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荊門的這5道名菜,你吃過的肯定不超過3道

上大學後就離開家鄉荊門了,對家鄉的記憶除了少時方圓2公里範圍的印象,其餘其實都是無感的。工作後一直關注家鄉的變化,活力荊門令人歡欣鼓舞。細想想,說起荊門的特色美食,以下這幾樣還真是拿得出手。

【1】蟠龍菜

家鄉荊門的這5道名菜,你吃過的肯定不超過3道

蟠龍菜是荊門的傳統名菜。據傳是明代嘉靖皇帝赴京登基前,其老師特請名廚精心製作了一碗龍形菜為其餞行。喻意飛黃騰達。嘉靖食後讚不絕口,並命名為“蟠龍菜”,從而成為明宮遷菜。此菜選豬精肉和鮮魚肉各製成茸,加豬肥肉丁、雞蛋清、澱粉及調味品攪上勁,用雞蛋皮裹成長條狀,入籠蒸熟。切片裝成龍形,蒸十五分鐘即可上席。此菜製作精細,造型美觀,味道鮮美,並以“吃肉不見肉”著稱。

【2】慄溪煙燻肉

家鄉荊門的這5道名菜,你吃過的肯定不超過3道

荊門城北荊山餘脈,山高林密,農家燻臘製品尤具特色。“慄溪煙燻肉”系農家臘月殺年豬後將豬肉醃後用柏樹枝加稻糠、酌加核桃殼、花生殼及油菜籽殼等經燻烤而成,成品鮮香結實,有常有燻料香味。食前以淘米水洗乾淨,宜蒸、煮、炒、燉,燻味獨特。

【3】萬壽羹

家鄉荊門的這5道名菜,你吃過的肯定不超過3道

萬壽羹又名龜鶴延年湯,是以龜肉和雞肉合烹的湯菜,營養價值極高。菜名吉祥,喜慶壽筵均宜。選用荊門出產的斷板龜與母雞經過加工處理,剁成3釐米見方塊,用豬油爆炒後,倒入沙鍋或瓦罐,在旺火上煨至湯汁乳白,肉質八成熟時,端鍋離火,待涼後置於中火上煨至酥爛,調好味品即成。此菜特點為湯麵黃亮,湯汁乳白,湯味甘鮮,食後口留餘香。龜與鶴都是壽命較長的動物。

【4】太師餅

家鄉荊門的這5道名菜,你吃過的肯定不超過3道

相傳南宋理學家陸九淵任荊門知軍時,朝中有一太師特別器重他,因此陸夫子每每進京,太師總要邀請他進府中飲茶品糕點,兩人在品嚐中還不時討論理學,興趣盎然。陸九淵每次出京時,太師總免不了饋贈些廷中糕點,其中的茶花點心最為名貴,陸夫子尤為喜歡。陸夫子在荊門德高望重,深受百姓愛戴,荊門許多名師為使陸夫子喜歡,便爭相做些糕點與其它食品,讓他品嚐。後來有人做出了酥餅,沙洋太師餅,又名茶花點心、一品點心,還稱活油酥餅,白中透黃,泡而酥鬆,香甜可口,酥層清晰,正中硃紅一點,紅白相間,典雅美觀,故亦名“茶花點心”。後來陸九淵為不忘太師深情,每次進京也就帶上此餅饋贈太師。故將其改名“太師餅”。物以人傳,後來太師餅在沙洋也就被稱作沙洋太師餅,並廣為流傳,至今不衰。太師餅的製作原料是:上白麵粉、熟豬油或麻油、砂糖、桂花、桔餅、桃仁、冬瓜糖等。味道酥鬆清香,棉軟不膩,別具一格,為饋贈親友之佳品,曾被授予湖北優良食品第一名。

【5】長湖魚糕

家鄉荊門的這5道名菜,你吃過的肯定不超過3道

長湖魚糕以長湖白魚為主料,摻合澱粉、蛋清、生薑等佐料等,攤成餅形,放進蒸籠,大火蒸制而成。相傳,春秋戰國時期,楚莊王好魚,但長食生膩,令御廚改變烹飪方法,提出“食魚不見魚”的要求。御廚回家後一時想不出辦法,急得坐立不安。御廚夫人問清情況後便道:“這有何難,你把魚刺和魚骨剔除後,將魚瓤切碎拌以生粉等其它佐料,或蒸或煮,不就吃魚不見魚了嗎?”御廚一聽豁然開朗,在家反覆試驗,終於做出了鮮嫩爽口的不見魚的魚製品。楚王吃後大喜,當即獎賞黃金一千兩。因以魚肉為主,形似米糕,而稱為“魚糕”。

TAG: 荊門太師御廚夫子沙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