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聲勢恢弘的網紅第一股如今只剩一地雞毛,網紅經濟到底怎麼了呢?

上市僅2年後,曾聲勢恢弘的“

網紅

第一股”如今只剩一地雞毛了!

4月22日上午,

如涵控股

RUHN。US

)完成

私有化

,從美股

退市

。根據協議,買方集團(

如涵

控股)將以每股0。70美元(或每ADS3。50美元)

現金

,收購買方集團尚未持有的如涵控股所有已發行的普通股。

曾聲勢恢弘的網紅第一股如今只剩一地雞毛,網紅經濟到底怎麼了呢?

你可能沒有聽過“如涵”,但是你一定聽說過“張大奕”這個名字,作為“如涵”的大股東之一,張大奕也曾經是網紅的“頂流”人物,帶貨能力更是絲毫不亞於如今的薇婭、李佳琦。

當時,就連張大奕自己都說是比

范冰冰

還會賺錢的女人!

但還是應了那句話,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和當初

王思聰

所預言的一樣,風一停,曾被捧上天的“網紅第一股”如今就被現實狠狠的摔在了地上!

近年來,若論最為賺錢的職業,網紅絕對是個中翹楚。

尤其是短影片的崛起,更是讓更多網紅有了直接帶貨變現的途徑和平臺。也是因此,太多一夜暴富的故事開始在網紅身上上演。

那麼,在今天這個時代網紅經濟為何會那麼火爆呢?

如果仔細分析這幾年

網際網路

發展的一個脈絡,你會發現

社交媒體

的興起,實際上從身份上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就拿明星和粉絲來說,在社交媒體崛起之前對於所有粉絲來說,明星就是一個高高在上的神秘角色,兩者之間存在著巨大的鴻溝。但社交媒體興起後,隨著明星和粉絲的互動越來越多,兩者的距離也被慢慢拉近了。

久而久之,人們的追星態度發生了改變,由“仰望式”轉變為追求“平視之”。

這其中,尤其是網紅,因為其工作就是每天和粉絲互動、交流,因此相比於傳統明星,她們更接地氣,與消費者的距離更近。而網紅恰恰不像傳統明星那樣高高在上、遙不可及,拉近了與消費者的距離。

隨著這種粉絲與網紅之間的關係越來越近,兩者的信任度就會不斷加強。也是因此,一旦這些網紅開始在自己的平臺上開始帶貨,粉絲們馬上就一呼百應。因為,相比於電視上那些冷冰冰的廣告,她們肯定更願意相信自己很瞭解且又站在時尚前沿的網紅們!

於是乎,網紅經濟彷彿就在一夜之間爆發了!

曾聲勢恢弘的網紅第一股如今只剩一地雞毛,網紅經濟到底怎麼了呢?

那麼,我們再把話題說回張大奕身上。看準了時代賦予的機遇,2014年張大奕成為了

淘寶

上最早一批做搭配指導的服裝店主,憑藉積澱的粉絲人氣為自己的店鋪做導流。

隨著人氣的不斷攀升,沒多久後,張大奕就成為淘寶服裝品類的銷量冠軍!

2016年

雙11

期間,張大奕憑藉淘寶直播創造了2小時2000萬的銷售記錄,從此穩坐“淘寶第一網紅”的寶座。同年,如涵也獲得了來自

阿里巴巴

的投資。

2018年雙十一,張大奕的網店銷量再次破億,只用了28分鐘。阿里巴巴2017年釋出的《網紅網際網路消費影響力榜單》中,張大奕排名第二,僅次於王思聰前女友雪梨。

曾聲勢恢弘的網紅第一股如今只剩一地雞毛,網紅經濟到底怎麼了呢?

2019財年前三個季度,如涵僅僅用了9個月的時間,在各

電商

平臺上達成達到了

成交額

22億元!

2019年4月3日,如涵成功在美國

納斯達克

掛牌上市,成為了“網紅第一股”!

“網紅”終究是“網紅”,資本市場並不認可!

雖然貴為“網紅第一股”,但上市首日的“如涵”

開盤

即破發,當日

收盤

跌幅就超過了37。2%,為7。78美元,市值6。49億美元。

而有意思的是,針對這個“網紅第一股”開盤首日大跌眼鏡的表現,王思聰還在自己的朋友圈大篇幅的一語道破了其中的原因。

實際上,不得不說王思聰的這個評論可謂是針針見血,把如涵的問題分析的十分透徹。

曾聲勢恢弘的網紅第一股如今只剩一地雞毛,網紅經濟到底怎麼了呢?

第一是高昂的營銷費用支出。在當時“如涵”的

財報

中顯示,其支出最多的款項之一就是營銷費用。比如說,2016年Q2,如涵的營銷費用就達到了992萬,而2018年Q4這個數字更是一路狂飆到了7084萬,增幅高達614%!

確實,對於一個主打“網紅”的公司來說,想要包裝一個成功的“網紅”,確實需要花費鉅額的營銷費用。但相比於傳統公司裡實打實的產品營銷來說,“網紅”打造的營銷費用支出風險的確要高很多。因為,網紅打造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因素,很多營銷費用投進去了最後很有可能直接打了水漂,而這種高風險、高投入、低迴報的投資自然入不了投資人們的法眼。

其次,王思聰也說了,即便“如涵”有很多網紅,但張大奕就只有一個,她的成功背後也有很多不可確定性因素,並不可複製,而這一點也表現在了“如涵”的銷售業績上!

雖然“如涵”打造了很多網紅,但業績貢獻第一的一直都是張大奕。比如說,2017財年,2018財年,2019財年前三季度,張大奕分別貢獻了“如涵”總收入的50。8%,52。4%和53。5%,一個人撐起了半壁江山。

如果說,單從張大奕的角度來說,張大奕這種優秀的銷售成績自然是投資者喜聞樂見的。但“如涵”並不是張大奕一個人,其揹負的是一整個上市公司。因此為了規避風險,投資人自然不會去投這樣一家公司,畢竟誰的錢也不是刮來的!

更何況張大奕即便再厲害,也不是完全沒有缺點,同時也存在“過氣”的風險。比如說,2020年4月張大奕負面事件被曝出後,張大奕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就馬上一落千丈。對此,如涵也在此前的檔案中稱,該事件對公司聲譽、業務和ADS的交易價格產生了重大不利影響。

也是因此,雖然近幾年“如涵”一直在試圖“去張大奕化”,但最終效果卻適得其反。在很多人心目中張大奕已經成為了“如涵”的代表性人物。

總而言之,還是那句話: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但一旦風停了,豬也會被摔死。

隨著網際網路流量紅利的漸漸消失,網紅這一行業必然也會迴歸理性,而“如涵”的私有化或許就是網紅行業迴歸理性的一個開始!

TAG: 網紅如涵張大粉絲王思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