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當”一詞,最早出現在清朝,原意諷刺家族企業的弊端

“上當”一詞,最早出現在清朝,原意諷刺家族企業的弊端

“上當”一詞多有在一些清代筆記小說中出現,如《孽海花》第七回:“空口白話,你們做官人翻臉不識人,我可不上當,你須寫下憑據來。”那麼,上當一詞,詞出於何處呢?相傳,清朝光緒年間,河北清河有一個大戶人家王氏家族,幾代人都經營著當鋪生意,買賣很興隆,生意越做越大,各房子孫都是富得流油。

“上當”一詞,最早出現在清朝,原意諷刺家族企業的弊端

老掌櫃去世之後,王氏家族各房子孫都懶得經營,就把自家的資金存入當鋪,入股做股東,把當鋪的日常營業事務交由一個叫壽苧的人打理。壽苧年歲不大,對典當行的業務並不是很精通,也不願意鑽研,而是把精力用在讀書上,喜歡校刻書籍,因此處理典當業務十分隨意,常常心不在焉。

“上當”一詞,最早出現在清朝,原意諷刺家族企業的弊端

王氏族人發現壽苧有一搭沒一搭地經營當鋪,覺得這是個大大的“商機”,於是就從自家找出一些廢舊無用的物品,到典當行換取現銀,他們的估價遠高於物品本身價值的好多倍。睜眼的人都明白,可夥計們哪得罪得起這些老股東,不便言語,也就任由股東漫天要價。

“上當”一詞,最早出現在清朝,原意諷刺家族企業的弊端

壽苧覺得事不關己,無所謂,也不阻攔,王氏族人就變本加厲用廢舊物品套取現銀。好傢伙,不到數月的功夫,銀子全都回流到王氏家族的私人腰包了。典當行的資金開始捉襟見肘了,無法正常週轉,最終導致破產。因為是王家人自己坑自己,當地人諷刺他們:“清河王,自上當,當得當鋪空了檔。”這個傳說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家族式經營的弊端,年輕的掌櫃業務荒疏,還不負責任,股東們貪圖小便宜,結果只能是房毀屋塌,樹倒猢猻散。

“上當”一詞,最早出現在清朝,原意諷刺家族企業的弊端

自此便有了上當一詞,上當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已無法斷定。但是,《儒林外史》第五十四回:“我怎肯眼睜睜地看著你上當不說。”而《儒林外史》的作者吳敬梓生活在清朝乾隆年間,因此說“上當”一詞至少在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就出現了,因為這一年吳敬梓去世。“上當”這個詞後來引申為受騙,常常和受騙組合在一起使用,即“上當受騙”。

TAG: 上當當鋪王氏家族典當行一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