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味】這家老店,讓我們重回老家,回到故鄉的路上,一定要吃它!

故鄉真正給人的羈絆是什麼?一定是食物。

幾十年過去,小時候玩耍的公園變了、老家門口的河填平了、房子也易主了,街道商店更是全部改頭換面。

跟爸媽一起回到雙林鎮,一路聽他們回憶,“以前這裡的酥羊大面真是贊,白燒羊肉用線紮起來、蒸得酥透,當作澆頭放在面上。橋口這邊賣定勝糕,旁邊是燒餅攤。那家糕店都要提前幾天預定才行。”

“對對,我記得以前放學後最喜歡去買油炸的蘿蔔絲餅。”

隨著老年人的老去、年輕人的出走、奶茶鋪的入侵,很多傳統小吃也不在了。唯獨雙林的麵館,獨樹一幟似的,在湖州也遍地開花。

【尋味】這家老店,讓我們重回老家,回到故鄉的路上,一定要吃它!

但我們家對於外地所謂的“雙林麵館”,向來都不屑一顧:根本不對,哪有雙林XXX家的好吃。

其實我很理解,就像有一次我西安找朋友玩,她爸爸特意帶我們去秦鎮吃米皮,說必須得這裡的才好吃。

與其說是一種執念,倒不如說是習慣。

【尋味】這家老店,讓我們重回老家,回到故鄉的路上,一定要吃它!

潘先生每次回湖州的固定節目,就是頭尾兩天各來一碗幹挑面。家附近的“老梁幹挑”,不知是被什麼旅遊攻略推了,次次經過人都排到大門外。

那索性去雙林吃幹挑面唄,我不信那兒的麵館都能變成網紅。

江江面館開在一條窄窄的弄堂裡,如果不用廣角模式,你都沒法在馬路對面把店門拍全。

【尋味】這家老店,讓我們重回老家,回到故鄉的路上,一定要吃它!

過了可能要等位的飯點,麵館被我們一家四口包場了(還有一個只能吃爛糊陽春麵的小咖哩)。

“四碗蝦爆鱔!再多下小半碗麵,煮爛一點給小孩,什麼都不用放。”

“好咧!”

“我還要加一塊大排。”潘先生趕緊補充。

【尋味】這家老店,讓我們重回老家,回到故鄉的路上,一定要吃它!

蝦爆鱔預設是幹挑的,澆頭全部現炒,黃鱔片放油裡炸透,再跟蝦仁一起炒。

【尋味】這家老店,讓我們重回老家,回到故鄉的路上,一定要吃它!

湖州方言裡把“炸”叫做“爆”,爸媽說小時候我最愛吃“爆魚”,後來才搞明白,此“爆魚”非彼“鮑魚”,而是放油裡炸過再紅燒煨湯的草魚。

【尋味】這家老店,讓我們重回老家,回到故鄉的路上,一定要吃它!

幹挑面與湯麵之間的差異,要遠大於蘭州拉麵和日本拉麵的差別。沒有了湯頭這一決定因素,剩下的就是澆頭和拌料。

面?面沒什麼好說的,泛吳興地區的面都是同一種,細細的鹼水面,煮完還帶一絲硬芯。

很奇怪,之前不常住江南的時候,每次一吃湖州的面就拉肚子。回來快四年了,腸胃適應了當地氣候,拉肚子症候群也不治而愈。

【尋味】這家老店,讓我們重回老家,回到故鄉的路上,一定要吃它!

江江面館的面,據說特意讓供應商多軋一圈,吃起來會更有嚼勁(橫向比較)。

一直不愛湖州的麵條,尤其是泡在湯裡那種,湯本身沒有多出彩,面又軟坨坨的。跟潮汕風格的清湯粿條、又或者西北風格的牛肉湯麵,沒法比。

可幹挑面是另一種維度,面是配角,濃墨重彩的現炒澆頭才是主角。本質上來說,跟吃蓋澆飯沒啥兩樣,每一根麵條、每一粒米飯,都被濃郁的醬汁包裹起來。

【尋味】這家老店,讓我們重回老家,回到故鄉的路上,一定要吃它!

怎麼會不好吃,蔥+豬油+醬油,只有這三要素的蔥油麵都好吃上天。

可作為日常的話,實在不符合健康飲食主義。必須要夠油,面才拌得開、澆頭才炒得香,湖州的口味還偏鹹,醬油嘩嘩地下。

口味這東西,一旦變重之後,很難倒退回清淡。久而久之,不搞點濃油赤醬、香辣椒麻,就無法下嚥。

【尋味】這家老店,讓我們重回老家,回到故鄉的路上,一定要吃它!

所以啊,那位推車裡還不到一週歲的小朋友,儘管眼巴巴看著香氣四溢的蝦爆鱔,也只能吃屬於他的那份爛糊面。

我給咖哩拌入一點點ふりかけ(拌飯料),沙丁魚味的,看起來沒那麼悽慘。

【尋味】這家老店,讓我們重回老家,回到故鄉的路上,一定要吃它!

四加一的幹挑面之旅,圓滿結束。

TAG: 澆頭挑面湖州麵館雙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