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系華廈眼科崛起迷霧:近3年間受行政處罰79項

原標題:莆田系華廈眼科崛起迷霧

莆田系華廈眼科,能否成功加入A股如火如荼的眼科醫療賽道?

由當地三甲專科醫院改制而來的廈門眼科中心,是擬上市公司的業務核心,近20年過去,關於改制的眾多質疑,不僅沒有隨時間消散,反而在公司披露招股書後引起了更大爭議。

公司以廈門眼科中心為基礎,在全國市場複製了50多家眼科醫院,但這些醫院大部分處於虧損之中,多家醫院年虧過千萬,導致

單一廈門眼科中心的淨利潤,高於整個公司的業績。

這說明,公司複製經營能力不足,未來的增長空間可能也有限。

上市前出售3家醫院

3500億大白馬

愛爾眼科

馳騁A股多年後,眼科賽道逐漸進入爆發期。

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的資料顯示,2018年我國近視患者達6億人,其中青少年近視率居世界第一位。於是就有了那句順口溜:

金眼科,銀外科,開著寶馬口腔科……

2020年7月底,出現了廈門華廈眼科、成都普瑞眼科、瀋陽何氏眼科3家眼科醫院,同日披露IPO招股書衝擊創業板上市的名場面。

不過,熱鬧歸熱鬧,它們的上市程序並不順利。這三家眼科醫院均經歷了數輪問詢,多次更新IPO招股書,也遲遲未有實質性進展。

直到6月24日,華廈眼科率先上會,迎來上市程序中最關鍵的時刻。

作為一家專注於眼科的民營醫療連鎖集團,公司已建立白內障、屈光、眼底、斜弱視與小兒眼科、眼表、青光眼、眼眶與眼腫瘤、眼外傷八大科室。

截至2021年4月底,

華廈眼科已開設52家眼科專科醫院

,覆蓋17個省及45個城市,輻射國內華東、華中、華南、西南、華北等地區。2019年,公司年門診人次達158。23萬,實施眼科手術25。98萬眼。同時,公司

在國內開設24家視光中心

,提供驗光配鏡服務。

2017年-2019年及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15。97億元、21。46億元、24。56億元、18。08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為7740。30萬元、1。64億元、2。18億元、2。27億元。

以2019年收入計,華廈眼科市佔率約為5。6%

,僅次於愛爾眼科(市佔率23。2%),為中國第二大眼科醫院。

近幾年公司毛利率出現下滑趨勢,但盈利能力仍大幅提升,報告期內的淨利率分別為4。85%、7。65%、8。87%、12。53%,主要原因是賣醫院。

2019年12月及2020年4月,公司對外轉讓北京華廈、永州眼科、岳陽眼科3家醫院:北京華廈轉讓給公司的供應商武漢視博;永州眼科轉讓給自然人文智偉,這個名字也出現在公司員工持股平臺的合夥人名單中;控股子公司岳陽眼科,轉讓給該公司原股東之一的陳向恆。

2019年及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處置長期股權投資產生的投資收益合計為2365。61萬元,看起來並不高,但起到的作用不小。

這三家公司均為虧損企業,對外轉讓能最佳化母公司業績。同時,剝離醫院,能幫助公司降低費用率,提升盈利能力。比如說,公司2018年底員工數量為6402人,到2020年9月底,降至5926人。

公立醫院改制疑雲

華廈眼科雖然旗下有52家眼科醫院,但真正的核心其實只有一家——廈門眼科中心。

2019年,廈門眼科中心淨利潤2。35億元,超過了公司2。18億元的整體業績。

不過,圍繞廈門眼科中心的改制,質疑頗多,數年未曾平息。

廈門眼科中心成立於1997年,多年由“福建眼科第一刀”之稱的洪榮照領銜,是當地公認的效益最好的公立醫院之一。

2003年,莆田貿易商蘇慶燦透過改制,拿下廈門眼科中心的控制權,當時的

轉讓價格為1708萬元,還不到其無形資產評估值的一半。

次年,廈門眼科中心成為廈門市首家三甲醫院。2006年,廈門眼科中心和廈門大學合作,該中心也成了廈門大學附屬廈門眼科中心。

改制過程疑點重重,《南方週末》等媒體刊發數篇報道,質疑出售的必要性、流程的合規性、價格的公允性等方方面面。深交所此前對華廈眼科IPO的數輪問詢中,改制一直是重點之一。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蘇慶燦實現對廈門眼科中心的控制後,該機構的經營性質在“非營利性”和“營利性”之間切換數次,被質疑為方便定向拿地。

雖有廈門眼科中心這家三甲眼科醫院打底,但華廈眼科連鎖化運作的複製擴張並不成功。

2019

年度,公司旗下52家眼科醫院,有36家虧損

其中,重慶華廈、蘭州華廈、荊州華廈等多家醫院年虧損超過1000萬元。公司解釋,虧損原因為部分醫院尚處於市場培育期。

不過,斑馬消費梳理後發現,上述虧損超千萬的重慶、蘭州、荊州等地的華廈眼科醫院,多成立於2016年,已運營超3年,在公司的全國化擴充套件序列中並不算晚,虧損卻最嚴重。

另外十幾家醫院雖然並未虧損,但整體盈利能力實在一般,於是便出現了公司整體業績靠一家眼科中心生扛的情形。

說到底,華廈眼科之所以能成為中國第二大眼科醫院,靠的就是當年改制而來的三甲醫院廈門眼科中心,底子好。而公司自身複製、運營能力有限,後期擴張而來的連鎖眼科醫院經營不好,未來的進一步發展,也受到諸多掣肘。

不合規事件頻發

華廈眼科的不合規事件,觸目驚心。

報告期內,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已解決的涉及經濟賠償的醫療糾紛分別為45件、48件、50 件、20件,賠償金額總額分別為129。00萬元、146。05萬元、252。27萬元、75。24萬元。

其中,經貴州省醫學會醫療事故技術鑑定確定公司承擔主要責任的醫療事故1件,經上海市醫學會醫療事故技術鑑定確定公司承擔次要責任的醫療事故1件。

2017年-2019年及2020年1-9月,公司所受行政處罰分別為31項、23項、16項和9項,合計79項。除少部分被現場沒收的實物物品外,上述處罰的總金額約為 252。94 萬元。

行政處罰所涉事項為:報告期內,公司因

“使用非衛生技術人員從事醫療技術活動”

被有關部分查獲並處罰7次;因

使用不合格產品

被有關部門查獲並處罰11次;因

“釋出違法廣告,誇大宣傳,構成不正當競爭”

,被有關部門處罰12次。

有關部門甚至查實了華廈眼科旗下醫院的騙保行為:

菏澤華廈透過材料虛記、過度醫療、分解住院,騙取社會保險金30萬元。

同時,當地監管部分查實,撫州光明採取免除個人負擔的方式誘導參保人住院,將門診費用以住院形式結算,發生金額7。11萬元,實施套利。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及與公司關係密切的惠澤基金會。該基金會的設立目的是資助白內障復明工程及其他眼病救治,與公司存在雙向交易。交易所曾在問詢函中重點關注了

“基金會是否存在違規獲利或避稅的情形”。

華廈眼科不合規事件的發生頻率及影響程度,遠超同期IPO的普瑞眼科和何氏眼科,更顯露出

一家莆田系醫療集團的底色。

莆田系華廈眼科崛起迷霧:近3年間受行政處罰79項

TAG: 眼科華廈廈門眼科醫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