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清水流生煎的祖師爺,這鍋生煎包一做就做了86年

“生煎饅頭牛肉湯,油豆腐線粉蟹殼黃,大湯糰有兩種,甜是芝麻鹹是肉……”

這首在老上海傳唱了半個世紀多的兒歌,也許聽到過的人越來越少了。有別於最著名的上海早餐

“四大金剛”(大餅、油條、豆漿、粢飯)

,這首兒歌裡提到的這些,更有一絲老上海小資早餐的味道,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裡面排第一的,生煎~

魔都清水流生煎的祖師爺,這鍋生煎包一做就做了86年

魔都清水流生煎的祖師爺,這鍋生煎包一做就做了86年

在上海灘,有一樣東西一定要吃,那就是生煎包。不對,我們叫它生煎饅頭!

魔都清水流生煎的祖師爺,這鍋生煎包一做就做了86年

不管有餡沒餡,上海人都管叫饅頭,肉餡兒的叫肉饅頭,菜餡兒的叫菜饅頭。就連小籠包,早在20年前,也都是小籠饅頭。

魔都清水流生煎的祖師爺,這鍋生煎包一做就做了86年

人頭攢動只為這一鍋

生煎饅頭最讓人期待的,不是你用筷子夾開面皮的瞬間,而是在快出油鍋的時刻。隨著師傅轉動大鐵鍋,近百隻生煎包再鍋內滋啦滋啦的歡騰,讓多少等候的食客伸長了脖子。

魔都清水流生煎的祖師爺,這鍋生煎包一做就做了86年

師傅麻利地把鍋蓋一掀,結實圓潤的生煎饅頭鼓鼓囊囊擠滿了一鍋,一個個都蒸騰著熱氣。

魔都清水流生煎的祖師爺,這鍋生煎包一做就做了86年

這就是大壺春每天早晨的景象。大家拿著小票排著隊,在一片香氣中,期盼著自己的那份生煎饅頭。

魔都清水流生煎的祖師爺,這鍋生煎包一做就做了86年

大壺春的前生今世

大壺春創始於1932年,距今已有86年的歷史,在上海也屬於正宗的老字號了。經歷了風風雨雨,大壺春卻依然是上海人心中最地道的味道。

魔都清水流生煎的祖師爺,這鍋生煎包一做就做了86年

關於大壺春的前生今世,就不得不提到“蘿春閣”,也就是大壺春的前身。原來舊上海商界大亨黃楚九在四馬路附近開了一家茶館叫“蘿春閣茶樓”,大亨吃過幾次附近一個做生煎饅頭的攤頭,吃客盈攤,生煎做得皮薄肉汁多,底板焦黃帶著脆感非常好吃。不料那個敬業的點心師傅因不肯偷工減料被老闆炒了魷魚,黃楚九慧眼識人才將他引進茶樓,生煎饅頭就變成了蘿春閣的副業,饅頭與店名融為一體,名揚上海攤。

魔都清水流生煎的祖師爺,這鍋生煎包一做就做了86年

而這位因禍得福的點心師傅,就是唐妙泉。1931年黃楚九逝世蘿春閣易主之後,唐妙泉於1932年在四川中路上自立門戶,創立大壼(kun)春,也就是現在的大壺春,而幾十年下來,大家將錯就錯把“壼”念成“壺”,其原因早已不可考了。

大壺春生煎走的路數與蘿春閣大相徑庭,湯汁不多,肉餡緊實,麵皮卻發得更厚,吃下去很能飽腹,在那個物資不豐富的年代,倒也頗受歡迎。

堅持86年的清水流生煎鼻祖

不論是最輝煌的年代,還是最落魄的時光,即便小楊生煎進入上海,各大生煎流派爭執不下,大壺春卻一直不慌不忙地,做著傳統的海派生煎。

魔都清水流生煎的祖師爺,這鍋生煎包一做就做了86年

和東泰祥、豐裕的半發酵不同,大壺春的全發酵麵皮經過兩次醒發,厚而鬆軟,口感近似包子。至於麵糰要醒到什麼程度,全都由大師傅根據當天的天氣,憑經驗調節。揉好面後醒發十五分鐘後,麵糰略微膨脹鬆軟,方可拿去切劑子包餡。發酵過度,就酸了,發酵不夠,面就是死的。

魔都清水流生煎的祖師爺,這鍋生煎包一做就做了86年

如果說,蘇州、南京地區的生煎二分鹹,一分甜,那麼大壺春的生煎,就更迎合本地口味,是一分鹹,二分甜。

魔都清水流生煎的祖師爺,這鍋生煎包一做就做了86年

雖然現在大壺春也推出了融合了3種口味(蛤蜊、鮮蝦、鮮肉)的生煎拼盤,但每天早上讓人願意大排長龍靜心等候的,卻始終只有傳統的鮮肉生煎。說到底,上海人還是情懷的生物,即使

如今街頭美食多了很多生煎品類,但像“大壺春”這樣的生煎老字號,這份基於時代的美味,才是承載了幾代人味覺記憶的美食 。

TAG: 大壺饅頭蘿春閣上海黃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