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銀行理財業務生變:逐漸退出理財大軍,轉型代銷

9月7日,銀保監會再次向市場披露了理財業務的整改和轉型進展:

截至7月末,全部理財存量整改任務已完成近七成,預計今年年底前絕大部分銀行機構可完成整改。

另一方面,

截至7月末,淨值型理財產品佔比已超過80%;同業理財較峰值縮減96%;保本理財、不合規短期產品規模均較資管新規釋出時下降超過98%。

目前,已有29家理財公司(含外方控股的合資理財公司)獲批籌建,其中21家獲批開業。

日前,有報道稱,

未設立理財子公司的銀行將無法再新增理財業務,即存量規模鎖定,逐步消化。

這意味著,部分中小銀行的理財業務開展將受到限制。記者就此採訪了多位城農商行、理財子公司相關人士,部分表示有所耳聞,但均稱未收到相關正式檔案或通知,具體細則及時間表還有待明確。

中小銀行理財業務生變:逐漸退出理財大軍,轉型代銷

“以後我們會更專注信貸投放,理財業務方面,將轉型以代銷為主。”華東某理財產品餘額不足200億元的農商行董秘說道。

不過,多位從業者表示,

該規定與前期監管導向相符,即鼓勵中小銀行迴歸本源、深耕地方業務等。

在此背景下,一些中小銀行需加快轉型,強化代銷能力,完善理財產品銷售體系和銷售能力建設;還有觀點稱,

在消化過程中,可能會有不良風險暴露,需關注個別銀行的不良壓力。

01

中小銀行理財業務或受限

“按照這個規定,理財市場全面規範化已是大勢所趨。”有城商行高管感嘆道。近來隨著理財淨值化轉型的推進以及理財子公司業務的穩步開展,尚未設立理財子公司的中小銀行如何推進理財業務成為一大難題。

如今,根據“未設立理財子公司的銀行將無法再新增理財業務,即存量規模鎖定,逐步消化”這一說法,

中小銀行理財業務的開展顯然受限了。

據統計,

目前共有29家理財公司獲批籌建,具體包括6家國有大行、11家股份行、7家城商行、1家農商行以及4家合資理財公司。

其中,

已經開業的有21家。

而根據《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半年報告(2021年上)》(下稱《報告》),

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全市場共有325家銀行有存續的理財產品,其中城商行達120家,農村金融機構達170家。

這意味著,市場上多家銀行將受到上述規定影響。

“資管新規的核心就在於

去通道、降非標、打破剛性兌付

,既然要求專業化主動管理,

資管板塊肯定是要跟母行做全面風險隔離

,因此有這樣的規定也並不難理解。”上述城商行高管表示,這從以往的監管政策中也可窺得一二。

比如,資管新規要求,

主營業務不包括資產管理業務的金融機構應當設立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資產管理子公司開展資產管理業務,強化法人風險隔離,暫不具備條件的可以設立專門的資產管理業務經營部門開展業務。

中小銀行理財業務生變:逐漸退出理財大軍,轉型代銷

此前銀保監會在有關部門負責人就《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答記者問時也提到,商業銀行透過子公司展業後,銀行自身不再開展理財業務(繼續處置存量理財產品除外)。同時,

理財子公司應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有效防止經營風險向母行傳染。

“如今,對部分銀行理財再進行限制,可以說是

延續了此前的監管思路。

”一位理財子公司總經理表示,實際上,如果一家銀行的理財規模只有兩三百億,那麼從投入產出的角度來看,

專門成立理財子公司也並不划算,不如不做“資產管理”,而專注“財富管理”。

中信證券分析師章立聰也表示,目前來看,監管逐步引導中小銀行退出理財業務的態度較為明確,這和之前一直鼓勵中小銀行迴歸本源,深耕地方業務的立場相一致。

對於比較依賴理財的中小銀行而言,後續整體業務規模可能會縮水。

上述農商行董秘舉例稱,該行的理財業務對淨利潤的貢獻大概在10%~20%左右,對營收的貢獻則在5%~10%,佔比並不是很高,影響相對有限。不過

對於部分理財規模佔比較大的銀行,影響相應較大。

實際上,在此次規定傳出之前,部分中小行在理財業務的開展上已有轉變。《報告》顯示,截至6月末,城商行和農村金融機構的存續理財規模出現環比下降。其中,

城商行存續產品規模達37801億元,較年初下降了7。13%;農村金融機構存續產品規模達10541億元,較年初下降了3。67%。

相比之下,

理財公司的存續產品規模達100080億元,較年初增長50。07%。

02

加快向代銷轉型

儘管當前關於中小銀行理財業務如何整改未有進一步的通知,但業內的共識在於,

留給中小銀行的選擇並不多,要麼加快申請設立理財子公司,要麼強化自身的代銷能力,完善理財產品銷售體系和銷售能力建

設。

對於前者,有業內人士表示,

當前中小銀行設立理財子公司需滿足理財規模在1000億元以上,不過還有一種說法是500億元以上。

但在未設立理財子公司的銀行中,符合這一要求的銀行並不算多,

更多銀行只能選擇向代銷轉型。

法詢金融監管研究院副院長周毅欽表示,從地域分佈上來看,

目前已拿到批覆的29家理財公司基本上都集中在中東部沿海大城市

,以江浙滬、環渤海、粵港澳幾個經濟大區為主。下一階段,

也在探索逐漸向內陸地區延伸,個別銀行可加足馬力做最後衝刺。

小銀行實際上倒沒有任何選擇,只能逐漸壓縮退出理財業務,進入代銷領域;真正焦慮難受的是規模中型的銀行,上不去,下不來。

”周毅欽說道。

中小銀行理財業務生變:逐漸退出理財大軍,轉型代銷

上述農商行董秘也稱,未來該行將加強渠道建設,進一步增強存量客戶黏性,拓展同業代銷。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也表示,對理財規模小於1000億元的中小銀行而言,成立理財子公司並不是最佳選擇。

應抓住相關辦法暫未開放第三方機構銷售理財產品的時間視窗,提升理財產品銷售能力,打造成為理財產品“綜合超市”。

像有的銀行,代銷做得好,也能賺不少錢,而且還不佔用資本。

在業內人士看來,隨著第三方網際網路平臺退出理財產品代銷市場,

中小銀行有望成為銀行和銀行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代銷的重要力量。

儘管中小銀行自主發行的理財產品競爭力有限,但在理財子產品代銷中具備天然優勢,可把代銷作為努力方向。

另外,在此過程中,還需警惕不良風險的暴露。“像大行、股份行此前在轉型時,就存在一些不良資產,中小行可能也有,即便規模不大,但也會影響銀行的不良率,如何處置不良資產對這些銀行是一個挑戰。”上述理財子公司總經理表示。

作者 | 段思宇

第一財經

TAG: 理財中小銀行子公司業務代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