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時不如擇人,優秀的基金經理是這個時代最好的資產(少數派投資)

原標題:擇時不如擇人,優秀的基金經理是這個時代最好的資產(少數派投資)

春節後,基金投資“景氣度”不斷下降。市場裡的聲音是:

“過去紅火了兩年的基金投資,今年還能延續嘛?”

“是不是該先贖回,等市場熱度起來了再進?”

這類關乎“擇時”的問題總會給大家造成困擾。

追求“擇時”是人性使然。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總聽說有人靠它賺了錢,但這個人永遠不是你。總以為自己悟了懂了,可以成為申贖節奏的掌控者,實則只是“控制錯覺”製造的自我欺騙的假象。

心理學家艾倫蘭格就曾在他經典實驗中展示了控制錯覺:讓參與者每人都有機會買一張價值

1

美元的彩票,然後將被測試人員分為兩組。第一組可以自己選擇彩票,第二組則是由他人幫忙選擇彩票。彩票開獎前,參與者被允許有權出售他們的彩票。結果,第一組提出的平均售價是第二組的

4

倍。

儘管每個人都被告知中獎彩票將從一個紙板箱中隨機抽取,但他們還是更相信自己的選擇有魔力,能夠以某種方式打敗平均機率,從而自己能中獎。

受到控制錯覺的影響,僅僅是自我選擇的這個行為就能讓人們更加確信,自己的決定就比別人為我們做的選擇好

聯絡到“擇時”,其本質是賺取“市場博弈”的錢。

市場是由無數個投資者組成,每個投資者的認知和預判都反映在了當前的市場價格中,而價格其實只是最近一筆成交者對一定量標的供需平衡的自然結果。所以“完美的擇時”,需要完整的瞭解每個投資者的行為模式、他對價格的預期,還需預判到每個人對於紛繁複雜的各種資訊會做出什麼樣的反應。

一個人再聰明,又怎麼能永遠猜透千萬人的人心?

除此之外,歷史資料也告訴過我們,

80%

的收益,往往來自

20%

的時間,收益永遠是非線性的。如果我們因為擇時,錯過了每年上漲最快的那幾天,整體收益就會大打折扣,得不償失。

支付寶聯合十餘家基金公司對基民的調研情況也證明了這一點,報告顯示“持有基金時長在

3

個月以內的使用者,超

7

成都是虧損的;頻繁買賣的基民較拿著不動的基民收益率平均少

28

%;追漲殺跌的基民較基金淨值漲幅少賺

40

%。”

所以,擇時未必能提高投資的勝率,甚至起到反作用

如果老想著跌的時候先賣出,躲避下跌,等開始漲了,再接回來,結果可能就是賣出後,一路上漲,根本不給你接回來的機會。也不要覺得漲了幾天就一定高了,等一等回撥,因為事後總會發現後面越漲越高,越高越不敢買,錯過最好的上車機會。

既然我們無法準確的判斷

20%

的時間什麼時候來,那麼長期拿著會是一個更理性的選擇。

讓我們能長期拿著的核心不在於擇時,更在於擇人。應該把功夫下在前邊,去挑選那些真正具備長期賺錢能力的基金經理。

要找到長期賺錢能力的基金經理,要去追溯其過往的投資業績,不只是看他最好的業績表現,更應該關注關鍵時點,例如牛熊轉換時,回撤的控制情況。

還要做定性分析,包括基金經理的過往經歷,專業背景,投資風格,尤其是在市場發生風格切換時,其策略的調整和選擇的邏輯等。

這樣,才能夠幫我們篩選出那些優秀的基金經理和基金產品。

所以,擇時,不如擇人。

擇時不如擇人,優秀的基金經理是這個時代最好的資產(少數派投資)

TAG: 擇時彩票基金選擇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