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商業地產,是不是一個偽命題?

藝術商業地產,是不是一個偽命題?

圖片來源:pexels-Pixabay

近日,K11創始人

鄭志剛

成立的Artisan Acquisition Corp。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S-1招股說明書,計劃以“ ARTAU”為證券程式碼在

納斯達克

掛牌上市,籌資3億美元。

Artisan Acquisition Corp。是一家特殊目的收購公司,其目的是提供資金來併購一家優質的醫療保健、消費以及技術領域的合適標的,使其快速成為美國主機板上市公司。

在新眸看來,K11的系列動作,意圖有二。

一方面,K11將持續在藝術商業方面推進在內地的發展,並繼續強化可逛性和舒適性;另一方面,K11將透過動用資金,謀求採取特殊的上市方式,獲取標的公司,進入新的業務領域,補充現有的業務範圍,這也是“空殼公司”拓展經營範圍方面常用的財務投資手段,以此迅速進入資本市場。

問題的關鍵是,藝術是否真的可以與商業地產相結合,“悅己型消費”又能持續多久?

K11為何物?

近些年來,如何提高購物中心“可逛性”和“舒適性”,已經成為現在一眾商超運營的管理者們,絞盡腦汁追求的東西。

從消費現狀來看,購物中心僅僅定位成花錢的地方,是完全不夠的,中國社會已經跨過功能型需求向價值型需求轉變,由溫飽型消費向品質型消費進化,當Z世代成為消費主力後,“悅己型消費”悄然而生。

K11商場,是一個集合了K11集團旗下藝術購物中心K11 MUSEA、甲級寫字樓K11 ATELIER、奢華酒店式服務公寓K11 ARTUS、頂級奢華酒店瑰麗酒店的綜合購物中心。

這中間,又以K11 MUSEA為整個商場的運營核心,可以簡單的理解為,藝術與商業地產的結合形態。在K11的官網上,是這樣描述的,“K11是

新世界發展

有限公司旗下的高階生活品牌,並是首個把藝術·人文·自然三大元素融合為核心的全球性原創品牌。”

K11成立於2008年,一年後,鄭志剛將位於香港尖沙咀河內道18號重建專案的商業部分,耗資30億元港幣,打造了全新的商業業態——K11藝術購物中心。

利用一個重建專案的商業部分,投入巨資加以改造,實現差異化的商業地產,使得K11成為香港第一個開業當年就盈利的商場。坊間認為,能夠在回國兩年後,從集團內部拿到重建專案,力排眾議推動新業態的購物中心打造,是鄭志剛掌權的第一步。

在K11之前,藝術與商業地產的結合並不能算是一個新思路,但K11是最早讓這個概念成型落地的,K11在香港的運營經驗,平衡了藝術與商業的取捨。商業的藝術化,建立在對於藝術、文化等認知和理解,藝術的商業化,則在於對商業進行有效的最佳化與配置。

可觸控的商業機理

全球各地的購物中心,提供的商業與服務是高度趨同的。

大型商超+品牌店+步行街+美食城是商業地產的標配,高檔一點的,再加上CBD及酒店。於此之下,K11看起來就像一個“異類”。在傳統運營思維中,商業地產的作用似乎就是刺激消費,不在於傳播其他可能存在的東西,比如說文化節、藝術品。

K11創始人鄭志剛,大學就讀於哈佛大學東亞文學系,大學畢業後,前往日本斯坦福大學京都研究中心留學一年,修讀日本文化與藝術。從求學歷程看,鄭志剛有藝術家的氣息,主打“藝術+商業地產”概念的K11專案,其實可以看做是鄭志剛藝術理念與商業資源相結合的產物。

在引導、刺激人們走出來,促成最終消費的道路上,K11選擇了將藝術嫁接到商業地產中。回到商業上,K11代表的新勢力在向傳統商業地產發起,出於對Z世代潮流思想的把握,不僅要刺激消費,還要提升消費者的品味。

比如,2014年3至6月,莫奈的首次中國特展“印象派大師·莫奈特展”在上海K11展出,為一睹莫奈真跡,很多市民不惜等待數小時的排隊,而前後近35萬人次前去觀賞;2018年,廣州K11開業,曾驚豔紐約第五大道的巨型游泳池,“梵高的耳朵”空降廣州,眾多年輕人前來圍觀打卡。

2020年,K11集團公佈了銷售額,與 2019相比,香港 K11在去年下半年的銷售額按年增長達 56%,超過香港零售銷售的整體表現。值得一提的是,K11 MUSEA的金卡會員人數更大幅提升3。58倍,會員銷售額同期提升1。56倍。

K11的運營思路是,透過合作獲得部分奢侈品中國區代理權,將產品引入到K11進行銷售,利用資源打造自有品牌,透過自有品牌產品提供差異化服務。

藝術商業地產,是不是一個偽命題?

圖片來源:億歐,新眸整理

K11的模式是否能夠長期且保持活力,我們認為需要做到以下兩個點:

一方面,是運營方在藝術引入方面的投入,比如引進藝術團隊表演、展出購買(租賃)來的藝術作品,所支付的成本與租金收益(物業管理收益)是否達到平衡。

另一方面,購物中心引入的藝術,如藝術團隊的表演、藝術家產品的展覽以及藝術作品的成列等,是不是真的能被消費者所接受,能不能給購物中心帶來高質且持續的客流量。

這中間,將主要考驗運營者能否把藝術品陳列與在售商品、服務相結合。就目前來看,運營者更多的還是將藝術品陳列、設計等用到裝飾上,在藝術團隊的表演、藝術家產品展覽上,還沒有形成有規模、有計劃的常規性動作。

可控制的資本閉環

哈佛大學畢業後,鄭志剛曾在

高盛

等投行工作過一段時間,直到2006年回到

新世界

發展。

2007年,回國一年的鄭志剛幫助

新世界百貨

在港上市,集資27億元。新世界百貨是新世界發展在大陸商業地產的主要運營主體,同年成立新世界策略投資公司發展私募,後來業務轉移為由鄭志剛一手創辦的。

如果說,帶領新世界上市是鄭家純給到鄭志剛“臨門一腳”的機會,那麼創立K11,並將K11在尖沙咀的專案上實施,則是鄭志剛真正走向前臺的動作。

2008年,鄭志剛創辦K11購物中心,按照維基百科的介紹,鄭志剛,80後年輕人,是

周大福

創辦人、新世界發展創始人、全球華人十大富豪鄭裕彤的長孫,新世界發展第二代掌門人鄭家純的長子,香港四大家族之一的鄭家第三代實權掌門人,現任新世界發展董事會主席。

眾所周知,香港四大家族幾乎包辦了香港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之後,新世界策略投資公司又投資了一些公司,並幫助他們上市。在鄭志剛的運作下,還收購了中國品牌“海鷗”手錶,並引進到香港進行銷售。

在品牌運作方面,與K11前後創立的LUXBA Group取得義大利頂級品牌MOSCHINO的代理權,藉助新世界的商業,進入到香港和大陸銷售,有意思的是,這家公司還同時取得

法拉利

汽車在中國的代理權。

2017年,鄭志剛成立對沖基金C資本(C Ventures),專注於各種針對Z世代的初創品牌。坊間認為,C資本的成立是將新世界策略投資公司在大陸的投資業務吸收,並尋找優質大陸初創品牌進行投資。

藝術商業地產,是不是一個偽命題?

圖片來源:企查查(部分),新眸整理

企查查顯示,C資本已完成15個專案的投資,未查詢到的投資專案中,還包括已經在美股上市的

蔚來汽車

(D輪)、

小鵬汽車

(B輪),在港股上市的

華領醫藥

(E輪);以及在港股完成聆訊的

京東物流

(A輪),和有上市計劃表的Gojek(E輪)、滿幫(A輪)、小紅書(D輪)和小馬智行(B+輪)。

投資類目中,涉及到人工智慧、機器人、奢侈品、垂直電商、智慧穿戴和教育等。比如投資的Flont平臺,做的是線上租賃珠寶的業務;Armarium平臺,還能提供線上租賃高階時裝的服務;投資小紅書,成功的將所有K11購物中心打造成網紅聖地,而且還匯入了

周大生

的珠寶銷售。

回頭看這些投資,基本上都可以與K11的專案有一定的閉合空間,藝術購物中心的出現,實際上更深層次的意義在於,向消費者傳達出更高階的審美與品味,進而培養和教育消費者的行為認知。

眼下,K11正在開發一項龐大的投資專案,即K11 Skyes,目標是3160萬大灣區客戶。同時,它參與了深圳和廣州的六個城市重建專案,這些專案將提供180萬平方米的土地儲備。正如K11在官網所言那樣,期待有一天,消費者在他們購物和消閒的時間來這個多維的空間中欣賞藝術,至於消費者買不買賬,就是另外一回事兒了。

股市訓練營教你把握市場投資機遇!限時0元,免費報名,名額將滿,速來! >>

TAG: K11鄭志剛藝術新世界購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