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記憶 | 沒有暖氣的曾經,我們怎麼過冬?

最近的天氣實在冷

風颳得跟刀子似的

要是出門裹得不夠嚴實

稍微露出一條縫

能感覺整個人的魂兒

都順著那條縫被風吸走!

想必大夥兒都恨不得

抱著暖氣片不撒手

誰都甭想讓咱出門吹冷風

老北京記憶 | 沒有暖氣的曾經,我們怎麼過冬?

老北京把過冬叫

“貓冬兒”“貓一冬”

就是說外邊兒天寒地凍

得像貓一樣找個暖和的地兒

蜷著熬過一冬

輕易別動彈

老北京記憶 | 沒有暖氣的曾經,我們怎麼過冬?

有不少朋友還挺好奇

說以前老北京比現在還冷

也沒羽絨服

又不像東北人愛穿貂

還沒暖氣空調

都怎麼熬過來的?

其實吧

老北京過冬的“道具”可多了

只是現在不常見罷了

老北京記憶 | 沒有暖氣的曾經,我們怎麼過冬?

蜂窩煤與搪爐子

過去老北京確實不像現在

家家都有暖氣

取暖靠的是煤

家家戶戶門口、院裡、窗臺下

往往都堆著蜂窩煤

夾燒完的乏煤也是重要的回憶

這可是項技術活

太用力就會把乏煤夾碎

力氣不夠就容易摔碎

老北京記憶 | 沒有暖氣的曾經,我們怎麼過冬?

那時還有個活叫搪爐子

因為新買的爐子不能直接用

必須在爐膛裡抹上一層耐火泥

這樣既不怕爐筒的鐵皮燒壞

還防止鐵皮散熱太快而費煤

耐火泥的原材料最好是八寶山的土

八寶山之所以叫“八寶山”

就因為那裡盛產馬牙石、大白、青灰等

八種寶貴的耐火礦土

老北京記憶 | 沒有暖氣的曾經,我們怎麼過冬?

煙筒也是燒爐子的標配

這是為了防煤煙

煤球、蜂窩煤、爐子、煙筒

構成了冬季的溫暖來源

火爐不僅用來取暖

還用來做飯、燒水

有時還會在爐臺上烤上幾個白薯

或者是大饅頭

香甜的氣息誘人極了

老北京記憶 | 沒有暖氣的曾經,我們怎麼過冬?

軍大衣與棉猴兒

前一段時間

武漢一高校的幾個小夥兒

一起穿上100多塊錢一件的軍大衣

引起了圍觀

老北京記憶 | 沒有暖氣的曾經,我們怎麼過冬?

不得不說軍大衣確實暖和

雖然現在被人嫌“土”

但在過去可是潮流

在20世紀70年代能穿軍大衣的可不多

這軍大衣還得敞著穿

因為真正的軍大衣布料厚實

防風又暖和

電木紐扣上還有五角星的花紋

假的軍大衣布料薄穿著冷

紐扣還灰不溜秋

所以人們靠軍大衣能不能敞開穿

來區分真假

老北京記憶 | 沒有暖氣的曾經,我們怎麼過冬?

穿不上軍大衣

還有大棉袍、棉褲、

棉襖、棉背心、棉套褲

以及媽媽、奶奶織的毛衣毛褲

雖然有些笨重

但也暖和得很

過去帽子和上衣連為一體的棉衣

不算常見

只有一種叫“棉猴兒”

大部分是給小孩子穿的過冬棉衣

老北京記憶 | 沒有暖氣的曾經,我們怎麼過冬?

當時還有一種風靡京城的帽子

——羊剪絨帽

用四瓣羊皮面縫製而成

裡面再絮上棉花

甭提多暖和了

老北京記憶 | 沒有暖氣的曾經,我們怎麼過冬?

腳上呢

必須是五眼兒繫帶的大棉窩

手上是棉手套兒

全身上下裹著這些行頭

一個個都跟大狗熊似的

老北京記憶 | 沒有暖氣的曾經,我們怎麼過冬?

大白菜與凍柿子

吃的當然也少不了

過去老北京冬天蔬菜和水果少

家家都買上百來斤冬貯大白菜

加上土豆、心裡美

一吃就是一個冬天

吃完最後一顆蔫兒的

沒有一滴水分的大白菜

差不多就要到春天了

老北京記憶 | 沒有暖氣的曾經,我們怎麼過冬?

而一排排碼在屋外窗臺上

凍得瓷實的柿子

還有火爐上熱騰騰的烤白薯

是冬季最香甜的回憶

老北京記憶 | 沒有暖氣的曾經,我們怎麼過冬?

TAG: 軍大衣爐子暖和蜂窩煤八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