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完美的原生家庭,但可以有更好的自己

本文已投稿至公眾號『

陝師大微校園』

原文連結在此:

https://mp.weixin.qq.com/s/bsKWEy0Lr4J1zsteg6rv_A

沒有完美的原生家庭,但可以有更好的自己

最近追完了《完美關係》和《安家》。

從這兩部電視劇的劇情中,我們在馬邦尼和房似錦的身上再次看到了《歡樂頌》裡樊勝美的影子,在倍感心痛的同時,我也從劇中人的身上學習到了很多。

沒有完美的原生家庭,但可以有更好的自己

無論是《我的真朋友》裡的店長曾慧敏,還是《都挺好》裡的蘇明玉,或是作為演員的孫儷。

從影視劇到現實生活,甚至是我們身邊的朋友,有許多人至今仍飽受著這種來自最親近的家人的折磨。

沒有完美的原生家庭,但可以有更好的自己

我們先來看《完美關係》中,衛哲與邦尼的一段對話:

衛哲:“你現在應該特別怨恨你媽吧?覺得她很偏心,對你不夠好,把所有的好都給了你弟弟,是吧?”

“但是我覺得,這個不怪你媽,這是環境導致的,我相信你的老家現在還有好多人有重男輕女的觀念,你媽媽小時候,估計你姥姥也是這麼對她的,她在這種

環境

下長大。”

“所以她今天這麼對你,一點兒也不奇怪,甚至在她的觀念裡,她不覺得她在傷害你,反而她會覺得你不懂事,你太任性。”

沒有完美的原生家庭,但可以有更好的自己

邦尼:“就算你說的有道理,我就活該承受這些嗎?”

衛哲:“如果你非得這麼問,那我回答你,是的,你必須接受這個現實,不然呢?你能決定你生在哪個家庭嗎?你的身世你能改變嗎?”

“你

只能靠自己的努力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改變自己的命運。

“你看,正因為你的家庭,你才有迫切的願望想要離開家鄉,來到上海拼搏,

透過自己的努力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不是依賴任何人

。”

沒有完美的原生家庭,但可以有更好的自己

邦尼:“這麼說,我還得感謝她?”

衛哲:“對,

她給了你生命,雖然她沒有按照你理想的方式來對待你,但她是不是一把屎一把尿的把你拉扯大,這就是養育之恩。

“這些年你在上海,自己的眼界打開了,經歷的人和事都豐富了,你現在無論是在精神層面,還是物質層面,都和你媽媽不一樣了。”

“所以你為什麼還要跟她計較這些呢?能不能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包容?”

沒有完美的原生家庭,但可以有更好的自己

“你永遠懷著怨恨跟你媽媽相處,對你有什麼好處呢,你不是一直想成為上海人嗎?”

決定一個人的高度,不是地域,是心胸。

你永遠過不去這個坎兒,永遠懷著怨恨和別人接觸,無論你是去了波士頓,還是紐約,你還是那個定南縣的馬邦尼。”

從上述對話中,我們可以學習到以下三點:

01

環境對人的影響

沒有完美的原生家庭,但可以有更好的自己

環境可以薰陶人,可以潛移默化地改變人。良好的環境可以成就人,不良的環境損害人。

從《完美關係》來看,邦尼離開了原生家庭,靠著自己的努力考到上海讀大學,畢業後留在上海工作。

一路從小縣城到大城市,她生活的環境發生了天翻地覆地轉變,見識多了,眼界打開了,再也不是和她媽媽一樣的人了,生活圈子也不再只有小縣城學識淺薄的人。

反觀邦尼的媽媽,難道她從出生開始就重男輕女了嗎?

顯然不是。因為他們從小生長的環境不一樣。他們這一代,甚至上一代,上上一代都是這麼過來的,而周圍的人也都是如此。

從小他們就耳濡目染,親身經歷。在他們的世界裡,這就是正常的。

父母們大半輩子都是這樣過來的,很難指望他們能夠在短期內明白重男輕女或是獨寵一個孩子,會給另一個孩子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

既然他們難以改變,那不如學著改變自己。

畢竟人生苦短,難道我們真的要把全部的時間都拿來怨恨自己的父母嗎?

俗話說“血濃於水,打斷骨頭還連著筋呢”,親情是一個人最難以割捨的。

02

放過自己,學會與父母和解

沒有完美的原生家庭,但可以有更好的自己

就像邦尼說的一樣,“就算你說的有道理,我就活該承受這些嗎?”一句話流露出了多少的委屈、心酸和不甘。

可就像衛哲的回答,“

不然呢?你能決定你生在哪個家庭嗎?你的身世能改變嗎?”

是啊,我們決定不了,那為什麼不能嘗試著去接受?

難道真的要讓原生家庭的悲劇一直積壓在自己的內心,折磨自己一輩子嗎?

只要有人提起就會讓曾經的傷痛席捲而來,甚至把它當作人生汙點,轉化成自卑的源頭,永遠無法擁有昂首挺胸的底氣?

也正如衛哲所說,

我們只能靠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沒有完美的原生家庭,但可以有更好的自己

就像演員孫儷一樣,她的父親在她6歲的時候與她的母親離婚,從此再也沒有管過她們母女。

因此孫儷對男人失去了信任,成為了不婚主義者,直到遇到了鄧超,她才慢慢敞開了心扉,可原生家庭對她的影響依然沒有消失。

當她成名之後,聽說父親和她同父異母的妹妹,生活窮苦,只能靠經營雜貨店維生,她的情緒頓時變得複雜而糾結。

一方面,她內心非常渴望父愛,想要表達對父親的愛,也想要得到父親對她的愛。

另一方面,她又十分怨恨父親,痛恨他為什麼當初那麼狠心,為什麼對她不管不問。

因此她陷入了激烈的內心掙扎之中,無法自拔。

最後在丈夫鄧超和母親的勸說下,她一點點認清自己的內心,開始嘗試著接受最真實的自己,

學著與自己和解,並勇敢向前跨出一步,與父親和解,最終收穫了幸福美滿的家庭。

03

決定一個人的高度

不是地域,是心胸

沒有完美的原生家庭,但可以有更好的自己

乍一聽,好像與原生家庭沒有多大關係。

可實際上,我們自卑,我們不敢與別人談論自己的家庭,甚至在別人提及相關話題時,變得敏感,是因為自尊心的作祟。

因為你在意它,你覺得會低人一等,害怕周圍人投來異樣的眼光,害怕被人看不起,害怕配不上優秀的男女朋友……

而提及父母,更是火冒三丈,氣不打一處來,永遠的抱怨和憤恨,久而久之,就會變得狹隘,註定不會走遠。

我們為什麼不能換個角度想問題呢?

既然原生家庭不好,那我們就努力把自己變好。

沒有完美的原生家庭,但可以有更好的自己

就像名揚海內外的美食影片博主李子柒,早年她被父母拋棄,由養母撫養一段時間後被奶奶接回。

14歲就外出打工,睡過公園的椅子,啃過硬饅頭。也曾在別人面前抬不起頭,可她從來沒有執著於原生家庭的苦楚,而是憑藉自己的努力過上了令無數人羨慕的田園生活。

如今她創立工作室,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推廣大使,無論走到哪裡,她都是她自己,無關任何人。

她雖然從小縣城出來,她雖然生活在大山深處,可她的心胸足以容下百川。

從來都沒有完美的原生家庭,但是可以有更好的自己。

認清現實,試著去接受,學著去敞開心扉,多一些理解和包容。

放下過去,放過自己,放眼未來,與父母和解,讓自己活得輕鬆一些,一切都會越來越好。

文章作者簡介:昍昍,一個野蠻生長的偽文青,喜歡文字,喜歡聆聽。

TAG: 邦尼自己衛哲家庭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