世紀,人們吃膩了“巴洛克大餐”,拋棄繁雜的累贅、增加生動裝飾的洛可可風格開始流行。在蓬帕杜夫人的帶領下,洛可可風格被真正地發揚光大。她不僅用小碎花和蕾絲裝飾衣裙,引領了當時歐洲的新時尚,還憑藉獨特的審美,指導了凡爾賽宮、愛麗捨宮等一系列宮殿的改造。在她的主導下,洛可可風格呈現出女性化意味,纖柔、典雅,以粉紅、嫩綠為主色,充滿曲線和自然元素,這種風格很快從法國宮廷流傳開來,開始為歐洲各國上流社會簇擁。

“光影浮空”裡的提香、倫勃朗與高更……——在成都走進歐洲繪畫五百年

《鄉村舞蹈》讓-安東尼·華託

在這次展覽中,有多位洛可可風格藝術家的作品,包括讓-安東尼·華託、弗朗索瓦·布歇、盧卡·焦爾達諾、讓-奧諾雷·弗拉戈納爾、讓-馬克·納蒂埃等。其中,華託的作品《鄉村舞蹈》十分典型。一對夫婦踏著舞步,身後的孩童模仿著女士的動作,旁邊的音樂家們演奏著樂器,又羞澀地把目光投向觀眾。華託賦予畫面一種優雅的風度,讓觀眾忽略了畫中人物卑微的處境。這一時期田園主題日益流行,這幅畫也反映出當時人們對法國小說和戲劇中和諧、簡單鄉村生活的喜好。

弗朗索瓦·布歇也是洛可可時期最重要的畫家,他以輕鬆的神話故事和田園風景題材畫作聞名。這次展出的《女子垂釣的田園風光》,呈現了法國鄉村一些標誌性景觀,如牧民、垂釣的女子、充滿藝術感的破敗廢墟、茂盛的植物和絢爛的天空,這些元素與路易十五時期用來裝飾劇院舞臺的田園背景圖相似,讓觀畫者遠離巴黎的喧鬧街道,置身於田園美境之中。

最“貴”的自畫像

在“歐洲肖像畫”展覽單元,觀眾都很“識貨”地簇擁在一幅繪畫面前。這幅倫勃朗·凡·萊因的《自畫像》,是倫勃朗最受關注的作品之一,也是本次展覽單幅作品的最高保值之作。

作為全世界最偉大的藝術大師之一,倫勃朗的聲名比肩文藝復興三傑,因其畫面極富戲劇感而被人稱作“美界莎翁”。他以肖像畫立業,後來更因為充滿喜劇張力的歷史畫和宗教畫而聲名大噪。

“光影浮空”裡的提香、倫勃朗與高更……——在成都走進歐洲繪畫五百年

《自畫像》倫勃朗·凡·萊因

自17世紀,以倫勃朗、雷諾茲為代表的肖像畫家,不再拘泥於傳統技法,開始展現人物的個性與魅力。作為肖像畫家中的翹楚,倫勃朗不僅給客人畫,還極其喜歡畫自己,他一生繪製了超過75幅各種形式的自畫像,在歷代畫家中無人能出其右,如果倫勃朗生在現代,無疑會是位“自拍狂魔”。

這次展出的這幅《自畫像》,被認為可能是畫家最早的一幅自畫像,畫中呈現的是約23歲的倫勃朗,畫面中的人物年輕、朝氣蓬勃,展現出勃勃的野心與傲氣。從微張的嘴巴、帶鬍子茬的下巴,到細微處一兩顆小粉刺,倫勃朗毫不矯飾畫中的自己。在這幅畫中,倫勃朗還進一步發展了卡拉瓦喬式的明暗對照,呈現出戲劇化而不失柔和的陰影效果。這種光影法,被後世稱為“倫勃朗光”,廣泛地運用於電影和攝影之中。

“光影浮空”裡的提香、倫勃朗與高更……——在成都走進歐洲繪畫五百年

《男子肖像》提香·韋切利奧

在這幅畫的左邊,並列著提香的《男子肖像》。提香不僅是義大利文藝復興後期威尼斯畫派中最突出的畫家,也是整個西方藝術史上最偉大的畫家之一。他重視色彩本身的表現力,關注顏料作用於不同材質畫布所產生的肌理感,對西方藝術產生了深遠影響。

這幅肖像畫是提香最為傑出的、蜚聲遐邇的作品之一,其中人物一度被認為是義大利詩人阿里奧斯托。畫中的男子自信地凝視前方,奢華的皮毛、柔軟的頭髮和下垂的天鵝絨精細地烘托出他的臉部特徵。提香以簡單的幾何結構勾勒了人物特點,讓畫中的形象充滿了理想化的美感和高貴感。

小畫派裡的大畫家

在這次展出的作品中,有相當一部分來自荷蘭黃金時代的畫家。17世紀,經過“尼德蘭革命”,荷蘭成為歐洲最富庶的國家之一,在貿易、工業、科學和藝術等領域均處於世界領先地位,這一時期也被稱為“荷蘭黃金時代”。

新的市場需求和激烈的競爭催生出一大批專攻靜物、風景和風俗題材的畫家,並將寫實性繪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這些商品畫的尺幅一般都不大,因此創作這類作品的畫家們又被稱為“荷蘭小畫派”。

風景畫大師邁因德特·霍貝瑪是其中的代表畫家。霍貝瑪出身於阿姆斯特丹,對故鄉有著深切的感情,鄉間優美寧靜的風景是他最喜愛的創作素材,他的作品將風景畫從神話和宗教的禁錮中解救出來。

霍貝瑪主張返璞歸真,致力於將自然景色還原於畫布,保留下最真實的風景。由於每一幅畫都要實地考察,親身感受作畫內容,因此霍貝瑪十分“低產”,但也總是能透露出對自然最真摯的感情。他作品中的精準透視也極具標識,成為後世學習借鑑的典範。

此次展出的《水磨坊》,是霍貝瑪同題材作品中的巔峰之作。霍貝瑪生前名不見經傳,逝世後才名聲大噪,深受18至19世紀英國收藏界追捧。18世紀一位叫特雷弗的男爵收藏了這幅畫,因此該作又名《特雷弗風景》。這幅畫風格精緻自然,畫面宛如真實,彷彿能感受到泥土的潮溼和柔軟。霍貝瑪創作過超過30幅以水磨坊為題材的風景畫,皆被評價為超高水平作品,而這一幅依舊能算是其中的頂尖作品。

“光影浮空”裡的提香、倫勃朗與高更……——在成都走進歐洲繪畫五百年

《音樂派對》彼得·德·霍赫

與霍貝瑪生在同一時期的彼得·德·霍赫,是荷蘭黃金時代著名的風俗畫家。他也曾師從風景畫家,但最終轉向了風俗畫領域,將人們的日常生活搬上畫布。

本次展出的霍赫作品《音樂派對》,呈現了17世紀阿姆斯特丹富商階層奢華享受的休閒場景。在運河旁的房屋中,身穿盛裝的人們盡情享受著音樂和美酒。畫中清晰界定的門扇和空間,呈現了霍赫最具標誌性的構圖技巧,使較暗的室內前景與背景中的陽光形成對比,營造出一種寧靜、愉悅、富麗堂皇的氛圍。

“光影浮空”裡的提香、倫勃朗與高更……——在成都走進歐洲繪畫五百年

《中國瓷罐靜物畫》威廉·卡爾夫

相比一生潦倒的霍貝瑪,半生落魄的威廉·卡爾夫算得上是“富二代”。

卡爾夫出生於荷蘭鹿特丹的一個富裕家庭,在巴黎學習繪畫後,很快就憑藉紮實的技藝,躍升為靜物畫大師。本次展出的《中國瓷罐靜物畫》,創作於卡爾夫職業生涯的巔峰時期,是他風格華麗的靜物畫中的代表作品。透過吸晴的中國明代青花瓷罐、波斯地毯、來自威尼斯及荷蘭的玻璃器皿,卡爾夫展示了荷蘭的黃金時代阿姆斯特丹人流光溢彩的富裕生活。

同時,卡爾夫還在畫中夾帶了不少“私貨”傳達自己的看法。畫中顯眼位置的削皮檸檬和開啟的懷錶,暗指世俗追求的可笑和生命的短暫,象徵塵世的腐朽與時間的必然流逝,這也是靜物畫虛空派常用的表現形式。在這種型別的靜物畫中,每件逼真的作品通常都有深刻的象徵意義。

在17世紀前,藝術曾是貴族與教會的專屬,這些畫作的題材離不開老三件:神話、教義和宮廷。而這批荷蘭黃金時代的畫家,他們以極具個人特色的創作,讓藝術走下神壇,讓畫家擺脫貴族與教會的束縛,也讓真實的社會躍然紙上。

TAG: 倫勃朗洛可可作品霍貝瑪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