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法超新說】手作的童年海寧皮影戲把滋長在這片土地上的故事

一口敘說千古事,雙手舞動百萬兵

還記得小時候看過的皮影戲嗎?

光影斑斕中

或鏗鏘或婉轉的唱腔

伴隨著那靈動的翩翩剪影

印刻在孩子們童年的夢裡

海寧皮影戲

把滋長在這片土地上的皮影故事

說給你聽

//////////

古法超新說

第六季

手作的童年

我們的童年時光總會有幾件,長輩親手做的手工物件,每一件都帶著溫柔的歲月時光,藏著最好的祝願;和爸媽出去玩遇到捏泥人、做糖畫等手工藝小攤,皆是童年抹不去的快樂記憶。和谷小雨一起走進

#

手作的童年

#

,瞧一瞧小時候穿過的幸運物,遇見童年裡期盼的魔法、用快樂捏出的麵糰,品“凍”在糯米中的童年味道,和藏著兒時夏日記憶的糕點,一起玩泥巴、放風箏,還有棕編的蟈蟈,再看一場童年難忘的皮影戲和木偶戲。來一次邂逅純真,邂逅快樂,邂逅童年。

海寧皮影戲

海寧皮影戲是一門古老的漢族傳統藝術,最早誕生在兩千年前的西漢,又稱羊皮戲,俗稱人頭戲,影子戲。發祥於中國陝西,成熟於唐宋時代的秦晉豫,極盛於清代的河北。繼2006年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後,2011年底,海寧皮影戲作為中國皮影戲的重要組成部分,入選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古法超新說】手作的童年海寧皮影戲把滋長在這片土地上的故事

手藝人/

張坤榮

張坤榮,男,浙江海寧人,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海寧皮影戲的國家級傳承人。

海寧皮影戲,是中華戲劇文化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皮影戲發源於西漢,成熟於唐宋時期,而在清朝達到了巔峰。

海寧皮影戲的幕布和人物是用牛皮來製作,而不是雕刻,

繪以規整細緻的工筆畫,人物個個都活靈活現。

1958年,張坤榮進入浙江木偶皮影劇團,

鑽研不易,免不了冬三九夏三伏咬牙苦練,

幾番人走人留,到最後劇團裡的皮影戲班子剩下寥寥數人願意堅守於此,

扛下“傳承”這份沉甸甸的責任。

別人起碼要學三五年才能出師,張坤榮花了兩年零三個月就擔任了主要角色,

當年張坤榮所在的劇團還曾為國家領導和外賓表演皮影戲,

一朝登臺,終成就了他與皮影戲解不開的緣分。

如今,張坤榮是海寧皮影戲的國家級傳承人,

幾十年如一日,他在幕布後面,

將自己的熱愛寄託在那一個個小小的皮影人物之上。

傳承的初心不滅,只是還會時常想起,

他當年和同伴們一起演皮影戲的歲月。

(而海寧盛產蠶絲,當地有祈求蠶神的風俗,皮影戲因常演“蠶花戲”,也被稱為“蠶花班”。)

皮影戲背後的那些事

【古法超新說】手作的童年海寧皮影戲把滋長在這片土地上的故事

畫稿

【古法超新說】手作的童年海寧皮影戲把滋長在這片土地上的故事

縫接各部位

【古法超新說】手作的童年海寧皮影戲把滋長在這片土地上的故事

【古法超新說】手作的童年海寧皮影戲把滋長在這片土地上的故事

戲劇形象

【古法超新說】手作的童年海寧皮影戲把滋長在這片土地上的故事

佈景

【古法超新說】手作的童年海寧皮影戲把滋長在這片土地上的故事

精彩上演

【古法超新說】手作的童年海寧皮影戲把滋長在這片土地上的故事

幕後

<今日話題>

(歡迎與谷小雨分享)

TAG: 皮影戲海寧童年張坤榮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