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瘡的預防與護理

一、壓瘡定義

1、身體區域性組織長期受壓,血液迴圈障礙,區域性組織持續缺血、缺氧,營養缺乏,致使面板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侷限性組織破損和壞死;

2、通常位於骨隆突處;

3、由壓力(包括壓力聯合剪下力)所致。

二、壓瘡發生的原因

1、力學因素:

注:垂直壓力+摩擦力+剪下力,聯合作用所導致。

①、垂直壓力(

最重要的原因

(1)、壓瘡形成與壓力的強度和持續時間有密切關係。

(2)、壓瘡發生與組織耐受性有關。

②、摩擦力

(1)、由兩層相互接觸的表面發生相對移動而產生。

(2)、作用於面板,損害面板的保護性角質層。

(3)、來源於面板與衣、褲或床單表面逆行的阻力摩擦 。

③、剪下力

(1)、由兩層組織相鄰表面間的滑行而產生的進行性相對移位所引起,由壓力和摩擦力協同作用而成,與體位有密切關係。

(2)、剪下力發生時,毛細血管被牽拉、扭曲、撕裂,阻斷區域性面板、皮下組織、肌層等全層組織的血液供應,發生深層組織壞死。

剪下力:

壓瘡的預防與護理

2、區域性潮溼或排洩物刺激

(1)、潮溼導致面板浸漬、鬆軟,屏障作用削弱,易受損傷。

(2)、必要的擦洗進一步清除天然保護面板的潤滑劑,導致面板易損性增加。

3、營養狀況

(1)、全身出現營養障礙→皮下脂肪減少+肌肉萎縮→壓瘡

(2)、骨隆突處受壓缺乏肌肉和脂肪組織保護→壓瘡

(3)、過度肥胖→臥床時體重對面板壓力大→壓瘡

4、年齡

老化過程導致面板在解剖結構、生理功能及免疫功能等方面出現衰退現象。

5、體溫升高

機體新陳代謝率增高,組織細胞對氧的需求量增加。加之身體區域性組織受壓,使已有的組織缺氧嚴重。

6、醫療器械使用不當

(1)、醫療器械:心電監護、吸氧面罩、呼吸機、氣管切開導管、各種約束裝置及矯正器。

(2)、使用部位產生壓力和(或)造成區域性溫溼度改變,進而發生不同程度的壓瘡。

(3)、因醫療器械固定使接觸部位面板破損隱秘而難以被及時發現。

7、機體活動或感覺障礙

(1)、活動障礙:自主活動能力減退或喪失→區域性組織長期受壓→血液迴圈障礙。

(2)、感覺受損:機體對傷害性刺激反應障礙→保護性反射遲鈍→長時間受壓後區域性組織壞死。

8、急性應激因素

(1)、機體對壓力的敏感性增加,壓瘡發生率增高。

(2)、體內代謝紊亂,應激激素大量釋放,中樞神經系統和神經內分泌傳導系統發生紊亂。

三、壓瘡的分期

①、依損傷程度劃分

(一)、Ⅰ期:淤血紅潤期

1、壓瘡初期,面板完整性未被破壞,僅出現暫時性血液迴圈障礙,為

可逆性改變。

2、面板完整,表現

紅、腫、熱、痛或麻木

,出現

壓之不褪色紅斑

(二)、Ⅱ期:炎性浸潤期

1、面板

表皮層、真皮層

或兩者發生損傷或壞死

2、受壓部位呈

紫紅色

,皮下產生

硬結

。面板因水腫而變薄,常有

水皰

形成,極易破潰。病人有

疼痛感

(三)、Ⅲ期:淺度潰瘍期

1、全層面板破壞,可深及

皮下組織和深層組織

2、表皮水皰逐漸擴大、破潰,真皮層創面有黃色滲出液,感染後表面有膿液覆蓋,淺層組織壞死,形成潰瘍,

疼痛感加重。

(四)、Ⅳ期:壞死潰瘍期

1、壓瘡嚴重期,壞死組織侵入

真皮下層和肌肉層。

2、感染向周邊及深部擴充套件,可

深達骨面

。壞死組織發黑,膿性分泌物增多,

有臭味。

3、嚴重者引起膿毒敗血症,造成全身感染,危及生命。

壓瘡的預防與護理

②、難以準確劃分的壓瘡(2007NPUPAP)

1、可疑深部組織損傷期壓瘡。

2、不可分期壓瘡。

四、壓瘡的評估

(一)、危險因素:

1、面板狀態

2、行為/行動能力

3、灌注及氧合

4、營養狀態

5、面板潮溼度

6、其他:年齡、體溫、感覺、血液學指標、健康狀況

7、風險評估工具

①、Braden危險因素評估表

壓瘡的預防與護理

評分≤18分,提示病人有發生壓瘡的危險

②、Norton壓瘡風險評估量表

壓瘡的預防與護理

評分≤14分,提示易發生壓瘡

(一)、高危人群

1、神經系統疾病病人 2、脊髓損傷的病人 3、老年病人 4、身體衰弱、營養不良的病人

5、肥胖病人 6、水腫病人 7、疼痛病人 8、發熱病人 9、使用醫療器械的病人 10、手術病人

(二)易患部位

1、長期受壓及缺乏脂肪組織保護、無肌肉包裹或肌層較薄的骨隆突處

(1)、仰臥位:好發於枕骨粗隆、肩胛部、肘部、脊椎體隆突處、聶尾部及足跟部。

(2)、側臥位:好發於耳廓、肩峰、肋骨、肘部、髖部、膝關節內外側及內外踝處。

(3)、俯臥位:好發於面頰部、耳廓、肩部、女性乳房、男性生殖器、髂嵴、膝部及足尖處。

(4)、坐位:好發於坐骨結節處。

壓瘡的預防與護理

2、醫療器械與面板接觸的相關部位

無創面罩、連續加壓裝置、夾板、支架、尿管等醫療器械與面板的接觸部位。

五、壓瘡的預防

(一)預防原則

1、並非所有壓瘡均可預防 。

2、“六勤”

(1)、勤觀察、勤翻身、勤按摩。

(2)、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換。

(二)、進行面板評估

(三)、採取預防性面板護理措施

1、擺放體位時避免紅斑區域受壓。

2、保持面板清潔乾燥。

3、禁止按摩或用力擦洗壓瘡易患部位的面板。

4、失禁病人制定並執行個體化失禁管理計劃。

5、使用面板保護用品或採取隔離防護措施。

(四)、進行營養篩查與營養評估

1、給予壓瘡高危人群高熱量、高蛋白及高維生素飲食。

2、補充維生素C和鋅。

(五)、進行體位變換

1、經常翻身是長期臥床病人最簡單而有效的解觸壓力的方法。

2、翻身頻率根據病人的組織耐受度、移動和活動能力、病情以及面板狀況而定。一般每2小時翻身一次,必要時每30分鐘翻身一次。

3、翻身後合理擺放體位。

4、翻身後合理選擇體位裝置進行減壓。

5、翻身後評估面板狀況。

(六)、選擇和使用合適的支撐面

1、考慮病人制動的程度、對微環境控制和剪下力降低的需求、病人的體型和體重等因素。

2、仍需不斷進行體位變換。

(七)、鼓勵病人早期活動

活動頻率和活動強度需根據病人耐受程度和發生壓瘡危險程度決定。

(八)、預防醫療器械機關壓瘡

1、合理選擇和正確使用醫療器械。

2、定期評估面板,做好面板護理。

3、採取壓力再分佈措施。

4、使用預防性敷料。

(九)、實施健康教育

1、確保病人和家屬的知情權。

2、指導壓瘡預防的知識和技能。

六、壓瘡的治療與護理

(一)、全身治療與護理

1、積極治療原發病。

2、補充營養。

3、進行全身抗感染治療。

4、加強心理護理。

(二)、區域性治療與護理

壓瘡的預防與護理

1、壓瘡評估及癒合監測。

2、疼痛評估與處理。

3、使用傷口敷料。

4、傷口護理:

(1)、清洗:每次更換輔料時需進行傷口沖洗,以清除表面殘留物和輔料殘留物。

(2)、清創:外科清創、保守銳性清創、自溶性清創、生物性清創、機械性清創。

5、藥物治療。

6、手術治療。

7、其他新興治療方法。

TAG: 壓瘡面板病人組織剪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