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自薦以後,他最終的結局如何?57歲時率領民兵重創秦兵而犧牲

毛遂自薦以後,他最終的結局如何?57歲時率領民兵重創秦兵而犧牲

戰國時期,秦國漸漸變得無敵於天下,韓、魏、趙、齊、燕都不可能單獨與之對抗,唯獨有五千裡之地的楚國可以與秦匹敵,因此戰國時期的“合縱”一詞應運而生。合縱就是指韓、魏、趙、齊、燕與楚國結為盟友,一旦其中一國受到秦國侵略,其他國家就去第一時間支援抵抗秦軍。

長平之戰以後,趙國元氣大傷,秦國又趁機攻打趙國,因此趙國派平原君出使楚國,希望可以與楚國結盟“合縱”。在這一次的合縱會盟大會中,一個叫毛遂的龍套人物起了決定性作用,結果毛遂留下了“脫穎而出”與“毛遂自薦”兩個成語並流傳至今。毛遂自薦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但關於毛遂是一位大劍俠的事情也許就鮮為人知了。

公元前257年,經過長平一戰的趙國損失了近45萬的青壯年士卒,此時趙國處於元氣大傷的境遇;秦國趁機再一次派20萬大軍圍攻邯鄲,希望一舉攻佔趙國。趙孝成王連忙派平原君去楚國求救並完成合縱結盟的任務。在這種關鍵時刻,平原君手下的龍套小角色毛遂站了出來,並且最終成了起決定性的重要人物。

毛遂自薦以後,他最終的結局如何?57歲時率領民兵重創秦兵而犧牲

春秋戰國時期有4公子,也就是4位愛結交英雄豪傑的貴族,按現在的話說就是喜歡結識老鐵的大土豪。這4大土豪就是趙國的平原君、魏國的信陵君、楚國的春申君以及齊國的孟嘗君。這4人不但家裡有花不完的礦,而且還非常厚道大度,每個人手下都養著3000老鐵。老鐵們在土豪門下是好吃好喝好招待,而且那些有才藝的老鐵的待遇超過一般普通門客。

俗話說:“養兵千日,用在一時。”在趙國處於危難的時候,平原君要去出使楚國並完成搬救兵與結盟的任務,其中艱難可想而知。平原君孤掌難鳴,因此決定挑選手下的20名老鐵一起前去。正是這次出使楚國的任務,使得毛遂有了青史留名的機會。

平原君擇優挑選了19名有才能的門客,只有最後1人不好選,因為挑誰也似乎不合適。這時候,28歲的毛遂主動站了出來,要求一同前往。平原君覺得毛遂老闆來了3年都沒啥存在感,肯定沒啥本事,就不打算帶他前去。但毛遂卻說:“吾乃囊中之錐,未曾露鋒芒,今日得出囊中,方能脫穎而出。”平原君見毛遂說得太給力了,馬上就帶了他一起出使楚國。歷史證明,平原君帶毛遂帶對了,不但成就了毛遂的一世英名,也挽救了趙國。

毛遂自薦以後,他最終的結局如何?57歲時率領民兵重創秦兵而犧牲

到了楚國,本來幾句話就能搞定的結盟之事硬是被楚王從早上拖到了正午。毛遂到底是明白人,他一眼就看出了楚王並沒有與趙國合縱結盟的決心,於是按著寶劍就上殿前去講道理。毛遂的大道理可以總結為3點:

1,雖然趙國元氣大傷,但依然能夠與秦國周旋到底,至少現在秦國還是滅不了趙國;

2,魏國是趙國老鐵,有啥困難兩國會一起分擔,趙楚結盟還可以得到魏國這個盟友;

3,秦國狼子野心,一直憋著對付楚國,若趙楚結盟可以一起對抗強秦,而且楚國還能趁機恢復失地。毛遂幾句話說得有理有據,又陳說了其中的利害關係,因此楚王馬上與趙國結盟了。平原君出使楚國的任務圓滿完成了,回到趙國後,他大讚了毛遂一番,並把毛遂尊為上賓。

毛遂自薦的故事就算告一段落,脫穎而出的故事也算圓滿結束,但是毛遂的本領與結局卻很少有人關注。據《雞澤縣誌。卷之二十。藝文》中《毛遂傳》記載,公元前285年,毛遂出生於雞澤縣。毛遂從小天分很高,文武全才,並且還是當時的一代劍俠,憑藉高超的劍法贏得了人們的尊敬。毛遂在26歲的時候離開了家鄉雞澤,前往趙國的邯鄲投靠了平原君,並於公元前257年脫穎而出。後來毛遂回到了雞澤附近的漳濱村隱居。

毛遂自薦以後,他最終的結局如何?57歲時率領民兵重創秦兵而犧牲

雞澤縣就是古代的鉅鹿一帶。據《廣韻》記載:“毛,姓。本自周武王母弟毛公,後以為氏。本居鉅鹿,避仇滎陽也。”文獻中的“鉅鹿”就是鉅鹿。據其他史料記載,毛公的第五代毛班因跟隨周穆王東征有功,而被增加了鉅鹿這個封地。從周穆王以後,毛班的後代就一直在鉅鹿(也就是雞澤)這個地方休養生息。毛遂天生聰明,文武雙全,所以他很有可能是因為繼承了祖先優秀基因的緣故,很有可能是周武王母弟毛公的後代。

公元前228年,強大的秦國消滅了趙國,並且一路北上。在滏陽河北岸,數十萬如虎如狼一樣的秦兵受到了重創。原來,57歲的毛遂率領殘留下來的趙軍與鉅鹿(雞澤)的民兵對秦軍展開了英勇抵抗。在這場規模不大卻十分慘烈的戰役中,57歲的毛遂身先士卒殺向秦兵,寶刀未老的他擊殺了不少秦兵,最終英勇犧牲,其麾下民兵、趙兵也大多壯烈殉國。

TAG: 毛遂趙國平原君楚國秦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