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需要十月懷胎分娩而生,而死卻就只是短短的一瞬嗎?

每個人的一生,都有著共同的起點和終點,即生為起點,死是終點;然而我們都知道,生需要十月懷胎而分娩,而死亡就只是短短的一瞬間嗎?這符合對生命本質的正確認知嗎?答案也許沒那麼簡單。

伴隨著一聲啼哭,人來到了這個世界;攥得緊緊的小拳頭,彷彿要抓住世間的一切,親人們笑了;

多年後一聲嘆息,人離開了這個世界;雙手低垂撒手人寰,所有的一切全都放下了,親人們哭了;

人需要十月懷胎分娩而生,而死卻就只是短短的一瞬嗎?

在醫院人離世後會立即被送到太平間冷藏起來,在自己家中離世的人,都難免有親人們的呼喊和哭泣聲,甚至還有被至親的人念念不捨緊緊的抱著,然而這些做法都對嗎?作為臨終的人,他們真正需要什麼樣的幫助?什麼才是正確的臨終關懷?

人在離世後,其軀體會慢慢氧化和分解,但曾經停留在我們大腦細胞中的那些意識、思維又到哪兒去了呢?總不可能就憑空消失了吧?人體是由地水火風四大組成,地(軀幹)、水(體液)、火(溫度)、風(呼吸);人去世了就叫四大皆空,四大開始分解了,而那些思維和意識的東西也會從人體上剝離而出,你可以理解為一種磁場亦或電磁波,在那一刻,逝去的人甚至能看見自己的軀體,聽見親人們的哭泣,那是一種迷幻不清醒的狀態,佛教裡面叫神識,也即是人們常說的靈魂;而所謂神識也不會憑空消失,而是被這個世界慢慢轉化和吸收掉了,包括我們這個所謂靈魂的載體,軀體也是一樣的命運歸屬;身體是物質的,參與物質的演變與轉化,思維和意識屬於磁場和能量一類,但最終還是被屬於物質的東西所吸收。

人需要十月懷胎分娩而生,而死卻就只是短短的一瞬嗎?

佛教對生和死的理解無疑是科學的,人在離去之後,至少24小時內我們不應該移動和觸控他的軀體,因為有可能會加重逝者地水火風四大分解神識上所帶來的痛苦;更不應該只顧宣洩自己的情感而大喊大叫,加重死者對塵世的留戀,而是應讓萬物虛空,進入寂靜,讓死者在足夠的時間內自己完成神識剝離的過程;如此才是我們所能給予的最大臨終關懷,才是對生命離去最大的幫助和尊重!

所以儘量在親人離去前就替他穿上壽衣,世間萬物迴圈往復,晝夜更替,死也是生的一種開始,不必過度憂傷,我們能做的是虔誠的祝福,併為逝者開啟光明,點亮房間的燈光或是蠟燭,同時迴圈播放一些輕音樂、大悲咒、心經等等,以撫慰靈魂的安然離去,亦是所謂的超度。

人需要十月懷胎分娩而生,而死卻就只是短短的一瞬嗎?

以人類的智慧、科學和目前的醫學水平,目前仍有許多無法企及和認知的領域,然而思考是無法禁錮的,同時也是有生產力的;以上所闡述的這些觀點,不等同於任何迷信色彩,完全出自於對大自然、對生命歷程的思考和尊重,更是對生命的一種敬畏,希望人們都能更好善待生命的離去。

人需要十月懷胎分娩而生,而死卻就只是短短的一瞬嗎?

TAG: 神識離去軀體離世生命