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被俘時,有皇太后,有皇太子,為何于謙要立朱祁鈺為帝?

公元1435年春,明宣宗朱瞻基駕崩,當時,有傳言說明宣宗欽定繼承人為襄王,太后張氏大怒,召叢集臣,指著年僅9歲的朱祁鎮道:“這便是新君!”,朱祁鎮這才順利登基,史稱明英宗。

明英宗被俘時,有皇太后,有皇太子,為何于謙要立朱祁鈺為帝?

朱祁鎮登基後,尊張氏為太皇太后,母親孫氏為皇太后,因為年紀太小,朝堂被太皇太后張氏和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把持,在這四人的努力下,大明王朝欣欣向榮。然而,這四人年紀畢竟大了,到1446年,接連病逝,而此時的朱祁鎮,也已經20歲,完全有了親政能力,皇權重歸朱祁鎮之手。

明英宗被俘時,有皇太后,有皇太子,為何于謙要立朱祁鈺為帝?

早在太皇太后張氏活著之時,便對太監王振很是不喜,經常敲打王振,但朱祁鎮卻對王振喜愛異常,張氏和三楊一死,再無人可以管束朱祁鎮,朱祁鎮開始重用王振,尊王振為“先生”,公卿大臣更是稱之為“翁父”,權傾朝野!公元1449年,在王振慫恿下,明英宗朱祁鎮御駕親征瓦剌,結果因為王振胡亂指揮,土木堡慘敗,50萬大軍全軍覆沒,朱祁鎮被俘,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等大臣皆盡戰死,訊息傳回北京,朝堂震驚。

明英宗被俘時,有皇太后,有皇太子,為何于謙要立朱祁鈺為帝?

而瓦剌,奇貨居奇,以朱祁鎮為人質,一路招搖撞騙,直逼北京城,便在這危難時刻,以于謙為首的明朝大臣,得到孫太后同意後,迅速擁立郕王朱祁鈺為帝,率北京軍民抵禦瓦剌入侵,明朝這才消除滅國之危。那麼問題來了,明英宗朱祁鎮被俘時,明明已立朱見深為太子,讓孫太后監國,朱見深稱帝不是更順理成章嗎?為何于謙等人,非要擁立朱祁鈺為帝呢?原因有三,最後一點很無奈!

明英宗被俘時,有皇太后,有皇太子,為何于謙要立朱祁鈺為帝?

原因一:要讓朱祁鎮“貶值”土木堡之變,雖然明朝損失慘重,但受死的駱駝比馬大,為何瓦刺能夠輕易攻到北京城下?原因很簡單,就是有明英宗這張王牌。挾持明英宗,所到之處,明朝將領無不束手束腳,要錢給錢,要物給物,如果瓦刺到了北京城下,還是這麼囂張,那土木堡之變,決定會演變成明朝版“靖康之恥”,這是于謙等人不願看到的。

明英宗被俘時,有皇太后,有皇太子,為何于謙要立朱祁鈺為帝?

如何避免這種局面?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讓朱祁鎮變得一文不值,朱見深是朱祁鎮的親兒子,孫太后是朱祁鎮親媽,要讓這兩個人掌權,如何會不管朱祁鎮安危?所以必須立一個有資格做皇帝,又盼著朱祁鎮趕緊死的人,而郕王朱祁鈺,便是最好的人選,只要當上皇帝,肯定希望朱祁鎮死在瓦刺手中,只有這樣,才能向瓦刺表明,誓死保衛北京的決心。原因二:弱母幼子難當大任明宣宗死後,一直都是太皇太后張氏主持朝政,孫太后根本沒有執政經驗,敵軍都攻到首都了,讓這樣一個老太太主持朝政,如何能夠服眾?而明英宗皇后錢氏,更是懦弱性子,明英宗被俘後,只顧求神拜佛,甚至把眼睛哭瞎,把腿跪瘸,更加指望不上。

明英宗被俘時,有皇太后,有皇太子,為何于謙要立朱祁鈺為帝?

更可悲的是,當時的朱見深年僅2歲,更指望不上,無奈之下,只能讓郕王朱祁鈺當擔大任。原因三:忠孝難兩全于謙之所以不擁立朱見深為帝,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對朱見深的一種保護,想想,假如當時于謙真的立朱見深當了皇帝,父母被俘,朱見深見死不救,那在歷史上會是個怎樣的評價?古人講究忠孝,但很多時候,孝是排在忠前面的,一個不孝之人,如何能夠成為一國之君?

明英宗被俘時,有皇太后,有皇太子,為何于謙要立朱祁鈺為帝?

後來,朱祁鈺想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結果朱見深不幸夭折,便有人上奏說:“太子薨逝,足知天命有在。”,足見,大部分朝臣,還是想讓朱見深作為皇帝繼承人的。為何土木堡之後,于謙沒有擁立朱見深為帝,您還有那些看法?歡迎留言評論。

TAG: 朱祁鎮朱見深明英宗王振朱祁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