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紅包,我不敢收

這個紅包,我不敢收

“社會上對4S店誤解很深。”

這是在4S店工作的人常說的一句話。

當下,汽車早已不再是一種純工業化的機械產品,愈發成為人們個性化出行生活的終端,相關討論的聲量也越來越大。

網際網路的發展打通了一些資訊渠道,但是在汽車消費中,由於彼此專業資訊的壁壘,雙方仍然存在共情的偏差,產生一些裂縫。

然而,商業世界很有魅力的一點是,紮下去,金錢和產品背後都是一個個具體而微的人,他們總是充滿溫情,能看到時代裂開的一條條縫隙,用自己的專業和情感來彌合這些縫隙。

這個紅包,我不敢收

這個紅包,我不敢收

天氣漸冷的時候,有一支6人隊伍成為冠軍,給汽車服務圈帶來一場震盪,然而喜悅和理解僅限於圈子。

早在這次“大眾進口汽車售後服務大師賽”報名階段,海報上便打出了“十年苦修無人問”的標語。

獲得南區冠軍的福州盈眾特工隊,6名隊員中最少的有11年從業經歷,最長的超過17年,6個人在一起磨合也將近10年,但一同走上臺前則是第一次。

這個紅包,我不敢收

福州盈眾特工隊

「最人物」見到這支團隊時,距離他們得勝歸來並不算久,工作間隙,偶爾還會有線上比賽時的題目被掛在嘴邊。

然而在店裡的老客戶看來,他們只是請了幾天假,迴歸後,車間一如往常——汽車被架在空中,扳手和鉗子碰撞出清脆的金屬聲,空氣中到處混合著機油、汽油和汗水的味道。

服務經理羅炳峰的右側褲袋裡永遠平行地彆著兩支中性筆;

備件經理林立元還是會準點上下班,接孩子放學;

噴漆技師鄭風大概剛剛噴完一輛白車,工服上留下星星點點的白色;

機修技師葉林聰的指縫裡依舊殘留著難以祛除的機油汙漬;

鈑金技師範端婭打量著剛送來的事故車,呼嚕了兩下日漸稀疏的頭髮;

索賠員胡慧蓮為了迎接採訪,特地換掉跑車間的坡跟鞋,穿上有些不合腳的細高跟。

他們很難總結出奪冠的原因,在他們看來,自己只是完成了工作。相比於個人賽的各自為戰,能獲得團體冠軍,除了過硬的技術,或許更重要的是一個太久沒有被人凝視的詞——“團結”。

在採訪中,這個詞從6個人口中吐出,他們團結起來比賽,團結起來修車,團結起來在領導面前給彼此“打掩護”。

這個紅包,我不敢收

“這次的決賽是在西安,他們都是第一次去,但都沒出去玩,始終在酒店看比賽資料。”直到採訪時,售後總監向淑靜依然被矇在鼓裡。

決賽首日的前夜,“6人組”真正的備戰畫面是打鬥地主和在回民街吃小吃,然而當被遠在福州“老家”的領導問起時,隊長羅炳峰則告知“大家都在看資料”。

這個紅包,我不敢收

左起:葉林聰、羅炳峰、胡慧蓮、向淑靜、林立元、範端婭、鄭風

事實上,緊張的備賽發生在第二個決賽日,但向淑靜理所應當地相信了羅炳峰。

作為服務顧問,經歷和職業將他塑造成理性和可靠的模樣,他總是試圖說服人,而非感染人,說話時語調和語速幾乎沒有情緒起伏,高興和沮喪都不輕易示人,很容易讓人產生安全感。

這也是他5年前從服務顧問升為服務經理的原因之一。

彼時,他的女同事接待了一輛送修車,但因為送修人是公安通緝要犯,網上登記手續後,警察很快衝進了4S店。一片慌亂中,羅炳峰站了出來,與警方交涉、到派出所做筆錄、回店反饋,整個過程冷靜且清晰。

這個紅包,我不敢收

服務經理 羅炳峰

那一天,向淑靜十分確信他可以勝任更高的職位。而她之前的搖擺,更多的是在於,處於一個需要左右逢源的位置,他或許有些不夠圓滑。

來到4S店的客戶,大多因為車子的問題帶著些情緒,亟需抓住岸邊的稻草,獲得些許慰藉,這正是羅炳峰所具備的特質。

在採訪中,羅炳峰始終溫和、禮貌,有問必答,言無不盡,但很少主動開啟話題。作為一個做技術出身的服務顧問,他跟人的溝通沒有太多技巧,大多數時間是擺事實講道理,在清爽的敘事中,客戶難以化開的情緒死結,往往會慢慢地舒展開來。

能給客戶安全感的人,同時也可以給同事安全感。

如果說4S店是一間汽車醫院,機修是胸外科,鈑金是骨科,噴漆是面板科,索賠是護士,那麼服務顧問便是負責分診的急診醫生,接待、檢查、溝通……身兼數職。

羅炳峰的對講機從不離身,他可以實時掌握車間的動態,團隊裡的其他人也可以隨時向他丟擲問題。

索賠員胡慧蓮和羅炳峰共用一間辦公室,但兩人的交流還是要依賴對講機,同事們很少能在工位上看到她,大多數時候她都在車間做索賠判定。

這個紅包,我不敢收

索賠員 胡慧蓮

作為團隊裡唯一的女性,胡慧蓮講話輕聲細語,但骨子裡很硬,有一份不動搖的堅持,性格中有分寸的耿直,有自己獨特的思想和判斷,在索賠規則的條條框框中游走,卻不是扁平的。

胡慧蓮彷彿是為索賠而生的,一入行就得心應手。9年前的夏天,剛工作3年的她已經業界聞名。為了將她挖到大眾進口汽車福州4S店,當時的負責人與她長談3個多小時,最終打動她的是情感,“這裡的氛圍很明朗,經理對我也很好”。

然而,索賠員的職業特性要求她感性退後,規則先行。所謂索賠,就是對車輛的鑑定,判斷維修費用是由廠家還是客戶承擔,既要保障客戶的權益,也要對廠家負責,同時還要避免4S店承擔爛賬。

這個紅包,我不敢收

索賠員 胡慧蓮

店裡的技師打卡制度,是在胡慧蓮的建議下建立的。以往都是由服務顧問代為打卡,常常出現“時空錯亂”、環節缺失,如果被廠家抓住把柄,極有可能導致拒賠。

而她本人也長年泡在車間裡,店裡每進一臺車,她都要親自拍照留證,無論車子是第幾次報修,車主是老客戶與否,沒有人可以豁免於規矩。

12年過去,拍照的工具從數碼相機到單反相機,再到手機,從“汽車小白”到如今的“百事通”,她像一個畫格子的人,讓每一個環節都有據可查。從業至今,廠家拒賠率為0。

羅炳峰說:“索賠員這個崗位是按照標準辦事,但真正能完全按照標準去做的並不多,胡慧蓮算一個。”

對於備件經理林立元來說,胡慧蓮是店裡唯一沒跟他紅過臉的人。

林立元被公認不是個聰明人,每次店裡有新工作,負責與他對接的人都有些打怵。羅炳峰教他用新工作系統,最終無奈放棄;區域經理被他氣得摔筆;在他漫長的職業生涯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向姐(向淑靜)要打我”。

這個紅包,我不敢收

備件經理 林立元

向淑靜私下對「最人物」說:“他是一個勤勤懇懇的人。”

備件經理說到底是一個採購崗位,油水豐厚,但林立元像店裡的公務員,在一個崗位上做了16年,每天做同樣的事情,收貨、發貨、搬貨,一成不變,沒有混成老油條,也對不義之財沒有興趣,汽車的3萬多個零件,矇眼就能摸出來。

從去年開始,他開始主動參與店裡銷售策略的制定,讓老搭檔們都頗為驚喜,就像福建人愛喝的功夫茶,一斟一飲,慢慢成就。

團隊裡的3位技師,像是3個並聯電路,各有各的分工,也各有各的色彩。

機修師葉林聰和鈑金師範端婭,都是被羅炳峰拉來參賽的。兩個人都是出了名的口不對心。

這個紅包,我不敢收

機修技師 葉林聰

葉林聰被稱為“葉大師”,一開口就是要懟人的,團隊裡總結獲勝經驗,他坐在角落裡揚聲:“領導帶得好!”羅炳峰請他幫忙解釋車子的響動是正常的,他一句“這車本來就是這樣”讓客戶火冒三丈。

但是論幹活教人,他又毫不含糊,如果凌晨時分車間裡躺了一個人,那一定是加班的葉林聰,手藝人的性情在他身上展露無遺。

在採訪中,鈑金師範端婭起初並不言語,直到談及一些專業問題,他的興致才終於高昂起來,講起自己熟悉的技術,陌生又繁雜的名詞頻頻出現。

這個紅包,我不敢收

鈑金技師 範端婭

鈑金這一行是論資排輩的,技術入門簡單,無非是對板面的敲敲打打,亦或拉伸焊接。但想要精通卻異常困難,修復一塊板面不難,將一塊板面修復的光滑如初卻是難如登天。需要在無數次枯燥的敲擊、焊接、校正的過程中逐漸掌握最合適的手法和力度,所以越老越吃香,像範端婭這種入行17年的,是難得的“老師傅”。

幹活的時候範端婭脾氣大,邊修邊罵,要是徒弟沒修好,他就停下嘴,走過去敲幾下。完事兒徒弟還沒反應過來,他點了點頭,再次開始自己手裡的活兒,仍舊是邊修邊罵。

罵人的詞層出不窮,一旁拆下來的零部件一絲不苟得擺著。

在兩個暴脾氣之間潤滑的是噴漆師鄭風。三個人中,鄭風是最早出來謀生計的,就連噴漆技術也是跟哥們學的,人情通達是天賦也是歷練。

這個紅包,我不敢收

噴漆技師 鄭風

一輛車共要噴塗5種不同層次的塗料,後在烤漆房中烤乾,最後打磨拋光漆面,保證漆面顏色和亮度與未損傷部位保持一致。必須保證一次修復完成,一旦工序或手法出錯將無法彌補錯誤,需要重新噴塗一塊零件或板面。

長期浸潤在這個環境裡,鄭風的車上也總是瀰漫著一股汽油味和塗料味,時間長了,他好像也聞不到了,但閱讀空氣的嗅覺倒是靈敏,時常幫範端婭處理一些鈑金方面的客戶疑問,又在車間裡出現爭執時,一人一根菸,大家一笑泯恩仇。

“嘴巴和牙齒還會打架呢,我們在一起的時間比跟老婆都長,摩擦是難免的,默契也是這麼來的。”為了不耽誤客戶用車,三人經常打配合,缺配件的時候,誰能上誰就上,絕不讓車子晾著。

葉林聰說:“是車服務人,總不能讓人一直等著,服務車吧。”

在採訪中,「最人物」曾請6個人用汽車零部件形容彼此,結果大同小異:羅炳峰是方向盤、胡慧蓮是傳動、林立元是輪胎、葉林聰是發動機、鄭風是車身、範端婭是懸架。

這個紅包,我不敢收

左起:羅炳峰、胡慧蓮、葉林聰、林立元、鄭風、範端婭

他們十分清楚自己在團隊中的定位,各有長短,嚴絲合縫地嵌和在一起才能正常運轉,經歷過、修補過,仍然能長久地行駛。與他們共事10年,向淑靜說:

“在一個行業裡這麼多年,難得他們還可以保持單純。”

這個紅包,我不敢收

維修一輛汽車,歸根結底不是為了修理一個巨型的機器,而是為這臺機器背後的人解決困難。然而,人常說這是一個信任缺失的時代,對一個行業來說,信任稀缺若無法解決,就無從談起對人的關照。

不信任源於不透明,想要打破猜忌的藩籬,需要志在真誠,恪守不違。

最難的客戶總是會交給羅炳峰和他的團隊。曾經,有一位客戶在高速上發現車輛異常,彼時,客戶車輛距上一次大保養已經行駛19960多公里,距離20000公里的維保期所剩無幾。

羅炳峰在電話裡勸客戶原地拖車,但客戶堅持開了過來。結果里程數跨過了20000公里大關,內部壓力導致火花塞斷裂,責任歸屬問題變得充滿戲劇性。

車子被頂起來,客戶的叫嚷聲也被空曠的車間放大,羅炳峰匆忙趕來“救火”,此時做承諾是不明智的,他唯一的工具是誠懇,“我會盡最大努力幫您解決問題”。

“最重要的是不能和客戶僵持,讓客戶覺得隨便找個人過來一直跟他耗著”,羅炳峰說。

最終,他成功幫客戶規避了一項十餘萬元的支出。取車那天,車子開到巷子盡頭,四下無人,客戶將一個信封塞進他手中,“挺厚的,應該有上萬”,下一秒,信封原封不動的又塞回了客戶手中。

事情很快被彙報給上級,諸如此類的事情層出不窮,但是在大眾進口汽車,一切都是透明的。

這個紅包,我不敢收

服務經理 羅炳峰

羅炳峰的手機裡,每修一輛車,就會多一個群,群裡有團隊的每一個人,客戶可以清楚地知道車子修理了哪些地方,更換了哪些零件;如果願意,還可以到車間觀摩整個修車的過程,甚至與修車師傅交流技術。

之所以有底氣做到透明,是因為將專業做到了極致,將服務作為了堅守。

胡慧蓮曾經遇到過一個棘手的案例——前擋風玻璃無故破裂。

她首先懷疑是不恰當貼膜導致張力過大,玻璃順勢裂開,但經過仔細排查,玻璃的確沒有膜,甚至沒有貼膜痕跡。一籌莫展之際,範端婭建議她,用鉛筆沿著裂痕劃線,尋找破裂點。

當著客戶的面,鉛筆從頭劃過,在中間頓住,胡慧蓮找來白紙,將鉛灰印在上面,客戶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一粒小石子卡在縫隙中。

“嘣”,小石子彈出,一切水落石出。

一支筆、一條線、一個紅包、許多次堅持……在超越標準時,這支隊伍不過是守住了自己。

這個紅包,我不敢收

左起:範端婭、鄭風、胡慧蓮、羅炳峰、葉林聰、林立元

關於這次“大眾進口汽車售後服務大師賽”的斬獲,羅炳峰說:“只是代表一個階段的水平,並不代表永久的水平。”

採訪中,不同人的口中,不斷被提及的新能源汽車蓋過關於獲獎的話題,空杯心態始終沒有離開。

下班後,他們依舊坐地鐵、吃魚丸,房貸、孩子是永恆的話題,穿過福州大街小巷,路旁的百年巨榕,鬚髮飄搖,好像永遠不會改變。

作家郁達夫曾在福州小住,他在《住所的話》中寫到,“瀕海的福州等處,也是住家的好地方”,在棵棵古榕的庇廕之下,在車轍與車轍之間,有一個個普通人的將心比心。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受訪者

TAG: 羅炳峰胡慧蓮客戶葉林聰鄭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