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遊雜憶】封丘懷古之2:平丘與黃池

(1)

封丘縣地處中原,從歷史上來看,大部分時間處於位於黃河南岸的平原地帶,扼守黃河天險,所以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在這裡發生過許多戰爭與和平的故事。

春秋時期,流行的是霸主會盟的節奏。我們都知道“春秋五霸”,就是不同時期最有威勢的五位霸主的統稱。他們取得霸主的地位,都是透過召集各諸侯召開國主大會的形式來彰顯的,如齊桓公組織的葵丘會盟,晉文公的踐土會盟等等,都在歷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在封丘,也有兩次在春秋時期引人注目的會盟發生,分別是平丘之盟和黃池之盟。

(2)

《春秋·昭公十三年》中這樣記載:“秋,公會劉子、晉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於平丘。八月甲戌,同盟於平丘。”《左傳》中更進一步的說明,晉昭公帶領了規模達4000乘的大軍來到平丘組織會盟。要知道,當時整個晉國的軍隊也就是5000乘左右。所以,有後人就評價平丘之盟是春秋時期軍隊參與最多的盟會。可惜這樣也阻擋不了晉楚相爭,晉國無法獨霸天下的大勢。這一年,是公元前529年,距吳國伐楚還有20年,距三家分晉還有91年。

從陳橋驛出發,經過曹崗繼續向東,去往李莊的路上,有一座平街村。村中心的路邊,豎著一塊碑,上書“古平邱”。

【閒遊雜憶】封丘懷古之2:平丘與黃池

查一查古書,晉代杜預的《春秋地名》中說,平丘在陳留長垣縣西南。《陳留風俗傳》說,“平丘是衛靈公所置的城邑,漢置平丘縣,屬陳留郡。後漢因之,晉廢”。清代惠士奇所編《春秋地名考略》記載:“平丘在封丘縣東四十里,蓋縣與封丘接境。”從這些記載,可以看出,這裡確實就是春秋時平丘之盟的發生地。

平丘在漢高祖時建縣,稍晚於封丘的建縣。晉代撤縣後,雖有反覆,但逐步失去了地位,直到現在,連一個村莊的名字都沒有保留下來,確實可嘆。

說到這裡,這個地名中,到底是該用“丘”還是“邱”呢?個人以為應該還是用“丘”字。第一個理由是古書中該地名記載的明確是“平丘”,而不是“平邱”。第二個原因,根據古代類似地名的命名,比如商丘、沈丘、內丘、章丘等等,都是丘字,一般指山丘或陵墓,符合在山崗上建邑城的習慣。

(3)

黃池,也經常會被當作封丘的別稱。這裡發生的黃池之盟,比平丘之盟稍晚,更有名,也更有意思一些。

公元前482年,晉定公和吳王夫差相約會盟於黃池。夫差帶舉國之兵赴會,與晉國相爭天下盟主的地位。雖然在不同的史書上,對於會盟之後晉吳誰是盟主的結果稍有爭議。但是更關鍵的是,在夫差參加黃池會盟的時候,越王勾踐起兵攻打吳國國都,還俘虜了吳國太子,夫差是鞭長莫及。所以,就算在黃池之會上,夫差取得了勝利,也是一個曇花一現的悲情勝利。有意思嗎?

據清代學者反覆考據,黃池就位於封丘縣的西南,現在的壩臺村東部,緊靠黃河大堤,也只剩一塊後人立的碑了。

【閒遊雜憶】封丘懷古之2:平丘與黃池

(4)

即使參與這些歷史的人,還有見證這些歷史的建築、甚至河流都已經被時間磨去了痕跡。但歷史總還是會以各種形式留存在人們的傳說或者文字中。當我們走過那裡或者翻查史書,遙想當年,猜測著故事的產生與發展,不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嗎?

TAG: 平丘會盟黃池之盟夫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