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氣週期來了?造船業謹防被“捧殺”

■本報記者 白舒婕

今年以來,全球海運價格持續飆升,催生了全球造船行業十年未見的繁榮景象,新船訂單呈現火爆場面。

英國克拉克森研究公司(Clarkson Research)披露的資料顯示,今年8月,中國船企新船接單量達42艘,共計78。34萬修正總噸CGT,約佔全球市場的43。58%,單月接單量再度反超韓國,重回全球第一。

進入景氣週期

目前,從環渤海、長江口再到珠江口,中國已形成了三大造船基地。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發布的資料顯示,1-8月全國造船完工2626萬載重噸,同比增長9。0%;承接新船訂單4911萬載重噸,同比增長227。2%。8月底,手持船舶訂單9147萬載重噸,同比增長26。0%,比2020年底手持訂單增長28。6%。

造船三大指標國際市場份額保持領先。1-8月,中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分別佔世界市場份額的44。4%、51。8%和46。5%。

與此同時,船企迎來修復性增長。1-8月,中國50家重點監測造船企業造船完工2569萬載重噸,同比增長7。8%;承接新船訂單4774萬載重噸,同比增長222。3%。

隨著8月27日中國船舶集團旗下外高橋造船10艘7000TEU集裝箱船合同的簽訂,中國船舶集團提前4個月再次實現調高後的年度經營承接目標,全年承接民船海工金額突破千億元。

國內船企收穫的訂單中,國有造船企業是最大的贏家。今年上半年,中國船舶集團簽下了300多艘新船訂單,船舶總噸位達1800多萬噸,同比增長近3倍,市場份額居全球各船企首位,提前實現全年接單目標。

國際商報記者從中國船舶、中國重工、蘇美達等上市船企公佈的半年報中瞭解到,其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均實現同比增長。

機構分析稱,船舶行業正進入新一輪大週期,伴隨海運貿易景氣度回升,疊加老舊船型以及環保規則對船型更新需求,造船業將迎來訂單與價格的穩步提升。

難減長期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造船行業亮眼資料下,仍有75家被重點監測中國船舶企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14。7%。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行業發展部總監高士旺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2020年11月份以來,受進口鐵礦石價格快速上漲等因素影響,國內造船板價格大幅上漲52。1%,鋼材成本佔單船成本的20%~30%,鋼材價格的大幅上漲將極大擠壓船廠的利潤空間。特別是造船板價格比去年底平均上漲1500元/噸,按實際採購150萬噸計算,僅此一項就給船企增加22。5億元成本。

資料顯示,上半年,鐵礦石、銅、鋁等大宗商品價格快速上漲,船用材料市場價格更是創出近10年新高。

上海期貨交易所總經理王鳳海表示,主動管理鋼價波動風險對企業穩定經營、最佳化產業鏈尤為重要。中國船舶行業依靠長協定價、庫存調節、貿易商墊資等傳統方式已無法完全有效抵禦鋼價大幅波動,但透過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可實現管理價格波動風險的目標,提升企業管理經營的穩健性,助力企業可持續發展。

“此外,用工難問題在訂單回暖的現階段更加突出。造船企業高素質人員流失嚴重,沿海地區船企吸引高素質年輕勞動力的引力不足。”高士旺坦言,目前船企只能從雲南、貴州、甘肅等邊遠地區招工,工人素質整體不足。而且,目前一線造船工人年齡偏大,同時各主要船廠中外包工佔比超過80%。從長遠來看,造船人才儲備更是存在隱憂,很多造船類院校招不來學生,造船類專業畢業生大部分也不願到船舶企業工作。

業內人士建議船舶企業探索改革現有用工模式,培養一支穩定、高效的勞務工隊伍。同時,加大與船舶類院校的合作,加強設計和技術類人才的培養,打造校企合作新機制,促進中國船舶工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TAG: 造船船舶訂單船企新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