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美食不為人知的真相,填補早點、正餐、小吃、特產等空缺

在網上搜尋了下上海特色美食小吃,全面介紹得很少,作為美食達人,我來填補下空缺。以下內容主要涉及上海知名或極少起源於當地的大眾小吃。因為篇幅較長,為了便於小夥伴們翻閱,按早點、正餐、古鎮小吃、街邊小吃、夜宵、特產進行分類。看完這篇文章,除了這些小吃不為人知的真相,你還能知道去哪兒吃不會坑,或者比較正宗的吃法。

上海美食不為人知的真相,填補早點、正餐、小吃、特產等空缺

一、早點

1、小籠包

說到上海小吃,小籠是不得不先提的。但你知道嗎?小籠並非起源於上海,而是北宋時期河南的開封。隨著南宋皇室南遷,逐步發展到江南各地的。真正起源於上海的,確切地說應該是誕生於1871年南翔小籠。除了開創性地在湯汁製作中用雞湯代替清水煮皮凍外,也根據時令加入蟹黃、蝦仁。比較可惜的是,目前南翔古漪園總店和市區豫園城隍廟分店的味道,已經不被本地人所認可。

上海美食不為人知的真相,填補早點、正餐、小吃、特產等空缺

那麼哪裡還能吃到比較正宗的老口味上海小籠呢?如果是鮮肉小籠,我個人比較推薦這2家:萬壽齋(甜味)、上味館南翔小籠(鹹味)。

上海美食不為人知的真相,填補早點、正餐、小吃、特產等空缺

關於怎麼吃,輕輕提(筷子夾起小籠包)、慢慢移(把小籠包放在小湯勺裡)、先開窗(在小籠包上咬個小口子,同時吹一吹)、後喝湯(用嘴把湯汁慢慢吸出來)12字真言已經很好概括。頂上有開口的蟹粉小籠要趁熱吃,因為醋是從口子裡灌進去再和湯汁一起吸的。如果冷了就醋就不能和湯汁完全融合,一吸都是醋味兒。

上海美食不為人知的真相,填補早點、正餐、小吃、特產等空缺

2、生煎

現在來上海,鋪天蓋地都是小楊生煎,其實小楊生煎的歷史至今也只有24年。上海知名的生煎店最早只有兩家,是20世紀30年代的“蘿春閣”和“大壼春”。分別代表的是混水生煎(湯汁多,皺子收口在生煎底部)和清水生煎(湯汁少,皺子收口在生煎頂部)。

上海美食不為人知的真相,填補早點、正餐、小吃、特產等空缺

蘿春閣現在已經消失了,但大壼(kun)春一直保留至今,並因為食客們誤打誤撞,名字被叫成了現在的大壺春。如果你喜歡吃湯汁少的老上海生煎,你可以來雲南南路的大壺春試試。(我吃不太慣,口感比較幹,但我爸和奶奶都說這裡味道正宗)。

上海美食不為人知的真相,填補早點、正餐、小吃、特產等空缺

如果要吃混水生煎,除了小楊生煎,我還推薦你去虹口區山陰路的光頭生煎,他們家的生煎做的時候就很香,不蘸醋也不會覺得很膩,底部也不是煎的很老的那種。豐裕生煎聽朋友推薦過,但因為我自己沒去過,就不好多說了。

上海美食不為人知的真相,填補早點、正餐、小吃、特產等空缺

3、“四大金剛”裡的鹹豆漿和粢飯糰

再次申明,上海的鹹豆漿不是豆漿直接放鹽,是在濃郁的原味老豆漿裡,加入榨菜丁、蝦米、油條和蔥。比較正宗的肇周路阿婆鹹漿,因為動遷已經找不到了,但是膠州路上的蒲石小點,還是能找到以前鹹豆漿的味道。一般可以自己加麻油或者辣椒油,會更提香。有時候覺得1碗豆漿吃不飽,還可以自己單買根嫩油條蘸著吃,

油條沾

著香濃的豆漿汁,也別有一番風味。

上海美食不為人知的真相,填補早點、正餐、小吃、特產等空缺

然後正宗的上海粢飯糰是

圓球型

的,餡兒都是封死在裡面的,不是現在的橢圓形或者兩邊能看到餡兒的圓柱體。你要吃這種老式粢飯糰的話,可以去真圓粢飯糰吃。關於吃法方面。吃圓球型粢飯糰,要一邊吃,一邊隔著外包裝袋自己把飯糰捏一捏封口,這是為了不讓餡兒漏出來,同時也可以保證你吃的時候糯米包著一部分餡兒,口感不會太單調,而且自己動手也比較有趣。

上海美食不為人知的真相,填補早點、正餐、小吃、特產等空缺

4、粢飯糕(新增)

粢飯糕這個點心目前在上海也比較少見。但一般只要有早餐鋪有賣油條,通常也會有粢飯糕。以前路邊買的粢飯糕,都是用模具做好樣子,放到第二天早上才下鍋炸制的。這樣做出的粢飯糕非常香糯。

上海美食不為人知的真相,填補早點、正餐、小吃、特產等空缺

如果要吃

粢飯糕

,我建議大家去普陀區黃陵路的老式小區附近轉轉,看到有賣油條的基本都有。如果非要推薦一家點評上找得到的店的話,就去阿文夜市豆漿油條店。還算比較正宗。

上海美食不為人知的真相,填補早點、正餐、小吃、特產等空缺

如果你要判斷一家粢飯糕做得正不正宗,好不好吃,就看以下3點:外脆-剛出鍋時你自己挑摸摸粢飯糕的外殼硬度,有一點軟乎乎的就不行。裡嫩-看看粢飯糕內部沒過油的秈米比例,一般如下圖紅圈白色區域大小的,會比較好。多汁-並不是糕裡面有很多水分,而是裡面的白色粢飯是不是吃上去又糯又熱,如果缺一樣,說明炸的時候火候不對或者時間太短。

上海美食不為人知的真相,填補早點、正餐、小吃、特產等空缺

5、雙檔/單檔(新增)

上海傳統小吃。雙檔是由兩個

百葉包

、兩個油麵筋塞肉、一碗粉絲所組成的,類似於湯的一種食物。如果是一個百頁包、一個油麵筋塞肉、一碗粉絲所組成的就叫“單檔”。關於單雙的區別,其實還有另一種說法,碗裡2個百葉包叫雙檔,有1個叫單檔。

上海美食不為人知的真相,填補早點、正餐、小吃、特產等空缺

這類湯食早點,一般都是搭配比較幹或油膩的點心食用,達到解渴去膩的作用。除了雙檔/單檔湯,和它齊名的還有油豆腐粉絲湯、鴨血粉絲湯和咖哩牛肉粉絲湯。這幾樣都是上海人常吃的早餐湯點心。目前單雙檔在雲南南路的鮮得來和城隍廟都能吃到。但如果想一次性將這四種湯都嚐到,可以去虹口區的光頭生煎。

上海美食不為人知的真相,填補早點、正餐、小吃、特產等空缺

二、正餐類

1、本幫菜

寫這個是因為在回答中看到有人說,舌尖裡牛逼的本幫菜館並不好吃,所以來上海沒必要心心念念地找上海菜。對此我覺得需要做一個補充。首先上海年輕人平時去吃的所謂本幫菜館,基本都是如外婆家、白鹿原、南京大排檔這種連鎖江浙菜。本幫菜館如小南國、俏江南等,只有在宴請賓客或春節這種時候才會去吃。但你問我是否有像自家燒的館子,那我可以向小夥伴們推薦一家。東安路上的奧灶菜館。

上海美食不為人知的真相,填補早點、正餐、小吃、特產等空缺

2、白斬雞(新增)

白斬雞又名白切雞,白灼整隻雞後冷卻切塊蘸醬油食用。原屬粵菜,因為清代五口通商開埠以後,廣東人蜂擁至上海進行貿易,才逐步傳到上海。這裡有個誤區和大家解釋下,很多人到上海,有的店這道菜叫三黃雞,有的店叫白斬雞。其實都是一樣東西,白斬雞是指雞的做法,三黃雞則是做白斬雞雞種。

上海美食不為人知的真相,填補早點、正餐、小吃、特產等空缺

白斬雞好不好吃,有2點。一看原料,二看醬油。原料一般最好要用活雞,但因為之前禽流感,上海這邊目前很少有活雞售賣。而醬油,除了調製外,有些店會把醬油燒製一下,讓其口感更醇厚。來上海吃白斬雞,振鼎雞隻能算一般。真算不錯的,就是那些農家菜的散養雞,雞肉非常嫩,而且醬油調得也不錯。我們家吃過的有江南公社和松江名灶都不錯。

上海美食不為人知的真相,填補早點、正餐、小吃、特產等空缺

3、燻魚(新增)

之前在知乎上有看到關於爆魚和燻魚的區別提問,其實在上海,爆魚就是燻魚的別稱。過去上海的燻魚炸制時間不會太久,所以顏色大都是棕色。但也不知道從何時興起,上海人開始喜歡吃魚皮酥脆,魚肉緊實的暗褐色燻魚。於是上海燻魚開始更注重工序中的爆(炸)。

上海美食不為人知的真相,填補早點、正餐、小吃、特產等空缺

燻魚的原料上海這邊多用青魚塊,以前都是直接買的熟食。現在要吃新鮮的,也可以去菜市場直接挑活青魚現殺現做(一般招牌XX爆魚就是現做燻魚的)。如果你比較喜歡又脆又入味的燻魚,我推薦上海虹口區騰克路菜市場裡的那家燻魚(就一家不難找),我以前帶給外省市小夥伴嘗,都覺得不錯。

上海美食不為人知的真相,填補早點、正餐、小吃、特產等空缺

三、古鎮小吃

朱家角、七寶、南翔都是上海比較出名的古鎮。但是上海古鎮中的清流當屬新場古鎮。從客流量和商業化角度來說,都沒有前3個這麼濃郁(現在在當地政府推導下也開始小有名氣了)來看看這些真正起源於上海的小吃吧!

上海美食不為人知的真相,填補早點、正餐、小吃、特產等空缺

1、下沙燒麥

下沙燒麥起源於明代的上海南匯航頭鎮下沙社群,相傳是當地百姓為了犒賞抵抗倭寇的軍人所作。下沙燒麥和普通燒麥有3個區別:鹹味餡料以純豬肉為主,加入當季的冬筍,沒有一粒糯米;餡兒內加入豬皮凍,加熱後有如湯包般的湯汁;還有甜味燒賣,用豆沙、核桃肉、瓜子肉和陳皮橘制餡(很少見到)。

上海美食不為人知的真相,填補早點、正餐、小吃、特產等空缺

因為有湯汁,所以和小籠有點像,但是需注意,因為下沙燒麥採用的是當季春筍,所以從時令上講最近正是食用最為鮮美的時候。前幾年新場古鎮燒賣做得最好吃,現在已經停止營業了。試了其他幾家,都沒有哪家好吃,古鎮其他的小吃也不知還能傳承多久,痛心中。

上海美食不為人知的真相,填補早點、正餐、小吃、特產等空缺

2、草頭餅

也是上海獨有,起源於明代新場古鎮,用新鮮草頭煮熟切碎+糯米做成的餅,店鋪的話推薦新場古鎮蔣記臭豆腐對面的那家。

上海美食不為人知的真相,填補早點、正餐、小吃、特產等空缺

3、粿餅

上海只有在新場古鎮的今日閒食府這一家在做這個。外表看上去非常平淡無奇,但吃法上如果你不注意,是要吃大虧的!我第一次吃的時候,一咬下去感覺一股滾燙而芳香的汁水流入嘴內,瞬間有一些濺在衣服上,你要我形容這種感覺,吃得快汁水是在嘴裡爆開來的!

上海美食不為人知的真相,填補早點、正餐、小吃、特產等空缺

4、雞湯豆腐花

這是我去年去新場古鎮時走小路才看到的,據說當地非常出名,但上海市區的人都不是很清楚。最早的一家是1905年(清朝光緒年間)開的。

上海美食不為人知的真相,填補早點、正餐、小吃、特產等空缺

當時中午到的,本來看著不是很濃郁的雞湯,覺得會不會很淡。結果吃了幾口,的確有雞湯鮮味,但不是那種很濃郁的油湯,淡淡的反而和豆腐花相得益彰。剛剛說地鎮上的老店,叫:竹枝豆之張記雞湯豆腐花。老闆原本姓陸,住在大團鎮,之後舉家搬到新場的。後來轉讓給現在的老闆,估計註冊了商標,也只有他家敢掛這個牌子。

上海美食不為人知的真相,填補早點、正餐、小吃、特產等空缺

結束語

上面這些都是目前只有在上海才能吃到的本地小吃,本人寫這麼多也是希望這些難得好吃的本土小吃為大家所知,不要因為小眾而最後沒落了。

上海美食不為人知的真相,填補早點、正餐、小吃、特產等空缺

因文章字數有限未完待續,明日更新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喜歡的朋友記得關注下,濤哥每天都會分享不一樣的趣聞,祝大家在2022年裡身體健康,財源滾滾,再見!

TAG: 上海燻魚小吃古鎮湯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