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位置,不同的人,收穫卻天壤之別,箇中緣由也就這5個

喜歡釣魚的朋友們,估計都有遇到這樣的情況:有些地方明明是好釣位,也是其他釣魚人“爭搶”的地方(去的稍晚一點就被佔了)。常常見到別人收穫都還不錯。有時,好不容易自己佔到了,但魚口不好,收穫較其他人卻天壤之別。

實際上,這種現象很常見,畢竟影響釣魚的因素太多了。就像下圖這個地方,估計十有八九的朋友們都認為這是好的地方。石頭我今年在這個地方釣過有3次,2次還可以(這個地方緊挨著水草,水底是個斜坡,水深2米左右,出的鯽魚體型還可以,2次都有十幾條大鯽魚入賬),1次收穫慘淡(釣了四五個小時就一條大板鯽)。

這個地方也是我們幾個經常去這條河釣魚的釣友常聊起的地方。由於個人的經歷不同,收穫也是有所不同,看法也有所不同。有的說這地方不錯,出的鯽魚個頭挺大的,有的說這個地方不好,經常釣不到魚,不如其它地方。

石頭我認為,同個釣點,不同的人,收穫截然不同的原因並不複雜,也就下面幾個。

同樣的位置,不同的人,收穫卻天壤之別,箇中緣由也就這5個

天氣原因所致

釣魚看天是釣魚人需要掌握的技巧之一。比如:當天的氣壓多少,風力大小,風向,雨雪情況,溫度高低,晝夜溫差大小等等。這些天氣情況,什麼時候好釣魚,什麼時候不好釣魚都需要有大概判斷才行的。

對於當天好不好釣魚我是一般是這樣判斷的:

先是看第二天的晝夜溫差情況,如果第二天的晝夜溫差大於8攝氏度以上,我就要考慮要不要去釣魚或者幾點去釣魚(晝夜溫差大釣早要好些)。石頭我認為,晝夜溫差對於魚口影響還是蠻大的。

再者,就是看第二天氣壓是多少?如果當天的氣壓低於1000百帕,我一般不會去釣魚的。這種氣壓在我現處的地方,大多數情況下魚口很差的(其它地方不知道咋樣?)。

另外,再結合當天氣溫高低,風向風力(大於5級不會去釣魚的),雨量大小等情況來判斷去還是不去。

總而言之,出釣之前,我都會先檢視天氣情況,再結合自己總結的經驗來判斷當天要不要出門施釣的。

同樣的位置,不同的人,收穫卻天壤之別,箇中緣由也就這5個

釣的遠近不同所致

實際上,釣近釣遠真的很怪。常常相鄰的兩個釣位,哪怕就只有一米遠,別人能連桿,自己口稀少的事情很常見。哪怕自己的頻率也不比別人慢,餌料味型狀態也不差。

這種情況,石頭我本人遇到最多的是別人用短杆,我用長杆時出現的較多。

我以前特別喜歡魚竿4。5米這個尺寸。那時就這個尺寸用的最多。而現在2。7米和3。6米用的最多。

影響最深的一次,就是現在這個季節,和另外一個朋友一起釣魚,他用2。7,我用4。5米,他連桿不斷,我卻魚口稀少。最後,換短杆(2。7),拋了十幾竿就開口魚了。

另外,石頭我遇到的使用短杆,釣近,釣很淺(幾十公分),魚口好的情況不是很多,我估計是魚兒警惕性高的緣故。就像我用2。7的魚竿,釣半米左右的水深,就不如釣1米左右的水深效果好,當然了,這只是個人的經歷而已。

其原因個人認為:老釣點,別人釣的時候用的是長杆,拋竿散落水底的餌料會把魚誘到哪些地方。如果你使用短杆的話,鉤餌根本到不了別人餌料的散落點,魚口不好估計就是這個問題。反之,別人用短杆你用長杆也是這個道理。

同樣的位置,不同的人,收穫卻天壤之別,箇中緣由也就這5個

餌料味型不同

釣魚人,基本上都知道在老釣位釣魚常常亂口的情況:明明感覺窩子裡有魚,魚泡很多,但魚口就是很稀少,有些時候就是餌料味型的緣故。

由於是老釣位,這段時間可能有的釣友,腥味加的多,有的香味加的多,甚至用的是蚯蚓,紅蟲之類的活餌(不可能每個人的味型是一樣的)。

我本人一直有這樣的習慣,只要當天釣的時間夠長的話,我一般會帶一盒蚯蚓作為備選釣餌,常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哦!特別是在下雨的時候(就是現在這個季節,晚上7點多,用蚯蚓釣上來過一條三斤左右的鯉魚)。

那問題來了,老釣位味型我們改如何把握呢?對於這個問題,實際上沒有什麼明確答案。不過,根據氣溫高,腥味少,氣溫低,腥味多這樣的大概規律就行,因為大多數釣魚人都會遵守這樣的規律。

另外,靈活調整味型也是很重要的。石頭我就經常見到有些釣魚人會開兩團不同味型的餌料,就是這個原因。

同樣的位置,不同的人,收穫卻天壤之別,箇中緣由也就這5個

誘魚方式不同導致

誘魚的確是很重要的一環,特別是野釣。

石頭我前幾年釣魚就不喜歡打窩,認為只要頻率不斷,就能誘到魚,不會停口。雖然這樣的做法還行,但是收穫並不是很好。後來,改打窩,中途補窩做法後,漁獲較之前的確好了不少。最起碼,野釣空軍的機率降低了不少。

有些釣友認為,只要保持拋竿的頻率,不打窩也是一樣的。而有些釣友不但會保持拋竿的頻率,該提前打窩,中途補窩,這樣的做法效果往往比前者的效果要好。

另外,窩料的味型,狀態,類別不同,誘魚效果也是有所不同的。比如光用酒米打窩,往往不如酒米拌商品餌誘魚效果好,發酵過窩料往往比不發酵誘魚效果好(也要看資源和季節的)。

同樣的位置,不同的人,收穫卻天壤之別,箇中緣由也就這5個

拋竿技術層次不同導致

拋竿對於釣魚人來講是很重要的一環。拋竿拋的集中,餌料散落就集中,形成的窩子聚魚就比較集中,魚口就會持續不斷。

而拋竿拋的分散,左一杆,右一杆,餌料散落比較散,形成的窩點就大,聚魚不集中。如果誘過來的魚不多的話,就會出現窩子周邊雖然魚泡不少,但是魚口稀少的情況。

實際上,拋竿想要拋好確實要反覆練習的,作釣時間一長,自然而然就好了。記住參照物就好,比如遠處的物體,魚竿支架等等。

總得來說,拋竿還是要反覆練習才好,技巧不是很多。如果實在拋不好的話就站起來,有風的話,找背風釣點或者選擇使用短杆,再或者選擇使用吃鉛量大一點的浮漂等等。

同樣的位置,不同的人,收穫卻天壤之別,箇中緣由也就這5個

寫到最後

綜上所述,同一個釣點,別人能上魚,自己不能上魚,除了天氣原因外,其餘都是人為因素所致,也是我們常說的釣技豐富的程度。

上述這幾個原因,也是石頭我本人經歷過的,今天分享出來,供朋友們參考下,有不算或者不對的地方,歡迎留言,共同學習哈!

備註:圖片源於網路,侵權通知必刪。

碼字不易,如果您感覺我說得不錯,就請點個贊,添加個關注唄!我會繼續分享自己的釣魚心得。謝謝您的閱讀。

同樣的位置,不同的人,收穫卻天壤之別,箇中緣由也就這5個

TAG: 釣魚魚口味型拋竿餌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