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公司的故事正在崩塌,它是如何用一路燒錢玩死保險的?

太陽底下無新事。

水滴公司的故事正在崩塌,它是如何用一路燒錢玩死保險的?

褪去上市的高光,水滴公司的“故事”正在崩塌。

曾經憑藉“互助+眾籌+保險”三級火箭,水滴公司講了一個流量故事,為自己打上了保險科技的標籤,成功站在了保險業“鄙視鏈”的上游。

然而,究竟是有真能力還是一路燒錢催出的“虛胖”?

從招股書不難發現,水滴公司的流量也是花錢買來的。

招股書顯示,2018年、2019年和2020年,水滴分別有1。9%、34。8%和44。9%的FYP(首年保費)來自第三方流量渠道。而水滴籌、水滴互助帶來的流量並沒有顯著增長,反而佔比一路下降。

與此同時,銷售費用也是一路猛增。招股書顯示,2018年、2019年及2020年,水滴的銷售費用分別為1。9億元、10。6億元及21。3億元,持續維持在營業收入的7成左右。水滴表示,銷售費用的增長原因之一就是獲客(marketing expenses for user acquisition and brand building)。

靠流量“發家”的水滴竟要靠花錢買流量維持增長,那麼水滴的自身優勢還剩什麼?薛定諤的流量?

此外,首年保費(FYP)增長速度看似亮眼,但單使用者貢獻的首年保費(FYP)屬實不高。2018年是590。1元,2019年增加至859。1元,直到2020年才站上千元大關,增加到1143。2元。

水滴在招股書中表示,“我們很快就贏得了消費者的信賴”,“我們相信消費者會重複購買我們的產品,因為我們平臺提供的有吸引力的產品和消費者友好的功能”。

事實上,水滴目前銷售的多是短期險,也是目前網際網路渠道銷售保險的主力。資料顯示,截止2020年末,水滴近7成的經紀收入均來自短期險。然而相比長期險,其佣金比例較低,且往往只是被保險公司用來當作獲客的一種手段。

十分諷刺的是,消費者在微博以及黑貓投訴等平臺上給與水滴最多的評論就是“不會再用”。

有行業評論人士表示,水滴的故事,對投資人來講,不過就是上市前兩年高企的營銷費換來客單價千元的使用者和虧損繼續擴大的故事。“投資人沒想到,單獨看,保險經紀公司是形不成閉環的。”該評論人士表示。

內容來源:新浪金融研究院

作者: 丁戊

TAG: 水滴流量20202018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