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鈴汽車鉅額分紅,肥了大股東苦了投資者

紅週刊 特約

| 黃湘源

回首歷史,似乎並沒有幾個高分紅方案能讓人愛得持久且無怨無悔。近期市場中因高分紅引起的漲停潮,也未能持續多久即出現了分化。

江鈴汽車高額分紅再引質疑

上市公司分紅天經地義,分不分、分多少全視企業的具體情況而定。處在

創業

初期的企業,不分紅或分紅少很正常,但如果企業盈利較為理想,也具備適當資金條件,同樣不分紅或分紅少則難免被稱不厚道。不過,我們此次要談的問題並不是上市公司不分紅,也不是像擠牙膏一樣擠一點分一點,而是有的企業不僅一直不停分紅,且動不動就來個讓人驚喜的大手筆。比如江鈴汽車,自1993年上市以來,除了在上市當年進行過一次送股外,其餘年份一直保持了穩定的

現金

分紅,當然通常多是每股不超過1元的“小打小鬧”。但2004年末

長安汽車

和江鈴集團出資設立江鈴控股對江鈴汽車重組,

福特汽車

成為第三方出資者後,江鈴汽車出現了兩次大比例分紅,一次是2017年中期每10股派送23。17元,共計派息20億元;一次是不久前公佈的2020年每10股派送34。75元的分紅計劃。江鈴汽車2020年的淨利潤僅5。51億元,而此次分紅卻預計高達30億元。但如此大手筆的現金分紅最大獲益者並非廣大

中小投資者

,而是公司的兩大股東。

南昌市江鈴投資作為持有41。03%股份的控股股東,預計此次到手的分紅金額高達12億元,持有32%股份的第二大股東福特汽車也有近10億元。加上3年前的特別派息,兩大股東僅透過兩次土豪式分紅就收穫驚人,分別有30。2億元和16。4億元現金進賬。即使江鈴汽車的賬面上也許並不缺乏足以支付如此鉅額分紅的資金存量,但分紅的邏輯難道不是為了企業更好地長遠發展?而僅僅是為了滿足大股東現金套利的需求嗎?

江鈴汽車鉅額分紅,肥了大股東苦了投資者

現金餘額的最佳用途是企業再發展

江鈴汽車2017年的大手筆分紅,就曾引來“

破產

式分紅”的質疑。

財報

反映,在其決定一擲20億以特別派息的方式滿足大股東現金套利時,公司賬面雖有90多億的資金,但經營業績已連續多年下滑,2015~2017年公司淨利潤分別為22。2億元、13。2億元、6。91億元,實施鉅額分紅後的2018年,淨利潤更是僅剩9183萬元。

時隔三年,江鈴汽車的業績在2020年實現了272。57%的同比大幅增長,但市場對於其高額分紅的質疑聲再起,在資產負債率仍處於行業較低水平的情況下,超過100億的現金餘額可以讓企業在未來一段時期的整體營運

現金流

保持足夠強健,江鈴汽車每年的研發投入只有營業收入的5%~6%,企業從未考慮過是不是有必要利用手頭所擁有的資金優勢去開闢新的增長而進行有效的投資,例如像其重組夥伴長安汽車那樣因投資了

寧德時代

而賺得盆滿缽滿。似乎除了把本該用於企業再投資和再發展的錢都拿去回報大股東,江鈴汽車就沒有什麼長遠計劃了。

分紅也需實施有餘分紅

分紅之後,對股價走勢起決定性影響的並不在於分紅政策本身,而在於分紅政策的實施是不是顧及了影響其股價未來走勢的各種因素。這也是分紅政策究竟是“有餘分紅”還是“無餘分紅”的區別。一些公司的分紅比例雖然不高,但只要能持之以恆並在此基礎上讓人們看得到企業

可持續發展

的希望,不僅公司股價不難在分紅後走出填權行情,未來也有可能給投資者帶來更多投資回報。相反,分紅派現比例雖高,如果實際股息率不如銀行存款

利率

,則不僅其現行股價有可能存在透支價值之嫌,分紅到賬之後的走勢也不免將會有貼權的可能。至於江鈴汽車這樣的分紅,比例似乎高到了極限,但分紅後的股價如果走不出填權行情,投資者的腰囊反而可能因股價的自動除息和不菲的紅利稅開支而再癟掉幾分。對於大股東而言,這部分稅款卻可以和需要繳納的企業所得稅相抵扣。這就意味著,分紅率越高,大股東實際進賬的現金越多,大股東罔顧企業長遠發展利益,把上市公司當成現金牛進行套利的動能即越大。

無論是從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還是維護投資者獲得投資回報的合法權益出發,真正值得提倡的分紅,都是一切從實際出發,量力而行,細水長流,既能讓投資者在現金分紅中得到實惠,又讓人能看到公司的可持續發展希望。

(本文已刊發於4月3日《紅週刊》,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不代表《紅週刊》立場,提及個股僅為舉例分析,不做買賣建議。)

機構看好二季度築底,該點位如何佈局?關注入場時機,點選開戶 > >

TAG: 分紅江鈴汽車企業現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