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創作詩詞,詩是“寫”,而詞是“填”?

為什麼創作詩詞,詩是“寫”,而詞是“填”?

有朋友問:為什麼古代同一個詞牌名,會有那麼多不同的詞呢?這個問題……確定知道什麼是詞牌麼?詞和古體詩到後期的差別在哪?就在於詞在一個詞牌名下用相同的格式進行創作,我們一般把詩歌創作稱為“寫詩”,而對在同一詞牌下創作詞,我們稱為“填詞”。就是給你畫好了格子,你把字往裡面填就行了。這是極其形象生動的簡稱。而這個格子要怎麼畫,就看詞牌名了。每一個詞牌名代表著一種詞的固有模式,我們在創作這種詞的時候,都會有標題字首,就是詞牌名,比如“定風波”、“浣溪沙”,然後再有個標題,就代表了這首詞作的內容。詞牌名就是這首詞的身份,標題才是這首詞的介紹。就好像我們走出去,說“我是中國人,我來幹什麼”,中國就是個詞牌名,所有從湖南走出來的都只能使用這個開頭,至於你來幹什麼,就隨便你了。

為什麼創作詩詞,詩是“寫”,而詞是“填”?

詞牌名總共是一千多個,那麼天下文人要表達、要書寫的東西何止億萬。如果喜歡詞牌這個格式,就會使用這個詞牌名進行創作,因此我們今天看到的同詞牌名下的詞作當然非常多了。這還只是經過時間大浪淘沙下的精品,要說文人們即時創作,後來就被遺忘的,那就恆河沙數,數不勝數了。這麼說吧,詞牌名就好像近體詩中標明的“五絕”、“七絕”,我們創作出近體詩,也可以根據格式來標註,只不過格律詩的幾種格式非常簡單,讀者一看便知,就沒有這個必要了。如今在網上有很多寫詩又喜歡標上這個名稱的,其實根本就不合平仄,也就是說寫的根本不是格律詩,卻標上“七絕”之類的來現世,就難免不被懂行的人笑話。詞牌也一樣,要學習創作詞牌,一定要搞清楚格式才行。詞牌是比格律詩更加嚴謹的格律體,看上去可長可短,可是哪裡長,哪裡短都有嚴格的規定。

為什麼創作詩詞,詩是“寫”,而詞是“填”?

所以,一定不要以為詞牌比詩容易,比格律詩容易的是古體詩,既不用平仄格律,也不用字數長短限制,某些時候看起來有些像詞牌。我們瞭解詞的產生、發展,就會發現,詞的前身其實就是古體詩,所謂之“詩詞同源”。只是後來因為音樂和詞牌名的整理,為詞牌發展規定了方向,做出了嚴格的限定(包括用字的平、上、去、入)。而正是這種嚴格限制,反而讓詞牌在音樂散佚之後作為單獨的文字文體存活了下來。再打個簡單的比方,在流行歌曲的創作中,我們都知道樂曲的創作要難於歌詞。因此,才會出現如今流行樂壇的大規模抄襲現象,就是對樂曲稍稍修改混淆,填上自己的詞——注意,這就是填詞——然後就對外發行。這當然是可恥的,可是好的樂曲確實很難打造,這也就有了版權糾紛,我們可以支付費用,購買樂曲,填詞演唱,這算是一種解決辦法。但是在古時候,樂曲雖然更加難打造,卻沒有版權一說。在宴會上,請來的樂工會彈什麼曲子,聽膩了的文人,就會自己寫詞,交給歌女去演唱。這就是“一曲新詞酒一杯”,大量的同名詞牌就因此而來。直到後來,形成了填詞習慣,文人們也不需要在歌女身上花力氣,也不需要在宴樂這個環境,遇到了事情想寫東西,就直接按照詞牌名(格式)寫下來抒發自己的感情。詞牌脫離了音樂獨立發展壯大起來,到了今天,詞牌名(一般是樂曲名)就成為了詞和那些逝去的音樂曾經一體化的唯一證明了。

為什麼創作詩詞,詩是“寫”,而詞是“填”?

TAG: 詞牌名詞牌創作樂曲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