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農民不能自己留種,需要年年買種子?種業困境如何突圍?

在今年的一號檔案中,官方重點提出了“種業翻身仗”,今後要大力支援種業企業的發展,鼓勵種業的商業化合作,以生產更多優質的種子,不至於受限於人。

對於農業來說,種子是作物品質的關鍵,唯有一顆性狀優良的種子,才能讓作物的產量高、品質好、抗逆性強等,才能讓農產品的口感獨特,更有賣相。

就拿車釐子來說,它和國產大櫻桃其實是一個品種,只不過國外對大櫻桃進行了品種最佳化,從而讓它個頭更大,色澤好、賣相好,風味更獨特,賣出更高的價格。獼猴桃也是如此,紐西蘭一個老師,從我國帶走了獼猴桃種子,並送給了育種專家,在反覆培育下生產出了口感更獨特的果實,它就是奇異果,其賣價儘管比獼猴桃貴10倍,依舊有很多人買單。

可見,性狀優良的種子,對農業有如神助,可大大提高農產品附加值,也能提升農業的國際競爭力,讓農民擁有更高的產收。

為何農民不能自己留種,需要年年買種子?種業困境如何突圍?

01、種業困境

然而,中國儘管是一個農業大國,可多年來一直依賴國外進口,一年進口的洋種子高達7萬噸。山東作為最大的蔬菜大省,80%的種子卻是從國外進口。

而作為第一大主糧玉米,我國主要種植的卻是從美國進口的先玉355品種,畢竟它的產量高,農民更愛種植,一旦國外卡脖子,那主糧的產量危機就會到來。

而克山縣作為土豆主要生產區,當地的土豆多半是從美國進口而來的。而壽光作為蔬菜之鄉,洋種子更是數不勝數,如從韓國進口大蘿蔔,從以色列進口辣椒,這些進口的種子,除了品質賣相好、個頭大外,還易於儲藏、可多收穫一茬。

在一次採訪中,農民追著記者問:“中國地大物博,為何種子卻受制於人?為何我們年年要高價購買種子?”

這個老農的一番話,說出了全國人的心聲,農民想要種地,那就需要花費高成本。在過去多年裡,農民一直是自留種子,一年一年傳下去,並不影響產量。

不過如今就不同了,如果農民第二年不買種子,那產量就會大幅度下滑。不過農民高價購買的種子,其性狀確實更好一些,產量也非常高,且顏值高,看上去有賣相。

不過這些種子包裝袋上,通常都有“不得留種”這幾個字,如果你執意第二年繼續種子,那產量將大幅度下滑。

02、農民為何不能留種子?

儘管購買的種子,第一年產量高、特性好,但第二年完全變了樣,有些人認為這是育種公司故意設的局,其目的就是讓農民逐年購買種子,這樣企業的營收更多。

不管是國外育種企業還是國內企業,它們都注重商業化發展,如果農民都留種了,那企業還怎麼發展?然而,其實育種企業並沒有做手腳,至於為何不能留種子,還因他們利用雜交技術,結果種子基因不純,繼續繁殖形狀只會變差。

目前培育種子的方式常見有2種:

①轉基因作物

優良的基因可讓農作物長得更大、更甜、產量更高。科學家則是採用轉基因技術,讓作物在生長中按照需求生長相應形狀的果實。然而,因國內對其的安全性一直爭議,因此對轉基因種子的管理要求嚴格。

②雜交育種

在孟德爾的豌豆實驗中發現,為了得到優質形狀,將紫花、白花豌豆進行雜交,可得到紫花豌豆,再將其當成優良性狀,繼續種植下去,是否會繼續生長紫花豌豆?並不然,紫花後代留種後,因性狀分離定律,結果還是會生長出一部分白花,這樣產量將會變低。

因此,市場上的種子,多是優良性狀雜交集中在一株作物上,從而讓作物高產、高質、高抗逆性,但如果繼續種植的話,後代的長勢就會參差不齊,無法保證其產量。因此農民為了能獲得最大化的效益,自然只能年年購買種子才行,如果留種的話,反而產量降低。

03、種子改良進行中

種子作為農業生產的核心,唯有更優質的種子,才能讓農民有更高的產收,並增加利潤。一旦種子過分依賴進口,那就會讓我國的種業風險加大,同時也讓農民的種植成本更高。

就拿韓國白蘿蔔來說,價格是國內的二十倍;而日本的西蘭花籽,一袋有10萬粒,2015年是3500元一袋,但2016年就漲至6500元,2020年漲至20000元一袋。

在這個種植農作物就要購買種子的年代,希望科學家能夠用心鑽研,生產出品質更好、價格更實惠的種子,這樣才能讓我國農業更好的發展,才能讓農民收益更高。

TAG: 種子農民產量性狀賣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