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姓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有“宗聖”之稱!

曾姓,為傳統漢族姓氏,最初發源於今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蒼山縣)西北一帶。夏王少康封地給小兒子曲烈作為子爵王國,稱為鄫子國。後鄫國被滅,鄫國太子巫出奔鄰近的魯國,用原國名“鄫”為姓氏,但除去了邑旁(阝),表示離開故城,不忘先祖,稱為“曾”。

中國曾姓人口2014年有770多萬,排在第31位。湖南是曾姓第一大省。四川是曾姓第三大省份,大約有30萬人,排在全省姓氏人口的50多名。曾姓不僅歷史悠久,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

曾鞏:

曾姓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有“宗聖”之稱!

曾鞏,字子固,江西撫州南豐人,出生於建昌軍南豐(今江西省南豐縣),後居臨川,北宋文學家、史學家、政治家。

曾鞏為政廉潔奉公,勤於政事,關心民生疾苦,與曾肇、曾布、曾紆、曾紘、曾協、曾敦並稱“南豐七曾”。曾鞏文學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沖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稱“南豐先生”。

曾國藩:

曾國藩,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晚清時期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書法家,清末漢族地主武裝湘軍的首領。

曾姓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有“宗聖”之稱!

善於講“道德”說“仁義”,對程朱理學推崇備至。太平天國進軍湖南時,被任命為幫辦團練大臣,在湖南舉辦團練。後來組建起一支具有正規軍規模的地主武裝團練——湘軍。咸豐四年釋出《討粵匪檄》。率湘軍出省作戰,為清政府收復失地。為了強化鎮壓力量,他主張引進西方先進技術,設立安慶內軍械所,製造新式槍炮。咸豐十年(1860年)任兩江總督、欽差大臣,督辦江南軍務。次年攻佔安慶,奉命統轄蘇、皖、贛、浙四省軍務。同治三年(1864年)攻陷天京。次年奉命赴北方鎮壓捻軍起義。同治七年(1868年)調任直隸總督。同治九年 (1870年) 在辦理天津教案中媚外殘民,受輿論譴責,回任兩江總督,病死南京。

與胡林翼並稱“曾胡”,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封一等毅勇侯,諡號“文正”,後世稱“曾文正”。

曾點:

曾點,,字皙,又稱曾晳、曾晰、曾蒧,中國春秋時期魯國南武城(今山東省臨沂市平邑縣)人,“宗聖”曾參之父,孔子弟子,孔門七十二賢之一,是孔子30多歲第一批授徒時收的弟子。與其子曾參同師孔子,曾自言其志,孔子頗歎賞。唐玄宗開元二十七年(739年),曾晳被封為“宿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改封“萊蕪侯”;明世宗時尊稱為“先賢曾子”。

曾國荃:

曾國荃,字沅甫,號叔純。湖南湘鄉白楊坪(今屬湖南雙峰)人。晚清名將,湘軍首領之一。兩江總督曾國藩的四弟,因在族中排行第九,故人稱“曾九”或“曾九帥”。因善於挖壕圍城有“曾鐵桶”之稱。

咸豐二年(1852年)取優貢生。後隨曾國藩征討太平天國起義,籌備湘軍。咸豐六年(1856年)起獨領一軍,成為湘軍的主要將領之一。咸豐十一年(1861年),因攻陷安慶有功被清廷賞“偉勇巴圖魯”名號,加一品頂戴。同治三年(1864年),領湘軍攻破天京城,縱兵焚掠,並擒獲洪仁達、李秀成等天國軍政大員。因平定天國之功,加授為太子少保,封一等威毅伯。光緒元年(1875年)後歷任山西巡撫、湖北巡撫、陝西巡撫等職,一度署理兩廣總督。在山西時,面對“丁戊奇荒”,他輸出家資,竭力救災,紓解民困;在湖北時幫辦軍務,協助鎮壓捻軍。光緒十年(1884年),署禮部尚書,旋即調任兩江總督兼通商事務大臣。光緒十五年(1889年),加太子太保。翌年,曾國荃於兩江任上逝世,享年六十七歲。清廷準其入祀昭忠祠、賢良祠;冊贈太傅,諡號“忠襄”,後世稱“曾忠襄”。有《曾忠襄公奏議》等著作存世。今人輯有《曾國荃全集》。

曾元裕:

曾姓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有“宗聖”之稱!

曾元裕,唐朝後期名將。歷官左散騎常侍。黃巢之亂時,任招討副使,鎮守洛陽。黃巢掠蘄黃,被曾元裕擊敗,斬首四千餘人,黃巢遁逃濮州。乾符五年(878年)正月初五在申州(今河南信陽)以東大破王仙芝的部隊,擊殺萬餘人。招討使宋威老病貪功,朝廷遂以元裕取代宋威為招討使(“諸道行營招討使”),潁州刺史張自勉為招討副使。宋威還駐青州(今山東益都)。至此,王仙芝一路敗退。乾符五年(878年)二月又在黃梅(今湖北黃梅西北)擊破王仙芝。王仙芝被俘斬。以功任平盧節度使,鎮守青州。

曾公亮:

曾公亮,字明仲,號樂正。泉州晉江縣(今福建省泉州市)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宋仁宗天聖二年(1024年),曾公亮登進士第,授會稽知縣。他自地方官員累升至知制誥、翰林學士、端明殿學士、參知政事、樞密使等職,在嘉祐六年(1061年)以吏部侍郎、同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正式拜相。宋英宗即位後,加中書侍郎兼戶部尚書。宋神宗即位後,再加至門下侍郎兼吏部尚書、昭文館大學士,累封魯國公。之後因年邁罷相,帶司空兼侍中出鎮河陽三城,又判永興軍,最終以太傅致仕。元豐元年(1078年),曾公亮去世,年八十。獲贈太師、中書令,配享英宗廟廷,賜諡“宣靖”。宋理宗時為昭勳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曾幾:

曾幾,字吉甫、志甫,自號茶山居士,諡號文清,南宋詩人。

他的學生陸游替他作《墓誌銘》,稱他“治經學道之餘,發於文章,雅正純粹,而詩尤工。”後人將其列入江西詩派。其詩多屬抒情遣興、唱酬題贈之作,閒雅清淡。五、七言律詩講究對仗自然,氣韻疏暢。古體如《贈空上人》,近體詩如《南山除夜》等,均見功力。

曾棨:

曾棨,字子棨,號西墅,江西永豐人。明永樂二年狀元,人稱“江西才子”。其為人如泉湧,廷對兩萬言不打草稿。曾出任《永樂大典》編纂。曾棨工書法,草書雄放,有晉人風度。宣德七年病逝,贈禮部左侍郎,諡襄敏。體魄魁碩,愛飲酒,人稱“酒狀元”。病危將絕時仍呼酒痛飲。

曾秉忠:

曾姓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有“宗聖”之稱!

曾秉忠,字允堂,今吳川市塘尾街道院村曾屋人,生於清嘉慶丙子(1816年)十月十二日。行伍出身,先後任把總、參將、總兵,咸豐年(1860年)為江南水師提督。在兩廣、湖南、福建等地攻打太平天國隊伍,於江南洙涇一戰為太平天國所敗,受削職發往兩江總督曾國藩軍營差遣。後卒于軍伍,著加恩開復革職。時同治癸亥(1863年)三月十八日,47歲,歸葬本鄉。

曾運乾:

曾運乾,湖南益陽人,字星笠,晚年自號棗園,中國近現代史上著名的國學大師、傑出的語言文字學家、音韻學家、教授。

1905年以第一名選入湖南優級師範學堂。曾從王湘綺、曾廣鈞諸先生治文字學,而於聲音訓詁尤有研究。曾執教於湖南省立第一師範,與徐特立,楊昌濟,陳天倪等名師同校任課,並交誼甚篤。歷任東北大學、中山大學、湖南大學教授,曾先後擔任過中山大學、湖南大學中文系主任職務。作為中山大學文學院下設的中國語言文學系第八任主任,曾運乾先生曾與郭沫若、魯迅、傅斯年等被同譽為名師。

曾紀澤:

曾姓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有“宗聖”之稱!

曾紀澤,字劼剛,號夢瞻,清代著名外交家,也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二位駐外公使,與郭嵩燾並稱“郭曾”。

曾紀澤是曾國藩次子(國藩長子紀第早殤),1877年(光緒三年)襲侯爵。1878年(光緒四年)出任駐英、法大臣。在出使期間,深入瞭解各國曆史、國情,研究國際公法考察西歐諸國工、商業及社會情況。1880年(光緒六年)兼駐俄大使,與俄談判收回伊犁事宜,於1881年(光緒七年)2月24日簽訂《中俄改訂條約》,收回伊犁特克斯河流域土地及部分利權,被認為是晚清一次較為成功的外交行動。1883年(光緒九年),中法戰爭爆發,主張“與法人辯,始終不撓”。又疏陳“備禦六策”。1886年(光緒十二年)歸國。1890年(光緒十六年)去世,追贈太子少保,諡號“惠敏”。

曾熙:

曾熙,衡永郴桂道衡州府(今衡陽市)人。字季子,又字嗣元,更字子緝,號俟園,晚年自號農髯。中國傑出的書法家、畫家、教育家,海派書畫領軍人物。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進士,官兵部主事、提學使、弼德院顧問,先後主講衡陽石鼓書院、漢壽龍池書院,任湖南教育會長。工詩文,擅書畫。書法自稱南宗,與李瑞清的北宗頡頏,世有“北李南曾”之說。

曾子:

曾姓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有“宗聖”之稱!

曾子,姒姓,曾氏,名參(學術界有兩種說法,一讀shēn,一讀cān),字子輿,魯國南武城(今山東平邑,一說山東嘉祥)人。春秋末年思想家,儒家大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夏禹後代。其父曾點,字皙,七十二賢之一,與子曾參同師孔子。

倡導以“孝恕忠信”為核心的儒家思想,“修齊治平”的政治觀,“內省慎獨”的修養觀,“以孝為本”的孝道觀,至今仍具有極其寶貴的社會意義和實用價值。曾子參與編制了《論語》、撰寫《大學》、《孝經》、《曾子十篇》等作品。週考王六年(公元前435年),去世,享年七十一歲。曾子在儒學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後世尊為“宗聖”,成為配享孔廟的四配之一,僅次於“復聖”顏淵。

當然,曾姓歷史上還有很多名人,你還知道哪些曾姓歷史名人呢?

TAG: 曾子光緒曾姓湘軍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