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的崛起

本文系基於公開資料撰寫,僅作為資訊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上週A股風電板塊爆發,風電發力指數(884036。WI)漲幅達到17。73%。如果從7月初開始算起,風電板塊的漲幅更是達到62%。

風電的崛起

提起風電,大家想到的最多的關鍵詞是:棄風率高、成本高、市場空間小。

1,棄風率。理論上風機造好以後,只要風葉開始轉動,就會有源源不斷的電力產生,但如果當地電網接納能力不足,電網裝置沒有能夠及時更上,只能讓風機停止發電,這種情況就是棄風。

2015年,我國的三北(

西北、東北、華北

)地區就曾出現嚴重的棄風現象。這些地區集中了中國80%的發電資源,十年前的大規模風電基地建設高潮,令當地的風電發電規模遠超出消納能力,導致平均棄風率超過20%,部分地區甚至接近100%,很多風力發電相關企業損失慘重。

2,成本高,風電的度電成本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曾遠高於火電,如果沒有補貼,風電幾乎沒有競爭力可言。

所謂的度電成本,是指發電專案每千瓦時上網電量所發生的成本,包括固定資產折舊、專案執行成本、維護成本、財務費用、稅金等會計成本等等。

2016年,有研究機構資料顯示,當時的陸上風電的度電成本在0。6元/度以上,而燃煤發電成本只有0。3元/度左右,風電是燃煤發電的兩倍。

風電的崛起

3,市場空間小。由於以上原因的限制,加上風電發電不穩定,電力外送存在困難,此前市場對於風電的發展前景並不算樂觀,尤其是對後補貼時代的國內風電持悲觀態度。

但就在市場的忽視之下,整個風電行業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1,棄風率大幅下降。

最新資料顯示,2021年上半年,新增併網風電裝機1084萬千瓦,同比大幅增加71。5%,風電發電量3441。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4。7%。與此同時,平均棄風率下降到3。 6%,創歷史新低。

風電的崛起

2,度電成本極大降低。

明陽智慧8月11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據公司瞭解,三北地區部分風電專案度電成本已達到0。1元/度左右。這意味著,風電和光伏一樣,已經與火電平起平坐。

度電成本降低的關鍵在於風機的價格,相比去年年初,風機價格幾乎腰斬。

今年9月7日,中廣核雲南曲靖市文興480MW風電場和麻栗坡大王巖180MW風電場機組集採專案在延期兩次後開標,中標價格讓人大跌眼鏡,最低開出了1950元/KW和1880元/KW的低價,再一次重新整理了風電史上最低風機價格記錄。

這一數字,相比陸上風電“搶裝潮”時4250元/kW的價格高點已經“腰斬”。2020年是我國風電補貼的最後一年,在補貼即將結束時,行業出現了大規模搶裝。

中國經營報援引業內人士報道,在目前的技術及大部件成本等客觀條件限制下,2000元/kW已貼近行業利潤的臨界點。“低於2000元/kW的價格幾乎是不可接受的。”

從2020年一季度以來,風機價格就開始大幅下挫,即便今年上半年原材料價格出現了較大上漲。

風電的崛起

風機成本能快速下滑,主要原因在於風機大型化的應用。

近年來,風機大型化趨勢日漸清晰,多家券商透過行業調研統計發現,2021年以來,國內面向平價陸上風電專案新中標的主流風機單機功率已跨過3~4MW平臺,直接躍升至4~6MW。海上風機更是從之前的3-5MW快速進入8 MW乃至10MW 時代。

隨著風機單機功率大幅增加,其單位功率對應鍛鑄件等材料耗量被大幅攤薄,風機成本進入快速下行通道。

中金公司預測,未來4。0MW、5。0MW、6。0MW風機在規模化生產後有望分別在2660元/kW、2330元/kW及2100元/kW的招標價下實現15%毛利率。若再考慮大型化零部件在此後批次化產能投放後的溢價率下降,風機生產成本還可以進一步降低。

萬聯證券也提到,風電已經進入到了成本快速下行的通道,風機價格下滑將助力風電擺脫週期束縛。

市場始終認為風電屬於傳統機械製造業,需要大量鋼材,其降本空間有限,疊加今年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市場對整個行業盈利十分悲觀。

實際上,風機大型化後,零部件單耗量被大幅攤薄,風機成本已經大幅下行,招標價格從2019年底4000元 /kW降至目前2500元/kW僅花了1年半時間,隨著進一步大型化和核心零部件國產化,2025年可能降至1800元/kW。

3,市場需求釋放。隨著風機價格大幅下滑,風電需求開始出現高增長。

國內三北地區全面實現平價後,今年1-7月風電新增裝機量12。6GW,同比增長46。8%。

根據明陽智慧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國內風電招標量達到32。9GW,大幅超出往年同期水平,創歷史新高。在陸上平價上網的第一年,風電行業就實現瞭如此高的招標量,令市場感到意外。

風電的崛起

萬聯證券提到,市場認為我國風電技術水平與海外存在一定差距,風電市場僅在國內,相較同為新能源的光伏,空間相對有限。但實際上,近年來隨著國內風電行業的技術進步,與海外的技術差距已大幅縮小。

明陽智慧今年推出了全球最大16MW風機足以印證國內風機制造的技術水平。明陽近期交付義大利10臺3MW海上風機也印證國內整機廠有走出去、向歐洲巨頭髮起挑戰的實力。從國內來看,上半年招標量32GW創歷史同期新高,大幅超出市場預期。暫不考慮海外市場,我們預計2025年國內新增裝機80GW,相較2019年複合增速CARG25%。

考慮到風電企業這半年多來一直在大打價格戰,風電製造盈利能力是否被削弱了呢?我們來看看上市公司上半年的業績情況。

萬聯證券的統計顯示,由於出色的降本能力,在大宗商品價格上漲背景下,整機商和核心零部件廠商業績依舊保持高增,超過市場預期。整機商毛利率並未受到很大影響,甚至出現上升的態勢。

2021年上半年行業營業收入1201。67億元,同比增長26%,歸母淨利潤182。89億元,同比增長60%。增長比較亮眼的板塊是整機廠商和葉片製造商。

其中,整機商實現營業收入484。58億元,同比增長24%,歸母淨利潤31。97億元,同比增長96%;零部件板塊實現營業收入352。51億元,同比增長22%,歸母淨利潤48。21億元,同比增長56%;風電場運營板塊營業收入364。59億元,同比增長33%,實現歸母淨利潤 100。35億元,同比增長51。56%。

風電的崛起

此前,光伏也是在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實現了平價上網,發電成本下降90%。在順利擺脫了政策補貼後,其市場需求和估值的巨大想象空間,讓投資者前赴後繼。

如今的風電是否也會像光伏一樣,徹底站上風口呢?

市場很狂熱,但資本很“狡黠”,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昨日(

9月21日

),風電龍頭金風科技(

SZ:002202

)公告稱,公司股東和諧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萬能產品計劃擬減持不超5%公司股份。

作者:劉曉翠;來源:華爾街見聞

TAG: 風電風機成本kW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