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三項補貼”改革取得顯著成效

原標題:農業“三項補貼”改革取得顯著成效 來源:中國財經報

又是一年豐收時,在素有“魯南糧倉”之稱的山東省郯城縣一望無際的稻田裡,沉沉的稻穗低下了頭,飽滿的穀粒閃著金色的光……“今年農資價格上漲得厲害,幸虧國家農業生產補貼政策及時到位,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確保了糧食豐產豐收。”農大家庭農場負責人陳龍說。在國家農業補貼政策引導下,陳龍近年先後流轉了160畝“撂荒地”,憑藉精細化管理,農場獲得了糧食生產經營的飛躍式發展,產出的

大米

銷售價格最高達到18元/公斤,使陳龍挖到了規模經營的“第一桶金”,生產經營積極性不斷提高,也為他繼續擴大糧食生產規模,拓展經營專案奠定基礎。

近年來農民種糧積極性不斷提高,這背後是強農惠農政策不斷髮力。農業補貼作為國家強農惠農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2016年,我國在全國範圍內將農作物良種補貼、種糧農民直接補貼和農資綜合補貼合併為農業支援保護補貼,政策目標調整為支援耕地地力保護和糧食適度規模經營。據統計,截至目前,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覆蓋2。2億農戶、近13億畝承包地,畝均補貼約95元,戶均補貼約564元,普惠性強,實實在在增加了農民收入,也促進了支農政策由“黃箱”轉為“綠箱”,拓展了支援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的政策空間。

政策指向性進一步提升

農業“三補合一”政策改革理順了過去“三項補貼”資金與種糧、良種使用之間的關係,將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統一與承包耕地面積掛鉤,政策效果與政策目標一致,並明確撂荒地、改變用途等耕地不納入補貼範圍,鼓勵農民提升耕地地力,實現“藏糧於地”,提升了政策的指向性、精準性和實效性。

同時,不少地方反映,原來發放“三項補貼”前後共需發放20餘次,合併後僅需一次,大大節約了時間和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政策實施成本大幅降低。

政策調整後,統一了原有“三項補貼”資金的稽核和發放程式,標準清楚明確,減少了基層多口徑、多次核實種植面積的工作,政策落實更加簡便、快捷、有效,體現了中央強化清理整合規範專項轉移支付專案、增強資金統籌的要求。

據介紹,今年耕地地力保護補貼達到1204。85億元,全部直補到戶。為提高補貼的針對性精準性,財政部、農業農村部已印發相關通知,要求各地將補貼主要用於支援耕地質量提升和糧食生產。

業內專家表示,農業“三補合一”政策改革實施範圍廣、給農民實惠多、政策反響好,既支援了小農戶發展生產、增加收入,又為新型經營主體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提供了重要支撐,成為現階段中央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中具有標誌意義的重要內容。

農業規模經營積極性進一步調動

“支援糧食適度規模經營,這是中央財政第一次直接安排專門針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扶持政策,惠及範圍廣,支援力度大,政策導向明確。”財政部農業農村司有關負責人表示。

在政策引導下,各地將支援糧食適度規模經營與新型經營主體培育相銜接,紛紛採取信貸擔保、貸款貼息、現金直補、重大技術推廣與服務等方式支援糧食適度規模經營,形式多樣,機制靈活,土地託管服務、土地股份合作等模式遍地開花,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迅速,示範帶動作用明顯。比如,針對農業生產的關鍵環節和薄弱環節,圍繞糧棉油

等重要

農產品

為廣大小農戶提供農業生產託管等服務,支援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

隨著政策支援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規模的不斷壯大,陳龍也嗅到了“商機”。他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為解決周邊農戶無勞力、無技術的問題,創新經營模式,積極開展針對小農戶的農業生產託管服務。同時,陳龍與當地的農機合作社及具有農業機械和生產技術的個人合作,不斷拓展社會化服務覆蓋面積,解決了周邊小農戶面對大市場的難題。靠著手裡的高階農業機械和種植技術,陳龍還帶著返鄉的兒子上陣,全力提升專業化服務能力,近兩年的服務面積達6000畝,收入也增加了一大塊。

截至2020年年底,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數量超90萬個,農業生產託管服務面積超16億畝次,其中服務糧食作物面積超9億畝次,服務帶動小農戶7000多萬戶,政策實施在發展服務型規模經營、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壯大集體經濟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

財政金融協同支農實現重大創新

“三項補貼”改革在支援糧食適度規模經營方面,重點提出支援建立完善農業信貸擔保體系,為新型經營主體解決“貸款難、貸款貴”難題。

“支援適度規模經營資金透過構建全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創新了財政支農機制,放大了補貼政策效應。”農業農村部計劃財務司有關負責人表示。

據統計,2016—2018年,中央財政每年安排相關資金支援農業適度規模經營,主要用於各級農擔公司的注資。截至2020年年底,全國農擔體系資本金總額794。07億元。同時,中央財政對各地政策性擔保業務給予持續性支援。目前,已初步在全國建成上下聯動、風險可控、執行有效的農擔網路,累計擔保專案65萬個、金額2203。04億元,農擔專案戶均規模33。85萬元,政策效能放大3。73倍。全國農擔體系平均擔保費率為1%左右,遠低於擔保行業2%—3%的平均水平。

目前,從總體上看,農業“三補合一”政策改革符合完善農業支援保護制度的大方向,符合世貿組織規則的要求,但政策的指向性、精準性仍需進一步提高。

下一步,財政部、農業農村部將按照中央關於調整最佳化補貼方式的總體要求,按照“大穩定、小調整”的思路,進一步提高補貼的針對性、有效性。一方面,按照建立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補貼制度要求,進一步完善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與耕地保護掛鉤的有效機制,並探索推廣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技術補貼方式。另一方面,用好農業適度規模經營補貼資金,採取先建後補、以獎代補的方式,著力支援管理規範的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建設倉儲保鮮、清選包裝、烘乾等產地初加工設施,進一步增強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兩類主體的服務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同時,繼續加大農業信貸擔保的擔保費補助和業務獎補力度,支援農業信貸擔保機構擴大業務規模,降低農業貸款融資成本。

此外,針對農業補貼專案,相關部門還將強化政策考核督導,進一步完善績效考評機制,將績效考核結果與支援適度規模經營資金安排掛鉤,加強政策督導檢查,及時糾正、解決各地政策落實中的問題和困難,確保政策更好落實到位。

記者 張曦文

農業“三項補貼”改革取得顯著成效

TAG: 補貼農業規模經營政策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