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茶|茶之初,姓本蜀

吃·茶|茶之初,姓本蜀

相信看過國慶檔電影《一點就到家》的朋友,在被三個年輕人的創業精神所激勵的同時,也會被雲南漫山遍野的茶樹所吸引,想要去品一品雲南的茶香。

但其實,我們四川,也擁有歷史悠久的茶文化。

“茶之發現,其最初當在蜀”

四川茶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千年前。

原來我國古代蜀東鄂西就是茶樹的發祥地,而這裡正是三皇五帝最早生息之地。

西漢時期,出現了關於四川產茶的文字記錄:司馬相如《凡將篇》記載了二十餘種藥材,其中有一種是

(chu

n,指採摘時間較晚的茶)詫”,

是四川地區最早的產茶文字證據。

除此外,王褒所作《僮約》中有

“武陽(今眉山市彭山區)買茶”“烹茶盡具”

的記載,表明當時蜀地已經有了茶葉集市。這是我國,也是全世界最早的關於飲茶、買茶和種茶的記載。

吃·茶|茶之初,姓本蜀

@四川省茶文化協會

如今,最常被提起的川茶大約是竹葉青。

但其實蒙頂山、古藺、北川已有上千年的種茶史。

西漢時,茶作為四川的特產,曾透過進貢傳到京城長安。而蒙頂茶不僅出現在杜甫的詩作中,也是由唐至清每一代的貢茶。

吃·茶|茶之初,姓本蜀

古人烹茶圖

種種歷史遺留的痕跡都無不體現了茶文化在蜀的悠久漫長。

“好茶在四川”

都說四川出美女,那你可知道,四川也出好茶。

由於四川氣候的溼潤,所以四川女娃子即使火鍋吃起,燒烤點起,奶茶喝起,臉蛋依然光嫩,同樣的,溼潤的氣候也成為了四川種茶的一大優勢。

吃·茶|茶之初,姓本蜀

茶樹喜溫、喜溼、耐陰。四川多大山,高山環境日照少、氣溫適宜、雲霧多、溼度大、漫射光豐富,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環境為茶樹提供了最適宜的生長條件。

四川有四大名茶,都富有自己的特色:蒙頂茶色澤嫩黃,甜香濃郁;峨眉山竹葉青茶湯黃綠明亮,香濃味爽;青城雪芽外形秀麗微曲,湯綠清澈,耐沖泡;屏山茶湯色清澈綠亮、滋味鮮爽回甘。

吃·茶|茶之初,姓本蜀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的同時,還養育了一方好茶。

“四川茶館甲天下”

都知道成都現在的網紅店不少,種類也豐富,火鍋店、奶茶店、咖啡店……各個地方都是爆滿。但其實,四川最古老的的網紅店,是茶館,早在百年前的成都就已有茶館400餘家了。

吃·茶|茶之初,姓本蜀

民國時期黃炎培訪問成都,曾在一首打油詩裡描寫四川人:

“一個人無事大街數石板,兩個人進茶鋪從早坐到晚。”

每個成都老小區的轉彎處總會有一家不大不小的茶館,無論你走進哪座茶館,都會領略到一股濃郁的成都味:

竹靠椅、小方桌、三件頭蓋茶具、老虎灶、紫銅壺……

吃·茶|茶之初,姓本蜀

早上你出門上學/上班時,茶館裡已經坐著幾位一手拿著蒲扇,一手端著茶杯的老爺爺,他們悠閒的靠在藤椅上,享受清晨的陽光;下午是茶館一天中最熱鬧的時候,街道的“地頭蛇”嬢嬢們按時奔赴她們的麻將之約,老頭兒們的“棋戰”準時拉開序幕;晚五點,隨著各家孫孫們的放學,人群也陸陸續續散場,茶館逐漸恢復安靜,等待第二天清晨再次拉開卷簾門的那一瞬間。

吃·茶|茶之初,姓本蜀

在四川茶館裡喝茶,除了麻將和下棋“老兩件套”以外,無聊了還能欣賞川劇經典“變臉”,耍累了就躺下,找個人來給你“採耳”,不知道我們四川

“評書

吳彥祖”——李伯清李伯伯

,在哪家茶樓裡說著評書。

吃·茶|茶之初,姓本蜀

哦對了,還忘了說四川茶館的最主要功能——

擺龍門陣。

一個茶館就堪比一個社會。

其中總會有幾個嬢嬢,無人不知,無事不曉,跟她們喝上一杯茶坐一下午,上到國家大事,小到方圓一百里(一丟丟誇張)的八卦你都能知道。

除了擺龍門陣外,由於茶館氛圍輕鬆舒適,做生意的人士多喜歡在此進行洽談,可別小看十塊錢的一杯花茶,這杯茶的背後說不定隱藏的是一筆大生意呢。

吃·茶|茶之初,姓本蜀

“成都是個大茶館,茶館是個小成都”。

一桌麻將配一杯好茶,我們四川人的快樂就是這麼簡單。

*更多精彩內容

歡迎收聽每晚7點至8點的《川廣悅生活》節目

TAG: 茶館四川成都茶文化茶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