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國產鞋王,如今市值蒸發上百億,它的創始人到底經歷了什麼

隨著

電商

的快速崛起,實體店受到了很大的衝擊,尤其是服裝行業成為了

破產

倒閉、退出的“重災區”。

因而在這樣一個殘酷的市場下,不少老品牌紛紛走向沒落,就連我們熟知的“鞋王”

達芙妮

也難逃魔爪。

而提到達芙妮,相信大部分人特別是女性對它並不陌生。曾經的達芙妮一度被稱作是國產“鞋王”,但後來不僅市值蒸發了上百億,門店也關掉6000多家,那麼,它到底經歷了什麼?

曾是國產鞋王,如今市值蒸發上百億,它的創始人到底經歷了什麼

“鞋王”的誕生

達芙妮有兩個創始人,張文儀和陳賢民。

張家是製鞋世家,從小就耳濡目染的張文儀“打”得一手好皮鞋。張文儀還是陳賢民的大舅子,1980年的一場金融風暴讓陳賢民失業了,迫於生計,陳賢民便拉著張文儀一起

創業

,做起了鞋類代工生意。

曾是國產鞋王,如今市值蒸發上百億,它的創始人到底經歷了什麼

1987年,張文儀和陳賢民兩人在香港創立了永恩集團(

達芙妮集團

的前身),將鞋類銷往海外。第二年,由於香港高昂的產銷成本,二人將工廠遷至福建莆田,並將生產重心轉移到內地,女鞋品牌達芙妮也因此應運而生。

在那個年代,國內女鞋品牌並不算多。而達芙妮抓住女性的心理,將神話與現代的流行時尚元素融為一體,正是這種大膽的創新和設計,讓達芙妮深受內地消費者的青睞。

深厚的代工製鞋的經驗以及對於全產業的把握,達芙妮以高階定位、中端定價的同時相對時尚的優勢使其迅速佔領中國內地市場。

1995年,達芙妮正式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機板上市,年銷售額也一度達到了80億元。成功躋身到國內一線品牌行列。

到了2012年,達芙妮迎來了創立之後的最巔峰,一年賣出的鞋子高達5000萬雙,這意味著當時中國每5雙女鞋中,就有一雙來自達芙妮。也因此,達芙妮甚至一度被冠以“鞋王”的稱號。

鞋王的沒落

然而,這個“鞋王”並沒有輝煌多久,就因為一步走錯,而逐漸走向了沒落。

2006年,伴隨著國內各種電商平臺的興起,達芙妮也開始涉足電商,企圖在線上流量分一杯羹,於是在2010年,達芙妮斥資3000萬元投資新的

電子商務

平臺“耀點100”,而為了全力扶持這個平臺,達芙妮關閉了

京東

等在內的知名銷售渠道。

結果可想而知,這個錯誤的“押注”導致達芙妮積重難返。不到兩年時間,耀點100就燒光了3億元,最終因資金鍊斷裂的原因無奈倒閉,鉅額投資就這樣打了水漂 。

曾是國產鞋王,如今市值蒸發上百億,它的創始人到底經歷了什麼

對達芙妮來說,更嚴重的是,電子商務渠道已經分崩離析。而與蝴蝶效應一樣,電商的失敗讓達芙妮背後的危機浮現。

2015年,達芙妮陷入了虧損“泥潭”中,累計虧損為33。16億元

港幣

。另外,在2016年到2019年這5年內,達芙妮的虧損總額也接近40億港幣。

而在連年虧損的狀況下,達芙妮只能選擇關店,據統計截至2015年年底,達芙妮關店827家,隨後幾年,關店速度似乎沒有停歇,反倒加快。據統計,2016年到2018年分別關店1030家、1064家和941家門店。尤其是在2019年達芙妮關店幅度達到創立以來最高峰,一年關店2395家。

然而,關店潮”仍然在繼續,截至目前,達芙妮就只剩下了242多家門店,離巔峰時期的6881家門店可以說是“天差地別”。

但即便大量的關店,還是沒能讓達芙妮擺脫虧損的困境,截至到2021年4月10日,達芙妮的市值僅剩3。34億港元,與巔峰時期的200多億相比,市值蒸發了上百億,走到了破產的邊緣。

結語

一代“鞋王”達芙妮的沒落,真應了那句老話,打下江山容易,守住江山卻很難。由此可見, 要想一個企業長遠的發展,必須保持穩定並跟緊時代步伐才行。不然就只能被時代拋棄了。

顯然,屬於達芙妮的時代已經過去,未來,它還能重新站起來做回曾經的“鞋王”嗎?只有等待時間的驗證。

TAG: 達芙妮鞋王關店文儀陳賢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