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膜明年或顯瓶頸:負極未來產業鏈受考驗 儲能成鋰電“第二增長曲線”

原標題:隔膜明年或顯瓶頸 負極未來產業鏈受考驗 儲能成鋰電“第二增長曲線”

財聯社(廈門,記者 李子健)訊,

鋰電作為近兩年投資的主線,一直備受市場的關注,而儲能領域被看作鋰電的第二發展曲線,在儲能新政陸續披露後,也走到了資本的風口浪尖。對於鋰電與儲能目前表現,8月16日晚間,財聯社蜂網專家線上與舞陽聯合舉辦的“鋰電和儲能行業投資機會分析的電話會議”上,專家以“超預期”定調。

在鋰電產業鏈緊缺已成定局的情況下,與會人士

中國化學

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秘書長劉彥龍表示,隔膜或於明年成為產業鏈供給的短板,而2022-23年負極材料的供給風險或在於原料市場。華安證券新能源與汽車研究組組長陳曉進一步分析,整體的供需關係短期內或難解決,由此而帶來的漲價預期、業績彈性預期,會在估值層面存在一定的空間。

透過會議上專家分享的最新資料可得,動力鋰電池表現仍然“強勁”,而據劉彥龍預測,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下(下稱“30·60”目標),預計2021年全年儲能的鋰離子電池會到29 -30個GWh的規模。

隔膜“接力”新缺口 負極材料考驗供應鏈

2021年以來,鋰電產業鏈原材料均出現不同程度的緊缺,頭部企業訂單基本飽和。其中電解液上游六氟磷酸鋰、VC新增劑尤為突出,到了“有錢也買不到”的地步。而隨著投建產能的逐步釋放,隔膜或於明年成為產業鏈供給的短板,而2022-23年負極材料的供給風險或在於原料市場。

劉彥龍披露今年上半年四大鋰電材料產量資料顯示,正極材料的產量約45萬噸,同比增長近140%,其中磷酸鐵鋰佔近35%,三元材料佔近40%;負極材料產量約35萬噸,同比增近130%;電解液產量達到13萬噸,同比增近130%;隔膜的產量約34億平方米。

鋰電材料供求緊張已成定局,而對於未來供求關係的趨勢,劉彥龍進一步分析,磷酸鐵鋰行業佔比不斷提升,“鐵鋰回潮”導致磷酸鐵鋰市場處於供需緊張的階段,但就行業趨勢而言,三元材料仍為未來發展的方向,頭部企業新增三元材料產能中,其中約90%均為高鎳產能。

負極材料方面,從去年8月份以來的話,國內負極材料產量就開始不斷的出新高。從國內主要負極材料企業產能利用率來看,行業產能已經超負荷生產,部分廠家依賴代工增加產能,但石墨化的產能仍然不足。隨著新增產能於今年四季度逐漸釋放,預計2022年上半年石墨化產能才能得到有效緩解。

電解液不缺產能,但受六氟磷酸鋰及VC新增劑等原材料影響,其或為今年鋰電行業發展的短板,究其原因,除了行業高速發展之外,磷酸鐵鋰電池配方中,VC新增比例大幅提高有關。而

天賜材料

、多氟多等新增產能的釋放,短缺或於今年四季度或明年年初得到緩解。

隔膜則或成為明年發展的瓶頸,恩捷股份(002812。SZ)、

星源材質

(300568。SZ)及

中材科技

(002080。SZ)等頭部企業持續滿產執行,二線企業的產能利用率亦在明顯提高。上半年隔膜的產量約34億平方米,受益於磷酸鐵鋰裝機量的大幅增長,幹法隔膜的出貨量增速高於溼法隔膜。

劉彥龍進一步分析,隔膜屬於小眾市場,目前全球範圍而言,裝置製造商主要有東芝、日本製鋼所、布魯克納等幾個裝置供應商主導,而恩捷股份已經鎖定東芝、日本製鋼所的產能,而像布魯克納等的訂單亦已非常飽和。預計未來兩年隔膜可能會成為限制鋰電總量的最大瓶頸。

動力電池“強勁” 儲能或成第二曲線

鋰電企業擴建頗為“激進”的前提,在於鋰電的出貨量及需求超出預期。據劉彥龍統計,今年上半年以寧德時代(300750。SZ)、比亞迪(002594。SZ)、

國軒高科

(002074。SZ)等代表的前排企業相繼披露新建專案,投資金額超過1600億元,建設產能超過350Gwh。除此以外,寧德時代丟擲582億元鉅額定增同樣引人矚目。

儘管受到晶片短缺、原材料價格上漲等不利因素影響,但目前新能源汽車是整個鋰離子電池增長的最大的動力。根據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新能源汽車產銷121。5萬輛和120。6萬輛,同比均增長2倍。從動力電池產量來看,1-6月產量累計是74。7GWh,同比累計增長217。5%。

陳曉則補充分析,今年的1-7月份,整個國內的新能源車的滲透率已經超過了10%,去年這個數字還不到6%,這個是非常明顯的上漲。從滲透率的資料來看,汽車電動化的節奏超出預期,行業對未來更加樂觀,動力電池在未來的3-5年時間或有更高速的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儲能正成為鋰電池行業中不可忽視的部分,劉彥龍提供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儲能 2021 年上半年也是快速增長,規模大概是15個GWh,同比增長了140%左右,佔整體市場規模的比重約為 13。6%。2021 年全年來看,可能儲能的鋰離子電池會到29-30個GWh的規模。

由於新型儲能在推動能源領域碳中和、碳達峰中會發揮巨大的作用。政策上,國家釋出了《關於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 2025 年要實現新型儲能從商業化初期向規模化發展的轉變;應用上,新能源儲能和 5G 通訊基站拉動了電化學儲能的快速增長。

劉彥龍分析稱,總體而言,2025年新型儲能的裝機規模要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所以新型儲能在推動能源領域碳中和碳達峰中應該會發揮巨大的作用。此外,各個地方為了落實 “3060” 的目標,都會把發展新型電化學儲能作為發展光伏、風電專案必須配套的專案,要求配備10%-15%的電化學儲能。

“儲能是萬億市場,隨著這兩年政策的一定引導,疊加應用上的調節,儲能會逐漸的開始上量,而國內鋰電企業在佈局中亦逐漸開始往儲能方向發展。”陳曉分析稱。

隔膜明年或顯瓶頸:負極未來產業鏈受考驗 儲能成鋰電“第二增長曲線”

TAG: 儲能鋰電隔膜劉彥龍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