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八下”的淵源,《易經》告訴我們為什麼“七上”而“八下”

“七上八下”的淵源,《易經》告訴我們為什麼“七上”而“八下”

“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出自施耐庵的《水滸傳》,成語“七上八下”也用來形容心中慌亂,無所適從。

可是今天,人們卻根據其字面意思賦予了“七上八下”許多莫名其妙涵義,比如喝酒尤其是官場喝酒,喝七個不喝八個,選樓層選七樓不選八樓,手機號選七不選八,只因為七上,而八則要下。

那麼是不是七就代表著向上的運勢,而八則意味著運勢要下呢?“七上八下”究竟出自何處?

“七上八下”的淵源,《易經》告訴我們為什麼“七上”而“八下”

開啟搜狗搜尋APP,檢視更多精彩資訊

事實上,“七上八下”出自《易經》。“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兩儀”即陰陽,“四象”即老陰、少陽、老陽、少陰,從數學角度而論四象分別為6、7、8、9。

這6、7、8、9是怎麼來的?現在拿出三枚硬幣,假設一面為正,一面為反,正為陽,反為陰。同時轉動三枚硬幣,若正面朝上則為3,反面朝上為2。那麼接下來就涉及到數學的排列組合問題了。三枚硬幣同時轉動,會出現哪幾種不同的情況?

若三枚硬幣均為正面,則3+3+3=9;

兩正一反,則3+3+2=8;

一正兩反,則3+2+2=7;

三枚均為反面,則2+2+2=6。

“七上八下”的淵源,《易經》告訴我們為什麼“七上”而“八下”

如此,6叫做老陰,7叫少陽,8叫少陰,9叫老陽。

“七上八下”的淵源,《易經》告訴我們為什麼“七上”而“八下”

在《易經》中,陰陽亦有老少之分,陰極盛陽,陽極生陰,相互轉化。這個轉化的過程從一天的變化中可以看出,早上太陽初升,大地開始回暖但溫度尚未升上來,這時叫做少陽。到了中午太陽愈發毒辣的時候,陽氣上升充足,叫做老陽,北京人常說曬曬老陽,指的便是正午時分。傍晚,熱力減弱地表由熱轉涼,此為少陰。夜晚,氣溫繼續下降,少陰逐漸轉為老陰。

事實上,陰陽轉化的過程無處不在,四季輪轉如此,一個人初生到壯年,繼而中年到垂暮,亦如此。

“七上八下”的淵源,《易經》告訴我們為什麼“七上”而“八下”

還是拿一天變化為例來說四象,夜晚是老陰為6,清晨少陽為7,中午老陽為9,傍晚少陰為8。顯然,這個變化是從6到7,7到9,再到8,而不是6-7-8-9的變化過程。白天為陽,所以7和9是陽,夜晚為陰,8和6是陰。

陽由少陽至老陽的變化是7到9的變化,陽氣逐漸上升擴張,是為“七上”。

而陰是由8到6,陰氣逐漸收縮的過程,是為“八下”。

這就是“七上八下”的來歷了。

可是,同樣是變化,7到9為上,6到7也為上;8到6為下,9到8同樣也為下,那麼為什麼不用“六上九下”,而用“七上八下”用來形容人心中慌亂無所適從呢?

因為7是少陰,到老陰的過程是個循序漸進相對穩定的過程,而8為少陰,到老陰的過程同樣相對穩定。人們認為理所應當相對穩定的事物發生了變化,自然導致人心慌亂,也就有了“七上八下”的感覺。

“七上八下”的淵源,《易經》告訴我們為什麼“七上”而“八下”

《易經》中,無不體現著陰陽轉化的道理,所謂福禍相依、否極泰來正是如此。弄懂了這一點,對於我們的思維方式必定大有裨益。還是回到“七上八下”的問題上來,現代人從字面去解讀七為上是好,而八將下不好,因此在作出選擇的時候百般糾結,比如買房,一定執著於七樓而不去選擇八樓。可是若用陰陽轉化的思維去考慮,七固然要上到九,可是陽極生陰,趨向於下;而八雖要下到六,但是陰極轉陽,是要走上坡路的。

所以說,不要執著於這些細枝末節,忠於自己的內心,坦然面對任何陰陽轉換,一切都是最好的選擇。

“七上八下”的淵源,《易經》告訴我們為什麼“七上”而“八下”

TAG: 七上八下少陰老陽四象三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