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是假貨!停產12年仍年賺13億,南極人不再賣吊牌?

作者|Jessica Angel

對於企業來說,名聲or賺錢,哪個更重要?

當然,最理想的情況肯定是:兼而有之。但當二者只能選其一時,相信有部分企業會選擇後者,比如

南極人

全是假貨!停產12年仍年賺13億,南極人不再賣吊牌?

南極人創立於1997年,是中國首創保暖內衣概念的品牌,憑一句“南極人不怕冷”的廣告語迅速佔領市場。曾先後聘請葛優、徐帆、劉德華、袁詠儀、海清等一線明星作為代言人,在4月內創下了1個億銷售額的記錄。

可以說,2008年以前,南極人是國內保暖內衣當仁不讓的第一品牌。規模超一流,產銷一體化,擁有自己的工廠和渠道。在央視、各地方衛視和報紙雜誌等主流媒體大肆宣傳,鋪設渠道,可謂是風光無限、家喻戶曉。

全是假貨!停產12年仍年賺13億,南極人不再賣吊牌?

但從2008年以後,南極人的運營模式徹底發生改變。

賣了12年吊牌,年賺13億

在各電商平臺以“南極人”作為關鍵詞進行搜尋,發現其經營範圍從內衣到服裝、家紡、戶外用品甚至食品。不明所以的人只會感慨:涉及的種類真多。但明白其中關鍵的則會調侃:現在的南極人果然成為了“吊牌搬運工”。

全是假貨!停產12年仍年賺13億,南極人不再賣吊牌?

何出此言?原來,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國內紡織業陷入寒冬,市場上充斥著大量同質化的產品,南極人產能過剩明顯。其創始人兼董事長張玉祥畢業於華東政法學院,是一位具有敏銳商業嗅覺的商人,當時他創辦南極人的300萬初始資金,就是“借雞生蛋”所得。

在市場行情大好時,他一路“高歌猛進”,不僅讓南極人在內衣行業博得頭籌,在“都市羽絨服”市場,也一躍成為行業第二。2004年,公司累計實現銷售額10億元,並全面進入保暖、羽絨、家紡等領域。

而在南極人遇到危機時,他也當機立斷的決定將生產端和銷售端的自營環節統統砍掉,賣掉苦心經營十多年的工廠,只保留“南極人”三個字。因為張玉祥認為:從保暖內衣到羽絨服,雖然創收巨大,但是看不到未來。反過來,如果進行創新,提高品牌效力,還可以有所作為。

全是假貨!停產12年仍年賺13億,南極人不再賣吊牌?

此後,南極人開始做品牌授權,簽約並授權供應商生產其品牌的產品,俗稱“賣吊牌”。從此以後,只要願意支付10萬元保證金,以及每個吊牌8元左右的費用,上到價值近萬的按摩椅,下到小學生的鉛筆盒,都可以打上南極人的品牌標籤,升級成為“國貨之光”。

在嚐到賣吊牌生意的甜頭後,張玉祥徹底“放開”。2012年,他將南極人轉型成為一家電商服務型企業。2015年更是改名為“

南極電商

”,借殼登陸A股。

那麼“賣吊牌”究竟有多賺錢?從其上市後提供的財報可見端倪。2015年,南極電商的營業收入顯示為3。89億,2019年財報顯示為39。07億元,淨利潤更是由1。66億增長到12億元。

全是假貨!停產12年仍年賺13億,南極人不再賣吊牌?

沒有任何其他重投入,僅靠品牌授權,相關營收合計就約為13億元。而從淨利潤上也能看出,“賣商標”也是一門不費力又賺錢的好生意,難怪被業內稱為“下蛋的金母雞”。

據悉,南極電商目前合作經銷商總數為4513家,授權店鋪5800家。基本上,南極人這個品牌在直播領域裡也是“玩”的風生水起。在飛瓜資料2020年5月直播電商品牌榜上,其以2。2萬次關聯直播,594位關聯直播主播位列第一,也就是平均每天就有733場直播在為南極人帶貨。

全是假貨!停產12年仍年賺13億,南極人不再賣吊牌?

中國“吊牌經濟”模式崛起

雖然南極人靠賣吊牌年賺13億,張玉祥也憑此以145億元身家排在2020胡潤百富榜第376名。但除了它,當年叱吒中國的另三大保暖服裝品牌:北極絨、恆源祥、俞兆林,也都早已砍掉了生產線,將目光放在了“吊牌經濟”上。

吊牌經濟,顧名思義,就是隻賣吊牌。企業全程不生產產品,只對代理商家收取授權費,然後產品就帶著企業的吊牌賣到消費者手裡去了。

那這張小小的吊牌到底有什麼用處?張東原本在廣東經營著一家普通的服裝企業,他們生產的牛仔褲在自家旗艦店,兩件售價79元。但掛上南極人吊牌後,在南極人專賣店兩條售價129元。除去8元標費,多了42元利潤。

全是假貨!停產12年仍年賺13億,南極人不再賣吊牌?

一款名為“晚安”的四件套,南通疊石橋市場拿貨價98元,沒有吊牌零售156元,貼上“恆源祥”商標後就能漲到238元。

也正是存在這樣的品牌溢價,加上南極人的授權門檻不高(以天貓為例,恆源祥的合作工廠需要繳納100萬保證金,南極人只需繳納10萬元),越來越多的小廠家盯上這塊“蛋糕”。

全是假貨!停產12年仍年賺13億,南極人不再賣吊牌?

從某種意式上來說,“賣吊牌”能賺錢也代表了消費者對這些品牌的認可,是它們這些年積累下來的資本。而且商標授權模式也沒有錯,就連優衣庫、無印良品等品牌都同樣不是自己生產商品。

但是,商標授權不代表品牌方放棄對質量的管控,最佳的授權模式,也絕不只是收取商標費、賣吊牌這麼簡單粗放,而是配套著與之相關的品牌理念和質量標準的輸出。

但是南極人“心太大”——全品類授權,導致其很難對合作方的產品有所把控。最終變成了:只要商家肯付授權費,世間萬物皆可“南極人”。它只保證吊牌是真的,其他的一概不管。

果不其然,從市場反饋來看,南極人的品控,早就亮起了紅燈。僅2018年一年,南極人的相關等產品,共登上國家質監部門及地方消費者協會的不合格產品黑名單14次,平均每個月一次。

全是假貨!停產12年仍年賺13億,南極人不再賣吊牌?

“經常買南極人的東西,我還自我安慰:可能是我用東西太費,不怪人家質量不行。”某公司職員陳香對記者說。“原來都是貼牌貨,那我肯定不願意再買了,質量參差不齊,擔心荷包裡的錢打水漂。”

對這種運營模式,光明網更是發表評論稱:“賣品牌不該只等於賣吊牌”。新京報也評論稱:辜負消費者的信任,無異於涸澤而漁。

顯然,張玉祥也意識到了粗放的商標授權模式給品牌帶來的負面影響。據悉,南極電商將使用“南極優選”作為線下零售店鋪招牌,採取“原廠”出品,主要銷售服裝服飾及配件、3C數碼產品等產品。

全是假貨!停產12年仍年賺13億,南極人不再賣吊牌?

當然,是否有願意買單者,還兩說。

結語

回到文章開頭提及的問題,賺錢or名聲,對於企業來說,哪個最重要?其實,這並不是一個選擇題。一家企業想要長久發展,肯定是兩者兼得。但企業若過分注重其中一端,那必定會有所失衡。

正如南極人,它最初的選擇並沒有錯。品牌授牌這個模式,也是存在即合理。只是,後期它過分注重這種模式產生的效益,使自身陷入品牌價值不斷消耗-授權門檻不斷降低-品控越來越差的惡性迴圈。

全是假貨!停產12年仍年賺13億,南極人不再賣吊牌?

品牌的建立本就不易,消費者的信任更是難能可貴。可以說,建立一個良好的品牌形象要數十年,而毀掉可能就是一瞬間的事兒。

正如大部分網友所言:“為了掙錢,不管質量,自砸品牌,並非長久之計。商家應當誠信經營,取之有道,才能長長久久,立起金子招牌。”

春節假期市場是否有新動向?新春開戶不打烊,四重福利等你來,開啟牛年行情>>

TAG: 南極吊牌品牌授權電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