昇陽舉陷、醒神開竅—百會穴

昇陽舉陷、醒神開竅—百會穴

經穴含義

百會穴,首見於《針灸甲乙經》。屬督脈上的穴位,是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的交會穴。 又名三陽五會穴、天滿穴、泥丸宮、巔上穴、頂中央穴、天蒲穴、三陽穴、五會穴等。三陽指手足三陽經,五會指五臟六腑的氣血皆會於此。

百會穴,百,數量詞,多之意。會,交會也。百會,意指 手足三陽經及督脈的陽氣在此交會。本穴位於人之頭頂最高處,人體各經上傳的陽氣都交會於此,手足三陽、足厥陰和督脈等眾多經脈交會之處,故名百會。

《採艾編》雲:“三陽五會,五之為言百也”,意為百脈於此交會。百脈之會,百病所主,故百會穴的治症頗多,為臨床常用穴之一。

昇陽舉陷、醒神開竅—百會穴

經穴定位

《針灸甲乙經》:在前頂後一寸五分,頂中央旋毛中,陷可容指。

百會穴是督脈的穴位,位於頭頂部,後髮際線中點上7寸。

昇陽舉陷、醒神開竅—百會穴

精準取穴

取正坐,在後髮際中點上7寸處,即百會穴。

昇陽舉陷、醒神開竅—百會穴

簡便取穴

頭部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即此穴。

1、在自己頭頂的正中線上可以摸到一個小的凹陷,百會穴就在凹陷當中。

2、取正坐位,用兩手食指或中指沿著兩個耳尖直上做一連線,與正中線的交點就是百會穴。

昇陽舉陷、醒神開竅—百會穴

區域性解剖

】在帽狀腱膜中;有左右顳淺動、靜脈及枕動、靜脈吻合網;布有枕大經分支和額神經分支。

昇陽舉陷、醒神開竅—百會穴

功效作用

百會穴位於巔頂,頭為諸陽之會,百會為諸陽之所。百會穴以升提陽氣為主,有醒神開竅、健腦寧神、熄風醒腦、平肝熄風、回陽救逆、益氣固脫,昇陽舉陷、醒神志、蘇厥逆等作用。

現常用於治療頭痛、頭暈、眩暈、中風、心煩、失眠、驚悸、健忘、癲狂、髒躁、破傷風、急驚風、脫肛、陰挺、崩漏等症。

1、昇陽舉陷、益氣固脫:百會位於人體最高處,人體陽氣匯聚之所,屬督脈。灸百會穴可提升陽氣,治胃下垂、脫肛、陰挺等氣失固攝導致的下陷病證。

2、平肝熄風、安神定志:對高血壓患者氣血上湧,失眠、頭痛、頭風、眩暈、耳鳴、癲狂症、精神分裂症等患者可以達到鎮靜安神作用。

3、醒腦開竅:常用百會穴來治療暈厥、休克、昏迷、痴呆、中風、失語、瘛瘲、癲狂癇症、癔症等神經性疾病。

4、健腦寧神,安神定志:腦為元神之腑,刺激百會穴可失眠、健忘等疾病。

昇陽舉陷、醒神開竅—百會穴

主治病症

主治:頭痛、宿醉、眩暈、高血壓、低血壓、頭重腳輕、驚悸、健忘、癲狂、癇證、癔病、 屍厥、中風不語、瘛瘲(chì zòng)、耳鳴、鼻寒、脫肛、痔疾、陰挺、洩瀉等。

1、治療頭痛:百會穴治療各種頭痛有較好作用,不管是前額頭痛、巔頂痛,還是兩側偏頭痛或者後頭痛。

2、醒神開竅:如失眠、睡覺不好、頭昏、頭懵、記憶力減退等可以選擇百會穴。

3、昇陽舉陷:艾灸百會可用於中氣下陷的疾病,如胃下垂、子宮脫垂、脫肛、痔瘡等。

4、緩解腰背疼痛:作為督脈上的穴位,無論是腰痛、腰間盤突出、坐骨神經痛、腰肌勞損、腰扭傷等,都可以選擇百會穴來進行治療;

5、治療眼疾:作為督脈穴,對於目赤腫痛、近視、眼花,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昇陽舉陷、醒神開竅—百會穴

穴位配伍

1、百會配神道、天井、液門,治驚悸。《資生》

2、百會配強間、承光,治煩心。《資生》

3、百會配腦空、天柱,治頭風。《資生》

4、百會配環跳,治痛風。《聚英》

5、百會配長強、大腸俞,治小兒脫肛。《大成》

6、百會配長強、關元、足三里、承山穴,益氣固脫,治氣虛脫肛。(補法

灸關元

7、百會配水溝,治喜笑不休。《大成》

8、百會配後頂、合谷,治頭風頂痛。《大成》

9、百會配人中、合谷、間使、氣海、關元,治屍厥卒倒氣脫。《圖翼》

10、百會配間使、復溜、陰谷、足三里,治發狂。《圖翼》

11、百會配鳩尾,治痢疾。《靈光賦》

12、百會配隱白,治屍厥。《雜病穴法歌》

13、百會配人中、豐隆、湧泉、太沖、勞宮穴,治肝陽暴亢中風昏迷。

14、百會配神庭、湧泉、中衝穴,治癲癇。

15、百會配神庭、四神聰、太陽穴、風池、內關穴,治失眠。

16、向前平刺百會穴,經前頂透上星,行強捻轉手法,治眩暈。

17、針刺百會透曲鬢穴、天柱穴,治腦血管痙攣、偏頭痛。

18、百會+耳尖放血,治高血壓病。

百會配足三里穴溫和灸,治低血壓。

19、百會配天窗穴,治中風失音。

20、百會配人中、合谷、間使、氣海、關元穴,治屍厥、卒中、氣脫。

昇陽舉陷、醒神開竅—百會穴

21、百會配耳穴神門撳針埋針,

戒菸

22、百會配養老、風池、足臨泣穴,治美尼爾氏綜合症。

23、百會配陰陵泉、足三里、豐隆穴,可祛風散邪、和中化溼,治風溼或痰濁頭痛、眩暈等。

24、百會配風池、復溜、行間穴,平肝潛陽、息風清腦,治肝陽上亢之頭痛、眩暈等。

25、百會配合谷,足三里,三陰交穴,治氣血虧虛之頭痛,眩暈等。

26、百會配腎俞、復溜、太溪穴,治腎精虧虛之頭痛,眩暈,耳鳴等。

27、百會配風池、勞宮、豐隆、湧泉穴,可熄風豁痰、開竅醒神,治風痰閉阻之中風閉證。(瀉法)

28、百會配風池、水溝、鳩尾、豐隆、太沖穴,可熄風化痰,治療風痰阻絡之癲癇。(瀉法)

29、百會配氣海、維道、歸來、足三里穴,可補益脾氣、益氣昇陽,治脾虛陰挺。(補法,

灸氣海

30、百會配命門、關元、天樞、足三里穴 ,可溫中補虛,昇陽舉陷,治脾腎陽虛之久瀉久痢。(補法,

灸命門、關元

31、百會配關元、氣海穴,治元氣暴脫之中風脫症,中氣下陷之氣厥。(

重灸

,益氣固脫、回陽救逆)

32、百會配風池、印堂、曲池、合谷穴,治風熱頭痛,鼻塞,目赤腫痛等。(

疏風散熱)

33、配風府,天柱,上星,列缺穴,治外感風寒之頭痛,項強,鼻塞,鼻鼽等。(

疏風散寒,通竅止痛

昇陽舉陷、醒神開竅—百會穴

操作方法

1、針刺法:直刺0。5-0。8寸,或沿皮下向後斜刺,與頭皮成45°進針0。1-0。3寸,留針20分鐘。

2、艾灸法:用艾條溫和灸,距離面板2~3cm,灸5-15分鐘,以區域性面板微紅為度,或用艾炷灸3-7壯,每日1次。

3、按摩法:用掌跟或手指指腹點按或順時針按揉百會穴,有脹、重、痛等得氣感為度。頻率30~40次/分鐘,每次按揉5~10分鐘,每天1~2次。

4、輕拍法:用手掌面輕輕拍打百會穴,頻率30次/分鐘,每次5~10分鐘,每天1~2次。

5、刮痧法:根據病症選用合適的刮痧板,採用角刮法刮拭該穴,採用平補平瀉法,每次5~10分鐘,每天1~2次。

昇陽舉陷、醒神開竅—百會穴

注意事項

1、施針者進針時手法要輕重適度,針尖可向前,後,左,右平刺。得氣後不宜用力提插和捻轉。

2、百會穴皮下組織中有豐富的纖維束和血管,針尖進入此層時有一定的助力,易傷及血管而致出血,拔針後用幹棉球按壓片刻,以防出血。

3、對高血壓危象者或且血壓不穩定並伴有動脈硬化者,應待血壓平穩後,再施針,以免發生嚴重的意外事故。

4、按摩或拍打力度不宜過大,防止引起患者不適感或損傷頭皮下血管、神經。

5、艾灸時間不宜過長,灸量不宜過大。《聖濟》:凡灸頭頂,不過七七壯。緣頭頂面板淺薄,灸不宜多。

《聖惠》:若頻灸,恐拔氣上,令人眼暗。

6、刮痧板宜選用玉質或牛角類更舒適,百會穴區域性可用角刮,向四周擴散時可用面刮,力度適宜,不可過重。治療後協助患者飲適量溫開水。

昇陽舉陷、醒神開竅—百會穴

保健養生

百會穴是一個很重要的養生保健穴。

百會穴為各經脈氣會集之所,能通達陰陽脈絡,連續周身經穴,可調理氣機,升、降、靜、動平穩,促使人體氣血陰陽總體趨於平衡,達到人體養生的最高境界。

1。經常拍打百會穴,有助於控制高血壓,通常適用於收縮壓180mmHg以下的患者,有著良好的保健作用。

2。百會穴又稱百歲穴,五臟六腑百脈所會之處,可調動全身氣血,體虛者可補陽填陰。

昇陽舉陷、醒神開竅—百會穴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TAG: 百會穴百會配百會頭痛督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