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到,陰雨天好,還是晴天好,有什麼預兆呢?農諺俗語說明白

我國民間有故事叫懶婦吃餅,講的是明清時期,有懶婦因懶得動嘴吃餅而丟掉性命的故事。明清時期,河間有個男人很疼愛妻子,連吃飯都由丈夫餵食。有年遇到大饑荒,男人選擇外出謀生,做出幾百張餅留給妻子。時間一晃就過,待到男人回到家時,嬌美可愛的妻子早就化成白骨。

根據後人補充的說法,妻子離世是因懶得動嘴咬餅。雖說俗語有誇張的成分,但因懶惰而丟掉性命的人確實存在,根本原因是沒有主觀能動性。而本文要講的話題就和這個觀點相關,小滿當天晴天好,還是陰雨天好,見仁見智,但面對該問題應具備的價值觀還是要在的。接下來文章將用三句俗語展開相關論述,揭示藏在時節背後隱藏的秘密。

小滿到,陰雨天好,還是晴天好,有什麼預兆呢?農諺俗語說明白

小滿不滿,麥有一險

俗語意思是:小滿期間降雨量小,出現持續性乾旱現象。小麥就不能得到充足的水和營養物質,灌漿就將受到影響,出現變質發癟問題。單就俗語結論看,沒有問題,小麥灌漿期間需要水,但是論證前提有待商榷。一方面降雨量大小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很有限,不能決定豐收與否;另一方面不同地區糧食生長階段不同,需求的水量有差異。

因此,不能由小滿期間乾旱和洪澇而得到糧食豐寡的結論,麥有沒有險取決於人的主觀能動性,糧食豐寡由自然因素決定早就是歷史。現代農業中,人們能透過先進的農業技術和完備的水利設施,實現水旱從人的管理目標,提高糧食豐收機率。

小滿到,陰雨天好,還是晴天好,有什麼預兆呢?農諺俗語說明白

小滿三日晴,旱斷寸草根

俗語的意思是:小滿期間出現持續性晴天,三伏天就要出現乾旱問題,就連草根都要被曬斷。這句俗語是用誇張的手法表達小滿期間降雨重要性,卻忽略兩大重要的問題:一是小滿期間晴天與否和三伏天沒有關係,天氣變化具有不穩定性;二是三伏天旱斷草根現象出現機率極小,三伏天持續性的乾旱天氣不可能出現。除此兩點外,我國地域遼闊,不同地區的氣候地域差別大,不能以偏概全。

不管到任何時候我國出現乾旱問題,都能得到解決。一方面我國具有完備的水利設施和乾旱管理方案,能快速採取行動;另外我國擁有先進的科學技術,能實現人工降雨。現代農業不是幾十年前,人只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問題就能得到解決。

小滿到,陰雨天好,還是晴天好,有什麼預兆呢?農諺俗語說明白

小滿颳大風,樹皮要成空

俗語意思是說:小滿出現颳風降雨,秋季糧食就要減產,樹上的皮就要被人們吃光。出現這句俗語原因有二:一是小滿期間,小麥杆脆弱,颳風下雨天就要被吹倒,小麥倒伏就將出現減產問題;二是出現糧食減產或者饑荒時,曾經確實有吃光樹皮的現象。我國曆史上,曾記載過人們因飢餓而把樹皮當糧食的事實,還有吃觀音土的現象。

雖然吃樹皮的現象真實存在,但並不能說明小滿颳風,糧食就絕收。事實是,莊稼倒伏出現減產不可避免,但只要能妥善做好種植管理,就能提高產量。

小滿到,陰雨天好,還是晴天好,有什麼預兆呢?農諺俗語說明白

以上就是和小滿相關的三句俗語,都是老祖宗透過大量生活經驗總結出的。當時農業發展中或許有過作用,但現在能起到的作用很有限。出現這種現象原因就是俗語有明顯的地域性和時代性,俗語具有相應的適用範圍和時期。當俗語不能在特定地域和時期出現,就意味著沒有任何價值。

最後想說:小滿期間陰雨天和晴天不能決定糧食豐收與否,人的主觀能動性是決定豐收的關鍵。即使有洪澇和乾旱災害,人們也能透過管理減小危害,世上沒有絕對的好壞。正如開頭故事講的,沒有主觀能動性準備再大量的餅都是扯淡,同理沒有主觀能動性降雨再合適都要減產降質。

小滿到,陰雨天好,還是晴天好,有什麼預兆呢?農諺俗語說明白

TAG: 小滿俗語能動性糧食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