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入侵重災區,魚種相互競爭

前言

說起大江大河,大家腦海中出現的肯定是長江和黃河,而在南方地區的珠江卻沒有多少人能夠想起。

珠江源自雲南省的馬雄山,經過雲南、貴州、廣西、廣東四個省份,是我國境內第四長的河流,因為地處南方,雨水充沛,因此珠江是全國水流量第二大的河流。

充足的水資源和四季如春的氣候,讓珠江流域的淡水魚種一度十分繁盛,各種鮮美的河鮮都可以在珠江流域中找到,美味的河鮮一直以來都是沿岸人民的主要蛋白質來源之一。

生物入侵重災區,魚種相互競爭

我們知道在清朝,我們國家有過一段閉關鎖國的時間,在那段時間裡,廣州擁有唯一一個與海外通商的口岸,也就是著名的廣州十三行。

這段歷史讓廣東地區天然擁有與海外經商貿易的基因,所以在改革開放開始後,廣東省一直都是外貿行業十分發達的城市。

與國外貿易為我國帶來許多外貿儲備和經濟流通的好處,但同時也為廣東帶來許許多多意想不到的問題。

比如在外貿剛興起的時候,國家還沒有重視生物入侵的問題,而廣東的氣候和環境卻基本適合所有生物的生存,因此外貿過程中許多外來物種成為了廣東的入侵物種。

生物入侵重災區,魚種相互競爭

其中珠江流域更是被入侵的重災區,更為可怕的是,珠江的多種入侵生物,已經戰勝原有的淡水魚生態,開始互相侵蝕和競爭,整個珠江流域暗流湧動“亂成一鍋粥”。

珠江流域的魚種入侵源頭

很多人對於魚蝦蟹等水生產品,第一印象就是認為這些都是海鮮,淡水魚似乎只有人工養殖的才能吃。

其實在以前,根本沒有多少人會人工養殖水產品,因為只需要在河裡面捕撈就已經能滿足廣大市民的日常需要,在那個年代養魚就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前,珠江流域一直都是淡水魚的主要產地。

生物入侵重災區,魚種相互競爭

僅僅是廣州到珠江出海口的這段河流中,每年的淡水魚產量就能輕鬆達到兩萬噸,這一切都得益於珠江流域龐大的水流量以及四季溫暖的氣候。

但是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由於經濟發展,工廠開始到處興建,當時我們國家處於百廢待興的階段,無暇同時顧及環境和發展,所以當時的河流基本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汙染。

環境的變化讓河流中淡水魚的產量直線下降,那些以打漁為生的漁民們紛紛轉行。聰明的漁民們終於意識到沿河打漁是一件靠天吃飯的行當,而淡水魚養殖卻是一件更為穩定地獲得漁產的方式。

生物入侵重災區,魚種相互競爭

於是漁民紛紛開始換行養魚,我們國家對於淡水魚的人工養殖本身就有十分深厚的底蘊,比如四大家魚,就是古人們用上千年的時間進行篩選改良後形成的本地養殖魚類。

但是四大家魚的養殖難度和產量都讓人不甚滿意,比如草魚,特別容易生病,而且需要養殖兩三年才能有在河中直接捕撈的那般大小。

結合當時廣東地區的外貿實際,一些聰明人知道國外的物種環境與國內的不一樣,於是想到從外國引進一些新的魚種,他們想要找到一種結合新奇、好吃、產量高的魚種,想要搶佔原本四大家魚的市場。

生物入侵重災區,魚種相互競爭

當然功夫不怕有心人,的確是讓他們找到了,那就是大名鼎鼎的羅非魚。羅非魚來自非洲,因為形狀與我國本土的鯽魚十分相似,所以羅非魚也被稱之為非洲鯽。

羅非魚原產地非洲,那邊的惡劣環境造就了羅非魚強大的生存能力,憑藉它的強大繁殖能力和超低的發病率,一段時間內廣東地區一直都十分鐘情於養殖羅非魚。

與羅非魚地位差不多的還有非洲鯰魚,也被稱之為塘鯴或者埃及塘鯴,都是憑藉高產量好養活,以低廉的價格快速侵佔當地的水產市場。

生物入侵重災區,魚種相互競爭

珠江流域的第一批入侵魚類

但是好景不長,廣東的水產養殖方式基本是小作坊式的魚塘養殖,這種養殖方式主要是依靠著小河流,藉助河水的流通,保證魚塘的乾淨程度,提升產量和賣相。

所以每個小魚塘基本都會有一個入水口和一個出水口,為了避免養殖的魚苗逃脫,一般出入口都會被濾網分隔開來的。

但是意外總會來臨,在廣東沿河養殖有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夏季颱風和洪水,每次颱風來襲必然會引發洪水,河流水位上漲就有一定的可能超出河堤,甚至漫入魚塘。這就給了羅非魚和非洲鯰魚一個逃脫的機會。

生物入侵重災區,魚種相互競爭

時間長了,在珠江流域的各個河道中就都遍佈著羅非魚和非洲鯰魚的身影。在河道中多出兩個物種並不是簡單的數量+2的問題,因為任何生態系統中,所有可以被利用的營養物質就一定會有相應的生物對其進行吸收。

大部分水生生物主要的營養來源就是河水中的浮游生物,大一些的魚會以小魚小蝦為食。淡水河中並不比海洋,像四大家魚或者羅非魚這種身長二三十釐米的魚類,已經處於食物鏈頂端了。

所以羅非魚和非洲鯰魚在珠江流域中屬於出道即巔峰,憑藉他們龐大的身形,成年之後基本不會被其他魚類所威脅到。

生物入侵重災區,魚種相互競爭

再加上這兩者強大的繁殖能力和生存能力,因此這兩種非洲魚類迅速在珠江流域生態中佔據一席之地。

前文也說到,這時剛好是經濟快速發展的時間,珠江流域汙染比較嚴重,尤其是重金屬含量開始大幅度上漲,適應了原本珠江中清澈河水的本土魚類本來就數量銳減,而從非洲來的這兩種入侵魚類卻像是回到家一樣,快速繁殖和成長。

於是羅非魚就成為珠江流域的主要魚類之一,珠江本身的魚類生態則是遭到一輪大清洗。這其中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在汙染河水中成長的羅非魚有一股十分強烈的土腥味,就算是廣東人也都不喜歡吃它們。

生物入侵重災區,魚種相互競爭

此時人們終於認識到環境破壞和生物入侵的危害了,於是廣東政府從2000年以後開始大力整治珠江流域的汙染問題,並且將大量黑鱸魚投入珠江中,因為黑鱸魚是一種十分兇殘的魚類,科學家們希望能透過這種魚將羅非魚的數量壓制住。

最重要的是,黑鱸魚的肉質更好,即便是野生的,也不會有太大的土腥味,而且這也是我們國家的本土魚類,所以不用太擔心它的入侵問題。

但這次投放的結果是,黑鱸魚雖然十分強悍,但是繁殖能力遠遠不如羅非魚,最終依舊無法壓制羅非魚的數量。

生物入侵重災區,魚種相互競爭

直到今天,珠江流域的汙染問題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在其中生存的羅非魚也漸漸變得能吃,所以羅非魚的入侵問題反而沒那麼嚴重了。

意料之外的入侵物種——清道夫

隨著時間的推移,羅非魚已經漸漸被當地人民和生態環境所接納。它雖然依舊是入侵物種,但是它能吃,而且對河流生態的影響實際上並不大,沒有什麼本土魚類因為羅非魚和非洲鯰魚的存在而滅絕。

珠江流域沿岸的人也漸漸將羅非魚的存在當成理所應當,所以總的來說羅非魚的入侵問題並不算很大。但是在意料之外的,一種新的入侵生物再次入侵了珠江流域,那就是——清道夫。

生物入侵重災區,魚種相互競爭

清道夫同樣是來自非洲,可以說非洲的魚類生物簡直就是將入侵技能升到滿級了。一開始清道夫是作為觀賞魚類被引進的,因為這種魚身上的花紋挺炫酷的,而且它的食譜中居然還包含著其他魚類的糞便。

所以最開始的時候,觀賞魚愛好者們甚至將清道夫視為珍寶,因為長得好看,還能清理魚缸,簡直就是世界上最省心的觀賞魚了。

與羅非魚入侵珠江的原因不同,羅非魚是從魚塘中大量出逃之後才能入侵的,因為數量太少的羅非魚並不一定能在珠江中繁衍擴散。而清道夫,則是一些觀賞魚愛好者或者放生“善行家”將數量較少的傾倒魚苗放生在河道中的。

生物入侵重災區,魚種相互競爭

所以一開始清道夫的數量簡直是少得可憐,但即便如此,清道夫依舊是憑藉其極其強悍的繁殖能力,在珠江流域中站穩跟腳。

而且羅非魚擁有的強大生存能力和繁衍能力只是清道夫的基本技能,實際上它還有兩個特別強大的生存技能:

①脫水復活,清道夫在非洲生存時,經常會遭遇乾旱,它因此獲得了脫水後休眠的能力,即便已經被曬成魚乾了,依舊可以在遇水後迅速復活。

生物入侵重災區,魚種相互競爭

②搶佔生存空間,各位還記得清道夫當初被引進的原因之一嗎?它可以清理魚缸,試問一個糞便都能吃的物種,還有什麼是不能吃的,所以在進入珠江流域後,清道夫幾乎是遇見啥都能吃,而它們最喜歡吃的就是其他魚類產出的魚籽。

吃了魚籽,清道夫吃飽了,其他魚類絕後了,於是清道夫的生存空間和生存能力獲得了雙重提升。

最重要的是,清道夫是一種全方面都十分難吃的魚類,首先它的魚骨十分多,出肉量很少,其次它的肉腥味遠遠超過羅非魚,這是一種即便是廣東人都十分嫌棄的肉,可想而知有多難吃。

生物入侵重災區,魚種相互競爭

結語:我們該如何應對

清道夫的出現才是真正威脅了珠江流域本土魚類的生存。生存能力強,破壞其他物種的正常繁殖,還十分之不好吃,這種魚的存在意義簡直就是為了破壞整個淡水領域的生態環境。

可以說在珠江流域這場入侵生物大戰中,清道夫已經獲得了全盤勝利,但可惜的是目前還沒有十分有效應對清道夫入侵的措施,如果我們對清道夫的限制,後果將會是十分嚴重的。

現在珠江流域中,撒一網下去,有一半的魚都是清道夫,但只靠人力清除清道夫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更為可怕的是,

生物入侵重災區,魚種相互競爭

結語:我們該如何應對

,也許未來的某一天,中華大地的河道中只有清道夫這麼一種不好吃又難看的魚。

當然我們也不是完全沒有能力處理,目前科學家們正在研製一種轉基因的清道夫,被修改基因的生物將會不孕不育,科學家們期望將這種基因傳播到清道夫種群之中,讓其數量銳減,以達到治理入侵生物的目的。

TAG: 羅非魚清道夫珠江流域魚類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