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嗒出行再次遞交上市申請,去年淨利潤3.43億,今年營收增長36%

嘀嗒出行再次遞交上市申請,去年淨利潤3.43億,今年營收增長36%

文丨

吳大郎

出品丨牛刀財經(niudaocaijing)

從去年十月份到今年四月份,傳了半年時間的嘀嗒出行赴港

IPO

還是遇到了麻煩。

在經歷了招股書“失效”風波後,

宋中傑

急了!

4月13日,嘀嗒出行再次向

香港交易所

重新遞交了上市申請並對業務情況及相關資料進行更新。

更新後的招股書披露,財務資料方面,2020年全年,嘀嗒出行交易總額

(GTV)

人民幣

90億元,營業收入為7。91億元,同比增長36。3%,經調整淨利潤為3。43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出行巨頭

滴滴

被傳赴美上市的訊息也不脛而走。由此可見,嘀嗒、滴滴誰是出行第一股?究竟花落誰家,依然充滿變數。

01

安全成本大幅增加

在外界看來,嘀嗒IPO終止的直接導火索是政策性風險。

因為一家公司過於集中依賴某項業務時,往往意味著極高的風險;對於面臨合規問題的順風車行業來說,更是不容忽視。

截至2020年6月底,嘀嗒平臺約有1920萬位註冊順風車車主和980萬位認證順風車車主,累計搭乘乘客數達到3670萬。

即使成功上市後,嘀嗒的順風車業務,將會受到更嚴苛的審視。招股書中,嘀嗒坦承,順風車業務的增長速率存在不確定性。

近年來,主要出行平臺上發生的與其順風車服務有關的惡性犯罪事件,導致公眾對順風車安全的擔憂、對業務模式的爭議及

監管機構

的嚴格監管,阻礙了市場增長。

要知道,順風車市場,與業務營運有關的安全成本將大幅增加。

招股書顯示,從2018年起,滴滴順風車事故發生後,安全成本逐年增加。在過去兩年半時間裡,嘀嗒安全成本為100萬元、949萬元、484萬元。

以2020年上半年為例,同期員工成本僅為251。4萬元,安全成本約為其兩倍。此外,除了高懸的安全隱患,嘀嗒還面臨著滴滴的強攻。

2020年以來,滴滴推出一系列低價品牌,包括青菜拼車、花小豬。據瞭解,花小豬價格略高於順風車價格,外界認為是在搶佔順風下沉車市場。

滴滴步步緊逼,擠壓嘀嗒順風車業務的發展空間。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嘀嗒順風車平均服務費率分別為3。7%、4。1%、6。3%、8。3%。這低於滴滴

網約車

19%平均提成率,但順風車主要面向價格更敏感使用者群,上漲空間有限。

此前,嘀嗒出行的創始人之一李金龍談及和滴滴的競爭時曾表示:

“如果說我們輸給滴滴順風車,不如說,我們輸給了滴滴廉價快車”。

李金龍這裡所說的,是指當時整個出行市場的

豪華

貼補,對嘀嗒造成的巨大壓力。但是,現在這個問題,更加聚焦了。那就是順應著低價策略,滴滴把花小豬這個業務和品牌單獨拎出來了。那麼,嘀嗒之前談到的問題,也就更加具象和繞不過去了。

花小豬的業務拆分,在於滴滴對業務的目標做了更精細化的拆解和定位。也就意味著,在和嘀嗒的競爭上,有專門的力量“力注一孔”。

滴滴帶來的威脅顯而易見,但加入戰局的卻不止有滴滴。

高德

於2019年6月重新上線了順風車業務,哈囉順風車也於2019年2月在全國上線,加上其他小型的順風車平臺,都在搶佔嘀嗒順風車的生存空間。

新一輪“燒錢大戰”不可避免,登陸資本市場尋求助力和加持,也成為嘀嗒出行較為迫切的需求。

最後,嘀嗒還需解決作為出行平臺不可避免的資質問題。

在嘀嗒出行遞交IPO申請後,港交所一直未予透過,外界曾有討論或與其在部分城市落地計程車網約服務的“牌照”問題有關。

這個問題正在成為懸在嘀嗒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公開資訊顯示,嘀嗒出行自2020年以來就已遭到了52項行政處罰,處罰原因都是由於“擅自從事或變相從事網約車經營活動”。

眼下,嘀嗒再次提交招股書,急於上市的背後,也將自己置於放大鏡下,後續挑戰重重。

02

生存空間正在逐漸縮小

面對眼下的市場競況,嘀嗒的生存空間正在逐漸縮小。

滴滴重新上線的順風車業務,加強了對使用者與車輛的稽核,在乘客服務方面也增設了許多安全性的新功能,滴滴正在逐步恢復起老使用者的信任,吸收更多新使用者。

資料顯示,2020年7月滴滴出行活躍使用者數為6543。13萬人,較2020年1月增加了2342。39萬人;而嘀嗒出行活躍使用者數為621。93萬人,較2020年1月減少了479。95萬人。

滴滴在恢復順風車運營的同時開發出主打低價快車服務的“花小豬打車”,這無疑削弱了順風車因低價而受到歡迎的優勢。

除此之外,嘀嗒的智慧計程車業務也遭到圍堵。

除了順風車的主業之外,嘀嗒也在嘗試新的業務增長點:計程車。

實際上,除了嘀嗒、滴滴之外,首汽約車、哈囉出行等企業也提供了計程車網約服務。

2020

年9月1日,滴滴宣佈將出租車業務升級為“快的新出租”,並計劃投入1億元轉型補貼。

而高德打車在北京上線了“北汽出租”,另外還與新月聯合、北方北創等北京多家大型計程車企業達成了巡遊車網約化合作,上線車輛將超過3萬輛。

嘀嗒CEO宋中傑此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雖然只有順風車和計程車兩個業務,但專注並不意味著小。在他看來,嘀嗒不會是一家小眾移動出行平臺,而是有機會成為中國最大的出行平臺。

而能否實現這個目標,首先要看嘀嗒能否在順風車業務上成功防守,並在計程車業務上殺出重圍了。

03

請港交所嚴苛審視嘀嗒IPO

細觀嘀嗒的多維營收模式,一個根本點在於使用者的粘合度。

眾所周知,出行市場是個高頻次、重體驗、強口碑的行業,產品服務的基礎質量是此模式生存發展的關鍵。

而順風車業務盈利的關鍵相反,正是在於平臺不需要對車主進行持續激勵,變動成本很小,因此在達到一定規模後就容易實現盈利。

蔚來

資本合夥人張君毅曾公開表示,嘀嗒的盈利構成雖來自順風車業務和附加業務,但後者對於其整體盈利的貢獻佔比較少,最大頭仍是來自於順風車業務的營收。

如規模擴張無法匹配其服務能力,則目標越大,危險越大。此外,對於嘀嗒來說,提供服務的司機和車輛都不屬於嘀嗒,且雙方沒有僱傭關係,僅僅依靠分配收入來管理司機。

一方面嘀嗒既需要用各種手段管理、控制好司機;另一方面,嘀嗒又需要服務好使用者,再加上出行行業是非常典型的供給稀缺市場,因此困難重重。

總之,

面對自身優勢不明顯,且增長空間有限,或許是嘀嗒出行接下來避不開的命題

,而招股書對未來的展望,似乎並不具備想象力,僅靠順風車業務,也很難在資本市場講出好故事。

招股書稱,嘀嗒未來將繼續發力主營業務,鞏固順風車行業的市場領導地位以及推動計程車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同時提升變現能力與豐富變現渠道,提升在

大資料

演算法

人工智慧

等創新技術方面的能力以及在資本方面做出更多戰略聯盟、投資與收購的探索。

那問題就在於,嘀嗒上市後自身的發展能不能支撐股價,給投資人帶來回報?這才是企業、股東、潛在投資者需要關注的。

請港交所一定要嚴苛審視嘀嗒IPO。

TAG: 嘀嗒順風滴滴出行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