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和芒格的4個驚人相似之處,卻是相同的存在,你能想到幾個?

一切不變的,

唯有變化本身。

昨天,

巴菲特

和他的老搭檔

芒格

,兩位超高齡的股神,再次出席

伯克希爾哈撒韋

股東大會

,並進行了4小時的直播。

巴菲特和芒格的4個驚人相似之處,卻是相同的存在,你能想到幾個?

股神,之所以是股神,肯定有不同尋常之處。

1,超級長壽

巴菲特今年91歲,芒格今年97歲,這應該是全世界迄今為止,最年長的一對事業搭檔了。

這是超出投資之外的,對所有人最大的啟示。

要想成就偉大的事業,保持健康,爭取長壽,是多麼的重要。

長壽,一是與基因有關,二是與自我管理(以及由此帶來的心態)有關,後者對投資是超級重要的。

任何偉大的事業都是靠歲月打磨的——所以,如果人過中年,你才開始學投資,除非天賦異稟,否則極難成功。

一點小感受,如果你的孩子對投資有興趣,還不如提早培養孩子對金融市場的感受性(現在針對青少年的財商

教育

,真的太太太缺乏了)。

從孩子進入中學開始,給他一個二三十萬的小帳戶,讓他提前感受感受——當然,須在保證學業的基礎上——從小訓練,養成孩子針對投資的邏輯性和感受性。

巴菲特11歲開始買股票,27歲開始初創合夥人投資公司。

2,自我否定

在股東大會上,巴菲特坦言,“伯克希爾哈撒韋的業績,去年也不好,連續(兩年)沒有跑贏

標普500

,另外,無論是賣掉

蘋果

股票,還是賣掉

航空

股,起碼從帳面上看,可能是個錯誤……”

別人奉巴菲特為神,巴菲特卻將自己還原為普遍人,這就是巴菲特真正偉大的地方。

我一直認為,自我否定,是一個人真正走向成熟的標誌,這意味著你內心的開放程度,意味著你瞭解到自己的認知邊界。

瞭解到自己的認知邊界,才有進一步求知(以及找人彌補)的動力——這一條,之於投資和

創業

,皆是同理。

3,保持敬畏

在量化對沖超熱的近五年,巴菲特對投資的敬畏,尤為可貴。

保持大量

現金

,高達1454億美元;

再次勸告投資者“從簡單地購買

標準普爾500指數

基金中受益,而不是挑選個別股票”;

巴菲特拒絕討論

比特幣

,芒格甚至憎恨加密貨幣;

投資不僅僅是選擇一個好賽道,選擇偉大的公司比僅僅選擇一個有前途的行業要複雜得多——這也是巴菲特經典名言的重複 “時間是優秀企業的朋友,平庸企業的敵人。”

對投資的敬畏,對一切的敬畏,這是伯克希爾哈撒韋

基業長青

的根本所在,也是巴菲特和芒格長壽的根本所在。

我所說的,對一切的敬畏,比如,伯克希爾哈撒韋一直紮根在奧馬哈這座小城市,巴菲特與芒格搭檔46年不變,巴菲特的日常生活和情感等等。

一點小感受,優秀的人(或者優秀的企業),總將80%的精力,聚集到核心事務上,而不是個人生活或表層事務上。

作為巴菲特的鐵桿粉絲,至今已有16年,巴菲特的經典書籍和演講,我現在讀來,還是常讀常新。

但是,崇拜偶像,不等於盲目推崇——連巴菲特都在自我否定,我們為什麼要完全盲從?!

當然,這或許就是西方哲學與東方哲學最大的差異——西哲重在思辯,東哲習慣造神。

下面,是我要講的重要部分。

過去兩年,伯克希爾哈撒韋的投資收益,之所以跑輸指數,乃至過去10年,日漸在

華爾街

(投資機構)泯然於眾人。

重點是,巴菲特存在幾點結構性誤判:

1,低估了美元的無恥程度

在巴菲特的黃金時代(1950-1990年),美國的實際

利率

(實際利率是扣除了

通貨膨脹

後的真實利率)均值在12%左右,高利率,實際對應的是貨幣的價值(或貨幣的誠信度)。

但是,從1992年開始,美國的實際利率急速下行,而在2009年(次貸危機之後)在過去10年,美國的實際利率,就開始進入-1%-+1。5%的區間。

巴菲特和芒格的4個驚人相似之處,卻是相同的存在,你能想到幾個?

(美國實際利率的走勢)

從去年開始,美元更是開始徹底裸奔,傳統貨幣學必須參照的財政平衡(昨天巴菲特還在強調),已經近乎被

美聯儲

和美國財政部拋棄了。

嚴重低估了美元的無恥程度,當然,這個不能怪巴菲特,因為巴菲特是個愛國主義者,但是,這對投資本身,確實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2,低估了

貧富差距

帶來的制度顛覆

過去100年的世界經濟,整體是由傳統資本推動的100年——傳統資本構建的資本社會,必然形成了巨大的貧富差距、以及巨大的階層固化。

當階層固化到一定程度時,必然會導致

新生

社會力量的反噬——新生社會力量的貨幣試驗,就是去傳統貨幣,

虛擬貨幣

由此誕生並興盛了。

所以,過去10年,巴菲特和芒格年年反感虛擬貨幣,但比特幣卻足足上漲了500倍。

當然,這是我對虛擬貨幣社會學層面的思考,我本人沒有一枚比特幣(這是超級遺憾的,認知得太晚),目前的價格,我也不打算買入比特幣。

3,低估了資料和資本結合的篩選效率

這句話,是針對巴菲特“賽道和公司,誰更重要”而討論的。

當然了,再好的賽道,也有爛公司,再差的賽道,也有好公司——歸根到底,投資還是投的是公司。

但是,我想說的是,邏輯的先後順序,我認為,選好賽道是第一邏輯,在好賽道里選好公司是第二邏輯。

現在的資訊資料,是超海量的,這與10-20年前是不同的,這就導致極難在任何行業挑到足夠便宜的股票(注意,是極難,並非絕無可能)。

所以,伯克希爾哈撒韋在過去10年、20年,很少啟動大規模的併購,這是因為,傳統的資訊優勢,在這個時代已經不具備了,沒法再揀菸蒂了。

今天的好賽道,其實沒那麼多公司競爭。

80年前,美國有1000多家

汽車

公司,但是,今天全世界真正進入

新能源汽車

的,也就20多家,包括各式各樣宣佈進入的,總共還不到50家(中國居多)。

這是因為,基於資料和資本的結合,已經大幅度提高了進入新能源汽車(其實是一切行業)的門檻。

幾十年前的巨頭誕生,工匠精神是核心,可以慢慢做起來。

但是,今天,工匠精神僅僅是基礎而已(當然是必備的),還需要強大的資本整合能力,所以,現在的巨頭,要麼三五年就能成為獨角獸,要麼三五十年也做不起來。

“股神”巴菲特力推指數基金!如何跟隨“股神”步伐,一個賬戶幫助你,點選檢視>>

TAG: 巴菲特賽道芒格哈撒韋股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