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在古代待遇如何?淺談唐朝的尊老養老制度

俗話說得好,百善孝為先,中國人自古以來都非常重視孝道,不論是漢高祖時期,劉邦所實行的“以孝道治天下”,還是北魏孝文帝開創的“留存養親”制度,都體現了統治者對於孝道的關注。

中國的正統學說儒家也對孝道尤為關注,儒家學者以“三綱五常”為倫理基礎,制定了諸多尊敬老人的制度,給予了老人極高的社會地位。

不論是漢唐還是明清,孝道對於官員百姓來說都非常重要,就連朝中宰相遇到父母去世之事,都要辭官回家守孝。

不過如何給老人好的生活環境?如何使社會真正實現老有所終?卻並非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唐朝作為中國古代歷史上最為繁盛的國家之一,就很好的完成了老有所養這一社會責任,制定了諸多獨特的養老制度,給予了唐朝老人極高的幸福感,那唐朝的養老制度都有什麼呢?

老人在古代待遇如何?淺談唐朝的尊老養老制度

養老

孝治天下多感人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開的最嬌豔的那朵牡丹花,由於大唐王朝的統治者有外族血統,因此統治者非常注重漢族人與其他少數民族之間的關係,並給予了其他少數民族極大的尊重,這使得唐朝的民風分外開放,也使得唐朝與各國之間的交往非常密切。

唐朝民風開放,經濟繁榮,文化興盛,是人人羨慕的盛世,這樣的社會條件為朝廷贍養老人提供了物質基礎。

唐朝的開國皇帝是李淵,李世民當年為了當上皇帝,發動玄武門之變,接連害死了多位兄弟,做出了許多大逆不道的行為,但是無論他怎樣仇視兄弟,他對於自己的父親都是極為尊敬的。

他在篡權奪位之後親自向父親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並得到了父親的諒解,將父親很好的供養了起來。

老人在古代待遇如何?淺談唐朝的尊老養老制度

李世民

唐朝歷代統治者對於孝順都是非常關注的,統治者們為了給予老人更好的照顧,推行了多條優待老人的政策,第一就是減免賦稅

封建王朝的賦稅非常繁重,男子自成年以後,便要肩負沉重的徭役,他們不僅要交納足夠的糧食,而且還要透過服兵役和勞作的等途徑。

唐朝統治者下令,凡是年滿60歲的老人,可以不用承擔任何勞役賦稅,這從某種程度上也減輕了老人的負擔和子女的負擔,避免子女棄養老人,老人因勞損而生病的情況發生。

第二是養老詔,所謂養老詔指的是皇帝所下發的養老尊老的詔書,唐朝的每一位皇帝都曾釋出過大量的養老詔,以此來彰顯對老人的尊重。

老人在古代待遇如何?淺談唐朝的尊老養老制度

老人

李世民在世之時,一共釋出了28次養老詔,並頻繁地去到百姓家中探訪老人,他的兒子李治也曾親自到百姓家中關心過103歲的老人,在這樣上行下效的影響下,唐朝民間掀起了一股尊老愛老的風氣。

第三是老有所依,唐朝人非常注重孝道,並制定了諸多法律條規來規束世人,律法規定家中有老人的孩子必須要常常侍奉在老人身邊,為老人養老,朝廷對於那些願意給父母、老人養老的子女,也會給予一定的補助。

當民間出現老人年紀過大而膝下無子女侍奉的情況,朝廷也會專門撥出一筆款項來,在民間尋覓合適的年輕人,給老人養老送終。

民間有許多年輕人都願意做這份工作,為老人養老的年輕人不僅能夠得到錢財,還能得到孝順的名聲。

老人在古代待遇如何?淺談唐朝的尊老養老制度

養老

其實不僅是唐朝,中國古代的大部分王朝對於老人都很關注,例如北魏就首創了“存留養親”的制度。

存留養親指的是一種司法緩刑的制度,如果有人犯了重罪,被判死刑或流放,但是他的家中有直系親屬需要照顧,那麼司法機關便可以網開一面,允許他在家中侍奉雙親。

待到家中老人去世之後再開始服刑,避免老人無人看顧的情況出現,這則律法同樣也體現了古人的人道關懷。

第四是國家撥款,唐朝朝廷的財政收入十分充沛,國庫充盈,朝廷有能力拿出大量的錢財、糧食和布帛補貼老人

老人在古代待遇如何?淺談唐朝的尊老養老制度

養老

《唐大詔令集》當中記載,老人年滿八十歲之後,便可以得到朝廷所賜的二旦米糧、五段棉帛的賞賜,一百歲的老人則可以獲得雙倍的補貼。

雖然說安史之亂爆發之後,唐朝的國力便不如之前了,但是唐朝的皇帝仍舊會從財政收入中拿出一部分錢財為老人養老。

第五是醫療保障,史書記載武則天在世的時候,在長安和洛陽設定了悲田養病坊,專門用於養老和救濟老人。

悲田養病房不僅得到了官方的支援,還吸納了許多來自民間的善人和僧侶,悲田養病坊的出現為生病老人提供了諸多便利,也成為了未來敬老院的雛形,對後世意義非常深遠。

老人在古代待遇如何?淺談唐朝的尊老養老制度

武則天

地位特殊得優待

最後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條政策,那就是賜几杖,該制度是中國古代尊老的一大特色制度,皇帝會給年邁的有重大功績的老人賞賜權杖,這些權杖不僅是政治身份的象徵,而且還給予了老人至高無上的權力。

西漢時期,天子會在特定的時間頒佈給七十歲以上有強大感召力的老人權杖,得到權杖的老人即便犯了重罪,也能夠減刑。

手中握有權杖的老人被定罪之前,沒有任何人能夠讓他們服勞役,也沒有任何人能夠打罵欺辱他們,否則就會被冠上大逆不道的名號。

唐高宗在世之時,曾將代表著權力的几杖送給過京城的大齡婦人並親自過問了她們的生活,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唐玄宗在世的時候,還曾將几杖大規模頒發給了全國八十歲以上的老人,掀起了一股尊崇老人的熱潮。

老人在古代待遇如何?淺談唐朝的尊老養老制度

唐玄宗

唐朝之時,拄杖還是權利和身份的象徵,但是由於拄杖的行為在唐朝民間非常普遍,所以權杖便慢慢失去了它原本的地位和作用,朝廷也就不再以此作為尊老的禮節了。

唐朝朝廷對老人的關注和尊崇,不僅體現在民間,更體現在朝堂之中,唐朝皇帝對於朝中年邁大臣一直都是極為尊敬的。

唐朝官員的退休年齡是七十歲,六品以下的官員活到七十歲之後,便能夠提出退休了,對於這些人,皇帝的態度大多都是賞賜並放行,而六品以上,能力出眾的官員在退休之事之時則會受到皇帝的挽留,比如說賀知章就是在八十歲之後致仕的。

唐朝官員退休回鄉之後,不僅能夠享受到之前的半額俸祿,而且還能時不時拿到朝廷的賞賜,因此能夠功成退休,對於唐朝官員來說也是一大美事。

老人在古代待遇如何?淺談唐朝的尊老養老制度

官員劇照

上行下效風氣佳

《新唐書》當中就記載過這樣一件事,開國功臣之一李靖在貞觀八年之時向唐太宗提出要致仕。

唐太宗念在李靖戰功赫赫,併為朝廷立下了汗馬功勞,便同意了他的請求,並賞賜了他大量馬匹、錦緞,並特別批准他可以拿全額俸祿養老,使得李靖富裕的度過了晚年。

在唐朝做官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只要官員們熬到退休的時候,那他們便能夠拿到豐厚的退休金,使得晚年生活衣食無憂。唐朝朝廷不僅會善待年邁的官員,而且還會善待官員的父母。

如果地方官員因為工作調動而去到了京城或外地,那官員還可以在就職的時候帶上自己的家眷和父母,將老人接到自己就職的地方贍養。

如果官員就職的地方太遠或者老人行動不便,那官員還可以向朝廷發出申請,申請回到家鄉任職或者申請朝廷派專人對父母進行照看。

老人在古代待遇如何?淺談唐朝的尊老養老制度

官員劇照

如果官員在朝中做官的時候,家中的父母生了重病,那官員還可以請假回家照看母親,且不用受到責罰,如果官員在職之時,他的父母離世,那官員要回家丁憂守孝三年,待到服孝期滿,再入朝做官。

透過以上種種,我們清晰的可以看出唐朝的人文關懷和重孝精神,唐朝對老人的關注是很多王朝無法比擬的。

唐朝朝廷所設立的養老制度,不僅繼承了中國以孝為先的文化傳統,使得仁孝的觀念深入人心,給予了大唐子民更為幸福的生活環境,而且還反作用於唐朝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

老人在古代待遇如何?淺談唐朝的尊老養老制度

養老

正是因為唐朝統治者從制度、文化方面建立了較為健全的體系,保證了各項養老制度的實施,所以唐朝青壯年的養老壓力才沒有那麼大,養老制度的發展也反向推動了唐朝文化經濟的發展,推動了唐朝的繁華,兩者相得益彰。

唐朝是中國封建社會中最鼎盛的一個朝代,他們在養老方面制定的制度對於當今社會來說,依舊有極強的借鑑意義,我們也應當學習唐朝在政治身份、社會福利、司法保護、家庭生活等多個方面給予老人的關心。

相信在科技更發達,物質條件更好的今天,養老制度也會隨之完善,每一位老人都能夠老有所養,老有所依。

參考資料

古代人如何養老?盤點歷朝歷代養老政策。古建家園

懲治和預防相結合的唐代廉政機制

《貞觀律》

TAG: 老人唐朝養老官員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